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是學渣!」青島男子的扎心視頻上熱搜:這才是父母的正確打開方式

2023-12-11   普象工業設計小站

原標題:「我孩子是學渣!」青島男子的扎心視頻上熱搜:這才是父母的正確打開方式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李月亮(ID:bymooneye)

最近,山東青島,一個「學渣」父親在家長會上的發言火了。

這位父親上來先道了個歉:

「我的兒子是個學渣,給班裡拖了後腿,我深表歉意。」

隨後話鋒一轉,開始了長長的一段「誇誇」。

學習這麼差,換別的家長不羞愧就不錯了,還有什麼要夸的呢?

這位父親說,首先要誇我的兒子心理特彆強大。

學習成績都這麼差了,依然能吃能玩能喝能睡。

比我的心理素質都高。

台下頓時笑聲一片。

仔細想想也沒錯。

一般孩子考不好,不是擔心被父母責怪,就是垂頭喪氣,難過灰心。

這個孩子卻壓根不往心裡去,這心理可不是強大麼?

緊接著,孩子父親又說了。

「在老師們的關懷下,我發現孩子竟然有時候也能考及格了,我看到了他一天天在進步。」

雖然孩子學習不好,但是他也知道努力和進取。

做父母的還有什麼不欣慰的呢?

最後他總結道,出於這兩點,我相信我的孩子會有美好的未來,也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短短几句話,又有情商又有格局,卻看得人又笑又淚。

望子成龍是為人父母的天性。

可若他只是一塊「廢柴」,又有多少父母,能像這個父親一樣,欣然接受呢?

就像網友所評論的那樣:很多父母一生都不會明白,對孩子而言,這幾句話比什麼教育都管用。

真正的愛,是深深的理解和無條件的接納。

哪怕孩子遠遠低於我們的期望,你也可以做到完全信任他,支持他。

讚美他的優點,也要尊重他的缺點。

而不是一味地逼著他完美,逼著他完成我們的期待。

父母不內耗,孩子才能有出路。

很多父母,看得自己失敗,卻看不得孩子失敗。

綜藝《少年說》里有一期。

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聲淚俱下地控訴父母的打壓讓自己有多受傷。

語文考了100分,但因為數學不及格,就要被父母罵不思進取。

運動會上跑800米為班級爭得榮譽。

父母卻陰陽怪氣:什麼時候能在學習上也這麼努力?

甚至有一次,她成績有了很大的提升。

連老師都表揚了她的進步。

可父母看不到也聽不到,一句鼓勵的誇獎都沒有。

孩子被父母傷透了心。

她明明語文優異,跑步很快,進取努力。

可在父母眼裡,卻只有偏科嚴重,四肢發達,不夠刻苦。

有些父母,不止接納不了孩子的缺點,就連孩子的優點也視而不見。

只要達不到他們的標準,就是「不夠好」。

可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本就各不相同。

能否成才,必定要經歷不同的成長過程。

教育孩子又不是工廠上的流水線。

沒有一個通用的標準生產模式。

真正的接納,是要接納孩子原本的樣子。

孩子內向,就不要逼他社交。

孩子文靜,就不要逼他在親戚朋友面前表演才藝。

孩子喜歡奧特曼,就不要逼她喜歡芭比娃娃,逼她更「女孩」。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追求完美,追求標準。

任正非說過一句話:「我不管短板,我只要做好我的長板,然後再找別人的長板拼湊起來,我就是一個高桶。」

成長就是一個不斷尋找長板的過程。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都有自己的長處,哪怕微不足道。

與其逼迫他們長成我們期待的樣子。

不如解放他們的天性,尋找人生中的那塊「長板」,肆意生長。

讓孩子明白:

即便你不那麼完美,但絲毫不影響你成為參天大樹。

《地球上的星星》里說:你不用所有事都做得和別人一樣好,只需要發現自己最閃光的一面,你就是這個地球上獨一無二的一顆星星。

每個孩子,都是在自己的宇宙里發著光的星星。

你看到,他便加倍閃耀。

你忽視,他就暗淡無光。

清華教授龍平曾說過自己小女兒的故事。

他有三個孩子,前兩個都是個頂個的優秀。

只有小女兒有點棘手。

因為他的女兒,是個數學白痴。

別的孩子一分鐘能算四五道算術題。

他女兒算一道都有點費勁。

氣得老師打電話告狀:你這個女兒,嚴重拖後腿!

哪知龍平卻說,她未來可能比其他兩個孩子更有出息。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通過他的觀察,小女兒雖然數學不好,在其他地方卻勝過哥哥姐姐。

第一是外向,無論是保安還是園丁。

才上小學的她見到誰都能上去攀談兩句。

有什麼不懂的事情,也毫不怕生,上去就問。

不僅如此,別看她小小年紀,為人處事卻有一套。

一次遲到,被關在校門外的她想讓保安給自己開門。

便拿出了早早準備好的糖果。

哄著人家說:叔叔你等我這麼久不容易,快吃塊糖吧,遲到是我不對,下不為例!

保安大叔便樂呵呵地給她走了「後門」。

第二就是心態穩,樂天又自信。

有次放學,她回家開心地和爸爸說:

「哥哥今天作為學生代表上去升旗啦!」

龍平沒忍住說:你什麼時候能上去升個旗?

沒想到女兒不僅不傷心,反而毫不在乎。

「咱們家有一個代表就夠了。」

逗得龍平開懷大笑。

這樣的孩子,未來你還擔心她什麼呢?

沒錯,她或許成績不會太好,也可能沒辦法上什麼好大學。

但她機敏勇敢,不怵和任何人打交道。

她大方自信,不會因為別人發光,就覺得自己黯淡。

教育的最終目的,不就是喚醒人的價值感嗎?

每個孩子都有成為優秀人才的潛質,是父母的態度,給予了他們不一樣的人生。

愉快地去接納孩子的真實面。

好也罷,壞也罷。

都要允許他按照自己的節奏生活,在自己的時區里從容長大。

曾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關於「圓」的故事。

有一個圓,不小心弄丟了一個角。

所以不再圓了。

為了尋找丟失的一角,它踏上了旅程。

但是因為不夠圓,一路上它走得很慢很慢。

欣賞了很多沿途的美景。

直到有一天,它終於找到了那個角。

它變得完整,卻也因此不受控制地向前滾去。

越來越快,越來越快……

再也無法看清路上的風光。

世界上沒有什麼是十全十美的。

我們的孩子,都是那個不完整的「圓」。

他或許稜角鋒利,或許走得很慢,卻也因此才讓他有了更獨特的體驗。

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就是接納、認可他的「不完整」。

並且給孩子足夠的情緒價值。

因為你如何定義孩子,孩子大機率就會如何定義自己。

網上曾有一個很火的視頻。

孩子在買烤地瓜的路上問媽媽:

「如果我以後考上清華北大了,會怎麼樣?」

媽媽答:「我會為你驕傲。」

「那要是烤上了地瓜呢?」

「如果你能把地瓜烤的又香又甜,我也會為你驕傲。」

「那我以後想成為一個烤地瓜老闆。」

「那媽媽恭喜你有了新的夢想。」

人生不是考試。

沒有正確答案可抄。

但人的幸福,卻有唯一的標準。

那就是能夠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做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情。

陳丹青曾說:孩子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內在動力就會被激發、會更聰明、能幹、有悟性。

父母發自內心的接納,是孩子遵循內心,釋放自己的最大底氣。

在愛和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又怎麼會輕易脆弱?

最後,我想用畫家幾米的一句話作為結尾:

「當我變得和你的期待不一樣時,請愛我原來的樣子,疼我原來的樣子,讚美我原來的樣子。」

- END -

歡迎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6:30不見不散

喜歡請分享,滿意點個贊,最後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