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斷親」現象越來越嚴重了

2024-08-19     常高俊April

在電話那頭,媽媽的聲音溫柔而略帶憂慮,她細細叮嚀,如同春風拂過心田,讓我勿忘與那些曾以溫柔織就我們童年夢境的小姨們保持聯絡。誠然,節日的問候雖如約而至,卻總似浮萍掠水,難覓深刻話題的根系,平日裡,更是讓這份聯繫淡如遠山的輕霧。父親一脈的親人,亦是如此,靜默在各自的生活軌跡,鮮少交集。

環顧周遭,友人間的輕嘆不謀而合,原來,「斷親」這一悄然蔓延的現象,已非個例,而是時代浪潮下的一片共鳴。它,如同秋日的落葉,無聲地宣告著傳統親情紐帶的日漸稀疏。

**一、親情,現代社會的靜默守望者**

隨著時代的疾馳與社會織錦的繁複變換,那份古樸而溫馨的親情觀念,仿佛成了快節奏生活中的一抹犧牲品。昔日,大家庭的歡聲笑語,是鄉村與城市的溫馨畫卷,親情如同堅實的橋樑,連接著每一顆心,賦予人們最堅實的依靠與歸屬。而今,城市化的洪流衝散了舊有的格局,小家庭成為時代的新寵,年輕人懷揣夢想,遠赴他鄉,將背影留給了故鄉的炊煙與月光。

大城市的燈火闌珊下,是無數顆忙碌而孤獨的心。工作與生活的重壓之下,那份對家的思念與親情的渴望,往往被擠壓至心靈的角落,漸行漸遠。距離的隔閡,時間的流逝,讓親情的溫度逐漸冷卻,如同冬日裡最後一縷陽光,消逝在冰冷的街角。

**二、貧富差距,親情的雙刃劍**

命運的織錦,為不同家庭繪上了迥異的色彩。富裕之家的孩子,在金色的陽光下茁壯成長,親情於他們而言,是生活中一抹溫馨的點綴;而貧困之家的孩子,則需肩扛生活的重擔,早早地在風雨中學會了堅強。這份成長環境的不同,悄然間,也為他們對親情的理解刻上了不同的烙印。

貧富差距的鴻溝,不僅割裂了物質世界的平衡,更在無形中侵蝕了親情的土壤。有的家庭,因經濟的困頓,讓親情的溫暖蒙上了陰影;有的家庭,則在物質的充裕中,遺忘了親情的真諦。無論何種境遇,最終受創的,都是那份本應堅不可摧的家庭紐帶。

**三、代際斷裂,心靈的錯位與尋覓**

老一輩與年輕一代之間,仿佛橫亘著一條難以逾越的河流。傳統與現代,在此交匯,卻也在此碰撞出激烈的火花。老一輩人堅守著家庭的港灣,渴望子女的陪伴與承歡膝下;而年輕一代,則如同展翅高飛的雄鷹,追求著個人的天空與夢想。

觀念的差異,如同冬日的寒風,讓兩代人的心逐漸疏遠。溝通的橋樑似乎總在關鍵時刻崩塌,親情的船隻,在代際的波濤中搖搖欲墜。社會的開放與多元,更讓年輕一代在觀念上疾馳向前,而老一輩則可能因固守傳統而顯得格格不入。於是,有的老人,在孤獨的晚年裡,只能默默守望著那份漸行漸遠的親情。

**結語**

回望自己,那些曾經親密無間的親戚關係,如今已變得如此生疏。即便是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也少了那份走親訪友的熱情與渴望。這一切的根源,或許正如前文所述,是時代變遷下的必然產物。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應銘記:親情,是我們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它能在我們遭遇風雨時,為我們撐起一片天空;在我們迷茫彷徨時,指引我們前行的方向。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里,讓我們不忘初心,重拾親情的溫暖。不要讓忙碌的生活成為我們忽視親情的藉口,而是應該更加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每一刻時光。因為,無論我們走到哪裡,飛得多高多遠,最終都會回到那個給予我們無限溫暖與力量的港灣——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2c8a6a07ce4b8dec75ae7f98ef90a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