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打了數百年仗都不缺糧,為何孔明總缺糧?

2023-11-20     吳忠強

原標題:戰國七雄打了數百年仗都不缺糧,為何孔明總缺糧?

首先戰國時期和三國時期兵制是不相同的。戰國時期是全民皆兵,也就是說只要是能上戰場的男子都會被招募進隊伍之中。在戰爭結束之後,這些民兵都會放回田間從事勞作,繼續積蓄糧食,準備下一場戰爭所需。這種制度有種孤注一擲的感覺,因為田地里的農民全部都被調走了,家中主要勞動力空缺,戰爭時間長的話,就是在拼各國的存糧,所以也有軍隊軍糧不足不管百姓死活去搶糧食的做法,比如說白起。

戰國時期數百年都不缺糧嗎?其實不一定。當年秦始皇焚書坑儒將很多史料都銷毀了,讓我們現代人對當時史實的判斷是有偏差的。七雄爭霸期間不是沒有缺糧,而是比較少在史書上看到缺糧的記載。而三國這段歷史留下的材料比較多,特別是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他本人就是蜀人,所以對於蜀國的記載都比較詳盡,細節到缺糧、為何缺糧都非常清楚。

三國時期諸葛亮對蜀國的兵制進行了改革,蜀國聲稱是正統的劉漢宗室,他們非常在意在百姓之中的口碑,所以搶糧食這種事情做不出來。諸葛亮只有為自己的軍隊鋪下了一個大後方,平均幾個人養一個精兵,這就出現了職業士兵,他們的戰鬥力要比民兵強上許多。但是諸葛亮還是要面對征糧的困難,這也是他缺糧的主要原因。

最重要的還是蜀國的路太難走了,沿途都是高山峻岭,在當時的情況下,將糧草運輸出去本來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翻山越嶺消耗時間不說,也要消耗人力,運送軍糧的士兵還是要吃飯的,路上就要消耗很多。供給線太長,加上突發的天氣原因等等其他因素的影響,軍糧運送一天拖一天,到了軍營,送糧的士兵還得留下來一部分做回頭的口糧,你說這一路下來到底能運多少進軍營呢?

諸葛亮文韜武略,在幾個經典戰役之中,確實有如神明在世,但是在軍糧一事上還是不及曹操深謀遠慮。諸葛亮直到幾次北伐都面臨同樣軍糧欠缺的問題之後才意識到制度的欠缺。而曹操早早意識到了糧草的問題,所以才提前屯田,在戰鬥中曹營缺糧的問題就這麼解決了。諸葛亮終於領悟到應該屯田並且開始著手做這件事的時候卻去世了,可以說缺糧成為蜀國戰敗的一大原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1a06295c5d1f46d3524c9faea9f4b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