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北大紅樓實踐

2024-06-25     搜狐號政務

北京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主陣地、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孕育地之一,在建黨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以北京大學紅樓(後文皆簡稱「北大紅樓」)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所承載的歷史,是中國思想啟蒙和民族覺醒的轉折點,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和中國革命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經報黨中央批准,國家文物局和北京市共同規劃實施了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保護傳承利用工程,在北大紅樓舉辦「光輝偉業紅色序章——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主題展」。2021年6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央政治局同志到北大紅樓參觀,並發表重要講話。6月29日,北大紅樓整體對外開放,廣大幹部群眾爭相走進北大紅樓,展覽反響熱烈,好評如潮。北大紅樓及相關舊址保護利用工程,創造了新時代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北大紅樓實踐,成為部市合作開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典範。

思想領航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明確強調紅色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鬥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曆程和感人事跡,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弘揚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

習近平總書記每到地方考察,都要瞻仰對我們黨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革命聖地、紅色舊址、革命歷史紀念場所,遍訪革命故地、紅色熱土。從上海中共一大會址、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到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從江西贛州於都中央紅軍長徵集結出發地、廣西桂林全州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到甘肅張掖高台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從沂蒙革命老區山東臨沂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到大別山革命老區安徽六安紅軍紀念堂……習近平總書記每到一處,同大家一起回憶先輩們探尋革命道路時篳路藍縷、艱苦奮鬥的情景,讓全黨在精神上、思想上深受教育和洗禮。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革命文物的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革命文物工作的一系列方向性、戰略性重大問題,為新時代革命文物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北大紅樓1959年航拍圖

北大紅樓主樓東南面立面竣工圖

北大紅樓原貌局部

部市合作

國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革命文物保護利用重要論述精神,自2020年3月起,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契機,在中宣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的指導支持下,秉持「整體恢復社會教育功能、整體保護、整體利用」一體化理念,高位推動、創新機制、深度合作,成功實施了以北大紅樓為中心的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舊址保護傳承利用工程。

明確定位

201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若干意見》《關於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等文件,對新時代革命文物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國家文物局高度重視,搶抓這一機遇,統籌謀劃、全面推進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發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推動資源統計、專項調查、系統研究、片區保護利用、示範引領、提升保護級別等系列工作,基本摸清革命文物資源家底,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狀況明顯改善,保護傳承體系日趨健全,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廣為彰顯,革命文物等紅色資源在賦能公眾文化生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方面的獨特作用持續提升。

北京革命文物豐富、紅色基因深厚。北京市堅持以首善標準做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結合《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北京市關於推進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實施方案》,大力實施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規劃建設建黨、抗日戰爭、新中國成立三大紅色文化主題片區。其中,與國家文物局密切合作,統籌規劃對北大紅樓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紅色舊址群實施保護修繕、提升改造和專題展覽工作,全面系統展現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的光輝歷史、獨特貢獻和時代價值。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重大歷史節點。慶祝黨的百年華誕,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開展以北大紅樓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保護傳承利用工程,是慶祝建黨100周年的重大獻禮工程,對於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傳承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具有重要意義。

高位推進

北大紅樓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20世紀60年代起,先後有多家文物機構在這裡辦公。2001年,為更好地保護這座歷史建築,國家文物局專門成立「紅樓管理處」負責北大紅樓的保護利用和日常維護。2002年,成立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北大紅樓一層作為展廳對外開放。2018年,協調各方,搬遷相關機構,騰出紅樓二層用於擴大展覽。

2020年1月8日,北京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召開專題會,聽取了北京市委宣傳部關於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保護傳承專題調研情況,明確要求做好舊址群體保護,按照適度恰當、因地制宜原則,在北大紅樓舉辦綜合主題展。

經國家文物局和北京市委宣傳部充分協商,就北大紅樓保護利用和舉辦主題展覽達成一致意見:

一是保持北大紅樓的產權和管理使用現狀不變,建立合作機制,共同推進北大紅樓保護利用工作。二是充分發揮國家文物局專業職能和資源優勢,北京市配合,加快推進北大紅樓文物本體排查、加固和保護工作。三是原則上整體恢復北大紅樓的社會教育功能,進行整體保護、整體利用,對北大紅樓現第三、四層國家文物局所屬單位辦公及附屬功能進行疏解騰退,完整體現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嚴肅性和莊重性。四是根據國家文物局所屬單位的合理辦公需求以及北京城區實際情況,依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由北京市協調解決辦公場所。

2020年4月,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保護傳承利用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北京市委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領導小組組長。國家文物局、北京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和有關負責同志任領導小組副組長。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保護傳承利用工作領導小組先後召開三次全體會議,研究審議工作中的重大事項,協調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明確工作推進方向及進度。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北京市委宣傳部主要負責同志任辦公室主任。國家文物局相關單位(部門)和北京市相關單位(部門)相關負責同志任辦公室成員,下設綜合協調組、保護維修組、內涵挖掘組、展陳策劃指導組、北大紅樓專項工作組等五個工作組,形成了多部門、多單位合作共建的工作機制。領導小組辦公室積極主動發揮牽頭、協調作用,切實貫徹落實領導小組會議精神,切實推動各項工作。各工作組以目標為導向,全力實施,通力合作。在部市合作機制的高位統籌和保障推進下,北大紅樓保護利用工作順利展開。

實踐典範

整體規劃和保護利用一體化

在實施北大紅樓的保護傳承利用工作中,國家文物局和北京市堅持整體規劃、整體保護、整體利用的理念,堅持適度、恰當原則,把保護作為第一要務,把有效利用作為根本目的,把打造精品作為歷史擔當,革命文物得到充分利用,獨特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北大紅樓主體南立面維修後

堅持統籌規劃,系統連片保護。把紅樓保護利用方案與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總目標相統一、與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相融合、與人民群眾對紅色文化的內在需求相銜接。同時以北大紅樓為龍頭,將北京市31處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堅持整體保護、連片打造,落實文物保護法律法規,編制實施保護修繕方案,適當採用現代科技手段,使文物舊址煥發時代風采。

堅持最小干預,提升整體風貌。對紅樓本體的修繕儘可能保留歷史信息,堅持最小干預、修舊如舊。對紅樓周邊環境整治,結合貫徹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和老城整體保護,推進實施舊址周邊200米範圍內環境整治提升,改善周邊居民生活環境。在北大紅樓院落整治提升上,圍繞北大紅樓整體保護利用方案,把實際功能和美學功能統一起來,著力提升參觀體驗。比如,在設置交通引導標識和舊址標牌時,注重將標識標牌融入周邊環境和舊址風格,營造莊重、簡約、和諧、便利的參觀氛圍。

北大紅樓大門維修前

北大紅樓大門維修後

堅持深化研究,深挖內涵價值。聚焦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這一主題,深度挖掘北大紅樓紅色資源的歷史內涵和紅色基因,著力提升利用價值,增強教育意義。在項目策劃實施過程中,把展覽展示和內涵研究相結合,實現兩者相互促進,共同提升。比如,同步推進北大紅樓革命精神課題研究、《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黨創建歷史叢書》編寫、展覽策劃和布展工作,及時將課題研究成果和叢書資料充實進展覽大綱,將展覽徵集的文物史料補充至內涵研究,做到節奏協調、同向發力。在展覽展示內容把關上,邀請權威專家嚴格審核,確保導向正確、史實準確。比如,先後組織邀請共青團中央、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北京大學及國防大學聯合勤務學院等單位權威專家審讀系列展覽大綱細目和版式稿,認真研究、吸收專家意見,不斷修訂完善展覽內容。對照黨的兩個歷史決議和中央有關文件精神,核實黨的早期重要歷史人物的評價。還邀請中央編譯局和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專家校對審核展覽英文翻譯等。

堅持因地制宜,打造精品展群。「光輝偉業紅色序章——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主題展」是整體工作的重中之重。主題展圍繞北京在黨的創建過程中的四個方面獨特貢獻,依託北大紅樓文物本體和現有60多個房間的結構布局,按空間、專題設置內容,成為充分利用革命舊址舉辦大型主題展的典範。在內容方面,主題展注重凸顯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重點人物,做到有物可看、有史可尋,同時這些內容也構成了展覽的亮點。比如,關於李大釗,展出了他最早系統傳播馬克思主義,在高校講授馬克思主義課程,以及壯烈犧牲等珍貴文物資料;關於青年毛澤東,圍繞兩次來京,展示了他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思想軌跡。這些都極大豐富了文物陳列的思想內涵。

依託31處革命舊址布設的9個專題展,則以舊址本身的主題內容為基礎,選取特定角度,聚焦專題和歷史細節,深化拓展主題展。比如,根據《京報》是民國時期知名進步報刊的史實,在京報館舊址舉辦「百年紅色報刊」專題展,集中講述黨的紅色報刊發展歷史;還與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合作,在中法大學舊址舉辦「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光輝歷程」基本陳列,這在國內尚屬首次。主題展與專題展有總有分、相互聯繫,彼此呼應、相互印證,共同形成了精品展覽群。

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台的相關內容展示

毛澤東雕像

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歷史圖片展示

修舊如舊,整體恢復社會教育功能

按照合作共建原則和總體工作安排,2020年4月開始,國家文物局與北京市共同組建北大紅樓工作專班,各參與單位積極行動,騰退安置、保護修繕、環境整治等各項工作有序展開。

科學保護,修舊如舊。國家文物局、北京市高度重視北大紅樓保護修繕,堅持保護第一,突出修舊如舊,強化持續監測,在保護修繕過程中做到三個堅持。一是堅持系統研究,夯實保護基礎。注重將深化研究貫穿北大紅樓保護修繕的方案制定和工程實施全過程。加強文獻研究,在方案設計階段查閱了大量的北大紅樓歷史照片、圖紙和檔案,分析並調研了北大紅樓原建造公司——中法實業公司和義品公司——設計建築的手法,考察了北京周邊同時期同類型歷史建築的特點,讓維修工作有史可查。系統梳理歷次修繕工程的重點、措施和做法,特別是對參與過1961年至1962年修繕工程的文物專家進行了回訪,細緻考證北大紅樓的原形制、原工藝和歷史原貌,大到街區環境、小到牆縫修補,讓維修工作有據可依。加強價值研究,深入挖掘北大紅樓所承載的光榮歷史、所蘊含的革命精神、所彰顯的時代價值,不斷增強對舊址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和把握。二是堅持最小干預,精心組織實施。加強勘察評估,對北大紅樓進行了一次全面系統的健康「體檢」,對地基、牆體、木屋架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開展了專項檢測,儘可能摸清舊址建築的保存現狀和安全隱患。加強科學保護,堅持現狀整修、局部加固的總體思路,對修繕部位在反覆論證、對比試驗的基礎上遵循原工藝原做法有序施工,儘可能保留歷史信息。比如,對開裂、損朽等存在安全隱患的木構架進行替換或加固;對表面酥鹼微風化、弱風化的牆體不替補不更換,對牆面酥鹼處進行封護,延緩病害發展,留存歲月痕跡;對瓦面有微殘損、小殘損但不影響使用的紅瓦不更換。加強技術指導,規範現場管理,統籌保護展示,在施工過程中特彆強調設計單位和文物專家的全程參與、全程指導,召開了100多次專家會、論證會,確保施工進度和工程質量。三是持續監測,確保文物安全。堅持保用結合、防微杜漸,加強日常養護和精準管理,對北大紅樓遊客承載量進行專題研究論證,常態開展文物安全監測,重點監測文物結構安全、風險敏感區域和遊客影響,及時評估病害風險,謀劃應對措施,為保護、管理、運用好北大紅樓紅色資源做好數據支撐和技術保障。

李大釗辦公室舊址復原

文科學長室舊址復原

整體保護,連片打造。以北大紅樓為龍頭,將北京市31處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系統保護、連片打造,統籌好搶救性保護和預防性保護、本體保護和周邊保護、單點保護和集群保護,做到應保盡保。根據31處舊址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分成重點保護、一般保護、維持原貌三類,進行維護修繕、恢復原貌、徵集文物、豐富陳列、挖掘內涵、深化研究等工作,真實再現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場景,進一步提升宣傳利用效果。

區域統籌,抓點帶面。在舊址周邊環境整治提升中,堅持首善標準,打造乾淨整潔、莊重沉穩的環境面貌。一是加強區域統籌,注重革命舊址建築和周邊環境風貌協調統一。依據城市總體規劃、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老城整體保護規劃,將革命活動舊址周邊環境整治提升與背街小巷環境整治、街區更新、老舊小區綜合整治等重點民生工程相結合,統籌空間設計和風貌管控,讓紅色文化自然融入百姓生活、融入現代空間、融入城市氣質。比如北大紅樓周邊環境整治,統籌減量周邊各類設施,原有36根公安交通杆「多杆合一」減少至14根,11台大型箱體「三化」整合6台,還原建築肌理,呈現歷史感。二是發揚工匠精神,精心組織實施。明確規範標準,確定修繕外牆立面、規範牌匾標識、完善公共服務設施等十個方面工作內容。每個點位精心設計,一點一策,確保色彩、樣式、風格與舊址風貌相匹配。三是抓點帶面,推動區域環境整體面貌提升。堅持抓點帶面,實施綜合整治,整飾建築物外立面、鋪設步道、鋪種公園草坪,完成電力、通信架空線入地,舊址周邊區域整體環境面貌得到顯著改善。四是便民利民,共建共享整治成果。為了方便市民尋址問路、參觀出行,系統梳理舊址周邊公共空間環境,設置舊址指示引導標識。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充分發揮街巷長作用,統籌小巷管家、網格員、協管員等隊伍,廣泛發動群眾,調動多元主體參與,讓廣大市民共享整治成果。

立體傳播,掀起紅色熱潮

為充分發揮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的社會教育作用,在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下,發揮各方優勢,深入挖掘其背後蘊藏的豐厚紅色文化資源,實施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歷史立體傳播工程,綜合運用展覽、圖書、影視作品、歌曲戲劇、融媒體產品等形式講述革命故事。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相關內容展示

除了精心策劃打造精品展覽和編撰《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黨創建歷史叢書》外,還圍繞「中國共產黨創建」這一主題,聚焦北京早期革命活動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場所及其所承載的歷史內涵,組織拍攝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覺醒年代》並在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首輪播出,收視率穩居中國視聽大數據排行榜第一,打破了黨史題材電視劇的多項紀錄,掀起追劇熱潮,成為現象級作品。該劇以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相識、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故事為基本敘事線,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為輔助線,藝術地再現了百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一群熱血青年演繹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深刻地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必然性。隨著《覺醒年代》的播出,北大紅樓、李大釗故居、《新青年》編輯部舊址等迅速「出圈」,成為熱門紅色文化「打卡地」。

不同時期出版的《新青年》雜誌

大型文獻紀錄片《播「火」——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於2021年6月14-18日黃金時間在北京衛視金牌欄目《檔案》推出。該片聚焦作為「播火者」的革命先驅們,從思想、文化視角講述黨史。一群來自首都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年輕人走上螢幕用心講述,一批著名專家學者進行現場解惑,依託浩如煙海的書籍檔案,百年前的馬克思主義追隨者和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研究者之間,百年前的《新青年》與新時代青年之間,產生了深邃的思想交流,形成了生動的對話。該片為主旋律題材的紀錄片創作開闢了新路。

五四運動全息影像

北京京劇院推出新編現代京劇《李大釗》,通過擷取李大釗在1918年至1927年4月間的一系列革命活動,再現李大釗在北京大學工作期間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共產主義思想,護送陳獨秀離京赴滬並相約建黨,以及策劃長辛店鐵路工人大罷工、領導並組織北京各界人士的反帝鬥爭,直至被反動派殺害、英勇就義的重要歷史事件,展現了無產階級革命家短暫而又壯闊的一生。

李大釗在蘇聯期間珍貴歷史影像

此外,還策劃推出了電影《革命者》、電視劇《長辛店》、新編現代京劇《石評梅》等系列文藝精品。

以北大紅樓和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保護利用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契機,北京市依託北大紅樓成立了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首次發布紅色旅遊地圖。地圖包含紅色旅遊景區、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以及全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分布信息,並印有9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通過地圖,市民、遊客既可以準確查找紅色資源點位,又可以參考線路進行遊覽參觀。

北大紅樓正式開放以後,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參觀踴躍,反響強烈,形成了參觀熱潮,北大紅樓舊址保護傳承利用工作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和讚譽。北大紅樓保護展示工程榮獲第三屆(2021)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光輝偉業紅色序章——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主題展」先後榮獲2021年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重點推介項目、第十九屆(2021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特別獎;北大紅樓先後被評為北京市黨員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北京市文化旅遊體驗基地、北京市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北大紅樓成為首都乃至全國服務黨史學習教育、主題教育公認的優秀實景課堂。

「走進北大紅樓」專題學案

對外開放兩年來,北大紅樓累計接待來自黨政機關、軍隊、高校和企事業單位等參觀團體近6000批,300餘位省部級以上領導和50餘萬觀眾先後走進北大紅樓,參觀主題展覽,追尋初心使命。北大紅樓這座歷經百年滄桑的紅色建築,正重新煥發出偉大建黨精神的磅礴偉力,在新時代的首都北京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來源:《北京大學紅樓保護利用工程報告》編寫組

執筆:孫漪娜

編校:翟如月

審核:李 瑞

監製:李學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3aee534a5c0db7dfce29e3769b941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