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媒報道「廣汽豐田裁員1000人」被熱議,被裁員工已解除了合同並提供了補償。對此消息,廣汽豐田回應,本次裁員是公司正常的階段性調整,對象為部分勞務派遣員工,並未涉及正式員工。
之前,網絡一直流傳一張圖片,顯示了廣汽豐田的補償方式,經濟補償金、代通知金、感謝金、預發放年終獎以及當月工資5部分組成,總計金額約合被裁對象近半年的薪資。此次裁員的對象是勞務派遣員工,而非正式工,而且規模達到了1000人。
雖然廣汽豐田表示,員工流動是廣汽豐田正常的組織崗位調整與人員結構優化,目的是為了適應市場環境變化,提升核心競爭力。也就是說,此次員工調整,並不涉及銷量下滑,而是內部的正常優化。
據廣汽集團產銷快報,今年1-6月,廣汽豐田累計銷量452,800輛,同比下滑9.48%;累計產量為461,241輛,同比下滑6.97%,產銷雙下滑是不爭的事實。不過,相對同為廣汽旗下的合資品牌廣汽本田要強出不少。
廣汽豐田一直穩步增長,為何會在今年表現差強人意?目前,汽車市場主要的增長力來自電動和混動市場,在這一塊日系車型則是起步晚,研發進度上被自主品牌超越,豐田汽車表現不好,相對本田和日產還是要好,戰略上的偏差導致了現在的被動。
再就是,豐田汽車也推出了幾款電動車型,但是銷量差強人意。與比亞迪強強聯合,不僅未能迅速搶占市場,反而成全了比亞迪的一家獨大。再就是,南北豐田的雙車戰略,導致雙方車型同質化嚴重,分化了兩者的銷量。
此消彼長,相對廣汽豐田的下滑,一汽豐田則是趁勢而起。今年1-6月,一汽豐田銷量373,195輛,同比增長6%,增速跑贏大盤3.3個百分點,合資品牌市占率提升0.4%,雖然無法全部彌補廣汽豐田下滑的份額,但是此消彼長還是能挽回不少顏面。
其實,此次調整的派遣員工雖並非 「正式工」,在總員工數高達1.9萬人的廣汽豐田中,比重也不是很多,但卻是派遣員工數的一半以上。可見,派遣員工的保障性不是很高,在高溫季時很容易被優化。
人員結構優化也好,裁員也罷,日系品牌的沒落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廣汽三菱已經宣布停產、裁員,成為首個倒下的日系品牌。同時,此次調整不排除價格戰有關,為了應對上半年的價格戰,純電車型bZ4X等都進行了大幅降價,降價意味著利潤下滑,裁員是降本增效的一個手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