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禁漁2年已初見成效,局地魚類密密麻麻,為何還要禁夠10年?

2022-05-18     動物速遞

原標題:長江禁漁2年已初見成效,局地魚類密密麻麻,為何還要禁夠10年?

農業農村部在2020年1月份的時候發布了著名的《長江十年禁漁計劃》,目的就是讓長江休養生息,恢復生態,以至於最後不會無魚可撈。

其實禁漁是勢在必行的,作為我國乃至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長江有著非常豐富的漁業資源,其中單是長江獨有的魚種就多達183種。

但是在過去,由於環境污染,無節制的捕撈,導致長江生態每況愈下,進入了越捕越糟、越捕越窮的惡性循環裡面。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呼之欲出。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是千百年來人們秉承的生存宗旨,為了保障生存所需,進而捕撈這無可厚非,但是隨著時代發展,人們在長江上的捕撈,早已超越了生存所需的合理捕撈,轉變為商業性捕撈。

過去,長江漁業十分發達,各種電網、絕戶網層出不窮。毫無節制的捕撈,導致長江魚類迅速減少,江豚等一些獨有的珍稀物種甚至功能性滅絕,這讓許多人痛心疾首。

十年禁漁,對長江生態,對動物保護,對當下的我們,對子孫後代來說,都是一項利好的措施

禁漁已過去兩年,魚類明顯增多

近期安徽黃湓閘口附近的水域引來了大量市民的圍觀,該地段甚至成為新晉的網紅打卡地,每天都有大量的市民慕名前來。

為何這裡會有這麼多人的圍觀?原因就是出現了多年難遇的「奇景」。只見該水域上,魚群翻騰雀躍,數量之多讓許多人都嘆為觀止,從岸邊望去,密密麻麻的魚群,甚至將水「染」成了黑色

捕魚甚至都不用什麼專業工具,徒手就能抓到。不少上了年紀的市民感嘆,這種現象,只有在自己小的時候才見過。

由於該地屬於長江流域,是禁漁水域,所以人們基本上都是拍照,沒有進行打撈。

其實早在今年「桃花汛」期間,長江蕪湖段水位高漲,沿岸的低洼淺灘地帶,也聚集了大量的魚群,引來了不少市民的駐足觀看。

雖然每年「桃花汛」來臨時,水位都會上漲,岸邊也會形成淺灘,但與往年相比,今年的魚群顯得特別多。它們大量聚集在淺灘上,歡快地游著,與岸邊盛開的桃花形成了一幅幅「桃花流水鱖魚肥」的美麗景象。

淺灘上水草肥美、營養物質富集,自然也就吸引了大量魚兒的前來,毫不誇張地說,長江十年禁漁計劃過去了2年,已初見成效,局部地區的魚甚至多到泛濫了

魚已增多,為何還要禁夠10年?

長江需要禁漁很多人都理解,但是令人不解的是,為何要禁10年呢?通常來說,多數的魚繁殖能力都很強,只要不捕撈,它們的數量在1-2年內都會翻上幾倍,而今的一些場景也側面證實了這點。

其實我們目前所看到的只是淺層的一部分現象,長江禁漁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十年的禁漁才過去兩年,一些地區的確出現了往年難得一見的景象,魚群頻頻出沒,魚兒三三五五躍出水面,長江的生態也的確慢慢得到改善,但實際上離這種的生態恢復還差很遠。

目前而言,率先多起來的魚類,基本上都是一些草魚、鯉魚、鯽魚等食草性的魚類,這些魚處於食物鏈較低的層級,繁殖能力超強,在一兩年的時間內就能翻上幾倍。

而且這些魚不僅繁殖能力強,在長江水域本來的數量也多,它們率先多起來,一點也不奇怪。不過一些處於食物鏈上層的魚和生物,恢復起來就比較緩慢了。

比如鱤魚、江豚等,由於在過去被大量捕殺,導致種群數量銳減,甚至出現功能性滅絕,如今雖得到保護,數量也的確在增多,但離恢復到合理的水平,還需更長的時間。

魚的數量增多,不代表生態恢復

一個生態系統裡面,物種的數量越多,該生態系統越複雜,相對而言,就越穩定。2年的時間,一些基礎食草性魚類迅速增加,是一個好的開端,但也需記住,這僅僅是開端而已,並非是終點。

在缺乏捕食者的前提下,食物鏈低層級的魚類會迅速增加,從而為更高級的捕食性魚類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捕食性的魚類數量也會增加,最終相互制衡達到一個動態的平衡,食草性魚類自然也不會泛濫成災。

到那個時候,《長江十年禁漁計劃》才算得上是成功了。

處於食物鏈不同層級的物種,其繁殖能力也不同,種群恢復的速度自然就不同。

簡單來說,越低級的恢復起來越快,所以草魚、鯉魚等魚類在短短的兩年里就數量大增,甚至達到局地泛濫的地步。

但少數幾種魚類的數量增多,並不意味著生態得到恢復,食物鏈也不夠健全,只有經過時間的沉澱,長江肉食性魚類數量得到恢復,對這些食草性魚類能起到抑制種群發展的地步,這個時候的生態鏈才算健全。

由此可看,十年的禁漁期,並不算太遙遠,也顯得很有必要。

長江十年禁漁,不僅僅是為了生態環境和動物保護方面的考量,也是為我們的子孫後代考慮。

對於我們來說,長江就像是一個巨大的魚類基因庫,魚類在人工養殖的過程中會不斷退化,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保護好這個天然的基因庫,不讓未來面臨著無魚可吃的地步。十年長江禁漁,才僅僅過去兩年,是遠遠不夠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0a5ff9866f04d12dab0f3d2103692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