寶總泡飯、汪小姐排骨年糕,魏總霸王別姬,暗藏對人性的絕妙隱喻

2024-01-15     電影番茄

原標題:寶總泡飯、汪小姐排骨年糕,魏總霸王別姬,暗藏對人性的絕妙隱喻

因為一部《繁花》,上海的各大知名餐廳,甚至都推出了《繁花》套餐。

什麼寶總泡飯,排骨年糕、干炒牛河,一個個之前並不熟悉的菜名,借著《繁花》的東風,火遍了大上海。

上海至真園的原型飯店與和平飯店,排隊都排不上號。

《繁花》的火,是全方位的,它第一次以上海本地人的視角,講述了一個商業奇才借著時代大潮翻江倒海的商戰和人生故事。

不過看《繁花》,不能只看人和事,也不能只醉心於故事。

這部劇中,任何出現的事物,都有敘事功能,也都有暗喻人物關係,鋪墊事後劇情,隱藏故事趨勢的作用。

特別是《繁花》中美食菜肴,其實有十分重要的劇情推動作用。

今天看完整部劇,番茄君才發現,《繁花》中的每一道菜,都不簡單。

按照菜肴的出場順序,番茄君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繁花》中的十三道美食,以及它們與這個故事,千絲萬縷的聯繫。

01、排骨年糕

整部劇最先出場的,是排骨年糕

雖然故事採用了倒敘的手法,但依舊在很早的時候,就藉助汪小姐的嘴巴,說出了這道本幫名菜。

排骨年糕是汪小姐時常掛在嘴邊的菜肴,也是她每天心心念念的美食。

在她眼裡,什麼都不能跟排骨年糕比。

排骨年糕是上海名吃,也是正兒八經的本幫菜,裡面的排骨並非海派炸豬排,而是用排骨卷上麵粉、雞蛋和水放在油鍋里煎熟的。

做好的排骨年糕口感酥脆,配上兩塊軟糯但很筋道的年糕,淋上店家的咸甜味醬,這道名菜就成了。

上海老字號鮮得來的排骨年糕,最具代表性。

片中,排骨年糕是汪小姐和阿寶友誼的見證,汪小姐愛吃排骨,阿寶就吃年糕,汪小姐兩樣都吃的時候,阿寶就看著她吃。

一道菜,其實已經道明了兩人的關係,明顯就是友達以上,戀人未滿。

這道菜也似乎註定了,兩人無法走到一起。

02、寶總泡飯

上海人小時候的印象,總要有一碗泡飯。

上海人吃的泡飯有兩種,一種是隔夜冷飯加水燒開,類似煮粥。

另一種是直接往隔夜飯里倒入開水泡食。

片中,寶總泡飯的名頭雖然出場晚,但鏡頭卻是先亮相的。

比起印象中只有榨菜醬瓜的泡飯,寶總在夜東京吃到的泡飯,要豪華很多。

一碗泡飯六碟菜,配叫滿堂紅,分別是螺螄菜、大頭菜、蘿蔔頭、醬瓜、花生米、紅燒肉

當然,自己吃還能配其他菜,比如配各種醬菜、黃泥螺、蟹糊……

寶總說得好,吃泡飯不僅可以轉運,黃河路上的十隻澳龍,也換不來一碗泡飯,足見他對這碗泡飯執念之深。

每次工作完,他總要去夜東京,和玲子一起,吃一碗同樣的泡飯。

這碗泡飯,其實是他對玲子信任的代表,雖然玲子貌似是個唯利是圖的女人,但寶總信任她,就像信任自己的親人。

玲子對於阿寶而言,就是家人一般的存在。

即便阿寶有困難,玲子也不惜拿出全部家當助力他東山再起,足見兩人情比金堅。

不過,充當阿寶「緋聞女友」的玲子,之所以與阿寶有這碗泡飯的交情,與她的原生家庭有很大關係。

只不過最初的動機,或許也因為阿寶而改變。

03、川沙雞腳爪

川沙雞腳爪這道菜,是跟故事中的菱紅綁定的。

菱紅是由papi醬飾演的,她是夜東京對面精品店的老闆娘,做二手珠寶生意的。

劇中,菱紅每次出現,都在啃這個川沙雞腳爪。

夜東京開股東大會的時候,玲子還專門向阿寶吐槽,這個雞腳爪是買給菱紅的。

至於為什麼這麼喜歡啃雞爪子,或許是因為這道上海本幫小吃,味道太好了。

上海人,尤其是川沙本地朋友,看完劇後深以為然。

他們蓋章認定,菱紅啃的,就是川沙大橋雞爪

這家老字號店鋪,已經開了有30年之久,以前最早開在南門大橋,後來搬到新德路上。

那劇中,將雞爪這個食物配給菱紅,有什麼深意嗎?

肯定是有的,作為玲子閨蜜,菱紅也是個做生意的女強人,雖然看上去斤斤計較,動不動獅子大張口,一副耳環加價十幾倍賣給玲子坑阿寶。

但實際上,她聰明絕頂,一眼就看透了阿寶和玲子的關係,並幾次告誡玲子,事業和財富,才是最重要的。

雞爪無肉,有尖酸刻薄之意,但另一方面,也是對菱紅洞察力的暗喻。

04、青魚禿肺拼海參&紅燒划水

這兩道菜,一定要放在一起看。

青魚禿肺拼海參是上海的傳統名菜,這道菜是用青魚的肝臟,加上海參、冬筍、蠶豆等食材一起燒制而成,吃起來肥而不膩。

紅燒划水,是安徽傳統名菜,屬於徽菜系,划水也稱甩水,其實是魚尾到連尾鰭的一段肉。

巧的是,這菜的原料是青魚的尾巴。

這道菜工藝講究,味道咸鮮,色澤紅亮,滷汁稠濃,十分可口。

之所以要將這兩道菜放到一起,是因為它們代表了寶總和李李的第一次交鋒。

青魚禿肺拼海參是至真園的名菜;而紅燒划水,則是夜東京的拿手好菜。

兩道菜用的是同樣的原料,做法和口味卻大相逕庭。

劇中,玲子吐槽至真園的青魚禿肺太浪費食材,而自己的紅燒划水,則「有頭有尾」。

正當眾人說紅燒划水的頭找不到的時候,寶總應聲而入——「頭兒」其實指代的就是寶總,前往夜東京吃飯而不是至真園,也代表了寶總最開始的立場。

兩道菜,兩位老闆娘的交鋒,實則是兩個店,兩個女人的交鋒;這兩道菜之間的機鋒,代表著她們之間的鬥爭剛剛開始。

05、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其實就是甲魚燉雞湯。

這是劇中的名菜,放在當時也肯定是硬菜,在上海本幫菜中,霸王別姬價值千元,而且大補,一般都是美食C位。

霸王別姬之所以出名,是因為想要出風頭,跟寶總叫板的魏總,因為這道菜吃癟。

作為「黃河路新晉小王子」,搶下范總生意後,魏總豪擲三萬塊,請至真園全場88桌,一桌一份霸王別姬。

雖然霸氣,但後來的事實證明魏總就是個冤大頭。

不看貨量盲目拿下范總所有的貨,自己又胃口太小吃不下,淪為了黃河路的笑柄。

但因為這道菜出的名,卻是實打實的。

一頓飯吃三萬塊,也成了魏總的標籤。

之所以把這道菜和魏總聯繫起來,導演用意在明顯不過。

一方面,鱉與癟同音,不就在說魏總註定要因此吃癟。

另一方面,不動腦子的魏總,就像霸王別姬中的那隻鱉一樣蠢笨,被愚弄於股掌之間,導演也在藉此教育我們,做人做事都要放聰明點,不要為了一時的名頭和利益當冤大頭。

本來他是要用這道菜暗喻寶總是「西楚霸王」,結果自己成了小丑。

06、定勝糕

夜東京開股東大會,玲子提議和寶總去朱家角開,主要吃小餛飩、買各種特產,順便開會。

這一忽悠,就忽悠寶總投了50萬。

爺叔吐槽,一包定勝糕50萬。

定勝糕是上海一種香甜軟糯的糕點,也是名小吃,劇中的定勝糕,是杏花樓的。

這份定勝糕,本來是買給老葛的,但最後被寶總帶到了爺叔這裡。

其實整部劇中,能吃這個名小吃的,也就爺叔了。

「定勝」兩字,是導演對爺叔的總結,沒有他就沒有寶總,決勝千里,運籌帷幄,是對爺叔最好的形容。

所以當爺叔看到這包定勝糕的時候,雖然喊著貴,但已經迫不及待打開袋子要大快朵頤了。

07、干炒牛河

干炒牛河是廣東著名小吃,也是有名的粵菜。

因為至真園專營「港式粵菜」,所以寶總第一次去至真園,花了2000塊包廂費,就點了一道干炒牛河。

雖然是小吃,但這道菜,最見廚師功夫。

因為干炒牛河的關鍵,是用平底鍋炒避免油膩,出鍋後的河粉不油不膩,香滑爽口,吃完也不會有餘油留盤。

牛肉滑油至七分熟,芽菜墊底、河粉入鍋,剛出鍋守著灶台吃最香。

寶總也是應了這句話,不僅從後廚進入,還真就坐在灶台上,吃了第一口乾炒牛河,然後讚不絕口。

這是寶總和李李的第一次正面交鋒,也是兩人第一次互相深入了解對方。

干炒牛河,其實是寶總送給至真園的禮物,因為他的這道2000塊的干炒牛河,至真園的干炒牛河開始賣脫銷,顧客盈門。

而這道菜還有一個用意,就是為之後,至真園陷入危機,寶總出手解救埋下了伏筆。

「港式粵菜」,「港」是關鍵,而寶總的身份又是港商。

所以,後面請來一批香港大廚給至真園救火,也因為這道「干炒牛河」,順理成章。

08、油墩子

油墩子,是范總的專屬,也是范總這個人的性格映照。

范總是外地來上海經商的老闆,他身上有一股城鄉結合部的小商人氣質。

一手大哥大,一口"儂好儂好"的"洋涇浜"滬普讓人笑出豬叫。

而江浙滬地區的街頭小吃油墩子,便極其符合他的氣質。

油墩子又叫油端子,分為兩種,素菜餡兒的有蘿蔔等,甜味的用豆沙餡,吃起來香脆可口,多見於市井街頭。

按道理說,一個大老闆不應該吃這種東西,但范老闆還真就是這樣的老闆。

他有點牆頭草,唯利是圖,誰給的價錢高,就跟誰做生意。

但正因為這個性格,總被寶總拿捏。

最後達成合作,寶總又不告訴他其中的道道,嚇得范總以為寶總會故技重施,糾結地一天吃不下飯,就在街頭吃油墩子了。

而這種市井小吃,隱喻的是范總身上的小市民氣質。

雖然有了錢和身份,但做生意的格局不大,總想著占便宜,就容易吃虧。

不過,比起寶總這樣的資本小鱷,范總也可算是實幹型企業家的代表。

雖然牆頭草,但幹活也是真的,從這個油墩子上,也能與其他一頓飯動輒幾萬的大老闆拉開差距——范總,接地氣。

09、仙鶴神針&船王炒飯&火焰大王蛇

這三道菜,有一個共同的作用,主要推進寶總和李李關係的轉變。

起初,李李是防著寶總的。

但後來,寶總發現黃河路上老闆娘逼走新人的「三板斧」,一一用在了李李身上,斷電,斷貨,挖廚師。

最後,到了打砸的地步。

為了搞清楚李李背後的人,也為了搞清楚自己是否有和這位老闆娘合作的機會,寶總決定幫她。

所以,兩人有了「三個月倒閉」之約。

在廚師團隊被挖走之後,寶總讓爺叔給至真園請來了一群香港大廚,在黃河路老闆娘集體等著看至真園笑話時,唱了一出絕地反擊。

而這三道菜,就是他們保衛至真園的絕招。

第一道仙鶴神針,是傳統粵菜,做的時候需要取乳鴿,然後手工皮骨分離塞入金鉤翅。

然後高湯燉煮,淋上鴿血絲才算完成。

第二道船王炒飯,也是港式粵菜。

一道正宗的船王炒飯,需要用川烏,加雪裡蕻,大幹貝,金華火腿絲,用泰國香米炒制而成。

香米需用高湯蒸,因為華人船王里大多是寧波人,都喜歡這種家鄉味道,所以叫船王炒飯。

第三道火焰大王蛇

是一道以蛇肉為主料的港式粵菜。

需選用新鮮的大王蛇肉,搭配多種調料和藥材,經過精心烹制,最後用火焰點燃燒熟而成。

這道菜蛇肉鮮嫩多汁,口感獨特,具有很好的滋補功效,尤其視覺體驗無敵。

三道菜成功救場至真園,也讓李李和寶總初步確定了關係。

一句「我會聯繫你的」,給二人以後的發展,埋下了懸念。

10、熱氣羊肉

不僅西北有牛羊肉,上海也有。

羊肉在北方,都是凍成卷煮鍋子吃,所以北方叫「涮羊肉」或「開鍋羊肉」。

而到了南方之後,新鮮羊肉切下時在冬季露天中會冒熱氣。為了與凍肉卷區別,便將這種新鮮的鮮切羊肉,叫「熱氣羊肉」,也是上海人冬天滋補的佳品。

劇中,李李和寶總,吃的就是這種熱氣羊肉。

上海人一眼就能認出,兩人吃飯的地方是新梅居(劇中是新蘭居),新梅居的特色就是涮羊肉。

一頓涮肉,李李和包總,基本確定了合作的大方向,資本市場。

而片中提到金鳳凰,或許為兩人之後的愛恨情仇,鋪下了路。

李李進擊資本市場似乎是註定的,但已經遠離資本市場的阿寶,又要如何入局。

這頓熱氣羊肉之後,兩人還吃了兩次,每次都是合作關係和情感關係的遞進。

看來「熱氣」的「熱」,不僅僅是說羊肉,也在說寶李CP的進展情況呀。

除了這些,劇中提到的上海菜和各種小吃,還有很多。

比如老葛喜歡的生煎饅頭,汪小姐喜歡的粢飯,以及油條,甚至光明牛奶等等。

不過,這些食物的敘事功能並沒有那麼強,代表性也不高,番茄君就不一一評述了。

《繁花》的好,不僅僅在運鏡和故事,更在食物和煙火氣。

人們常說,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通過這些食物,我們似乎也參與到了寶總發展和成長的歷程中,成了他人生蛻變和商戰拼殺的一分子。

同時也見證了他與三位姑娘的情感糾葛。

《繁花》之後,或許再無《繁花》,但只要這些好吃的還在,每次我們去上海,或者吃到這些食物,都會惦念起這些有意義的瞬間。

這恐怕也是一部劇,給觀眾最好的留念。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淼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3d8cf63d303df65f3e3189468d840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