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衝突打到現在,以色列已經宣布要打3個月,而且地面部隊也要進入加沙地區。更為殘酷戰爭還在後面,不知有多少無辜巴勒斯坦平民為之付出生命。
關於巴以衝突,很多小夥伴在後台私信我,問了很多問題,當然主要還是探討巴以衝突,後續發展,能否外溢,中東能否發生第六次戰爭,等等。特別是中東國家參戰一事。
關於這些問題,看客已經在《美國核試、以色列空襲敘利亞,目標針對中國?》進行了簡要分析。阿拉伯國家很散,也不齊心,口頭支持,道義上過得去就行,但要出兵與以色列打,恐怕目前很難實現。
最近,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宣布60萬軍隊和3000輛坦克進入最高戰備。甚至對稱哈巴斯不是恐怖勢力。這是西方國家第一個支持哈馬斯國家的元首。有人說,給埃爾多安點贊,還有人問:土耳其難道要參戰?
「狗中哈士奇,國中土耳其」,這句在國內流傳甚廣的評價,大家明白這些,就知道土耳其能否參戰了。
(一)
土耳其這個國家,其實不難分析。元首什麼性格,這個國家戰略也會跟著走。越是做出要打的姿態,越不可能打。當然,有些因素也很難排除,不過此次巴以衝突,土耳其不可能出手。
歷史上五次中東戰爭,土耳其都是觀戰者。土耳其與伊朗一樣,不屬於阿拉伯國家。雖然伊朗支持巴勒斯坦,也只是伊斯蘭革命後,伊美關係惡化導致,伊朗與以色列互相敵對。
在這裡插了幾句,1979年前,伊朗與以色列關係很好,那時伊朗與美國關係好。即使伊斯蘭革命後,伊朗與美國關係惡化,但與以色列關係暗送秋波。兩伊戰爭時,以色列沒少賣給伊朗武器。
現在伊朗與以色列關係也很微妙,兩國只是暗中較勁,但很少見到兩國直接發生衝突。即使以色列暗殺了伊朗的核專家,伊朗也只能忍著。從伊朗來看,伊朗也不可能出兵。
伊朗不出兵,土耳其更不可能出兵。埃爾多安慌啥?
埃爾多安為了土耳其的利益,任何地區的衝突,埃爾多安都想撈一把,但不一定進入。
從阿拉伯國家現狀看,不抱團,也不出兵,只是口頭譴責,表示支持兄弟。土耳其不可能介入,如果介入,土耳其就要面對美以兩國,根本打不過。
從北約成員的身份看,土耳其如果介入巴以衝突,實際上就和美國直接攤牌,對土耳其沒什麼意義。土耳其不僅會被踢出北約,很可能讓老美藉機給肢解。這筆帳,埃爾多安能算清楚。
埃爾多安領導下的土耳其,在全球大國之間,經常反覆橫跳,根本不顧及尷尬,只要有利可圖,埃爾多安就會站出來喊話,甚至做出外交動作。但要真上手,除非確保打贏,還有獲取利益。連敘利亞都沒整明白,更不要說與以色列打了。
了解土耳其和埃爾多安的性格就明白了,土耳其不會出兵。
(二)
既然土耳其不出兵,為何搞得聲勢這麼大,還下令60萬土耳其軍隊進入最高戰備狀態呢?
什麼是最高戰備?
隨時能應戰出兵,就如我們一級戰備差不多,軍隊就等一聲令下出兵。埃爾多安這樣做,也能理解。從中東局勢來看,土耳其雖然不是鄰國,但離得並不遠。萬一來個誤炸,或者突然被庫爾德武裝襲擊,這些都有可能。
當然也不排除美國搞一下土耳其,埃爾多安在美國眼裡是個大刺頭,美國人駕馭不了他。美國曾想把埃爾多安搞下台,在土耳其搞過軍事政變,只不過普京提前告知埃蘇丹,才避免被搞。從此,埃爾多安就與美國結下樑子。
不過埃爾多安突然宣布軍隊進入戰備狀態,有坐山觀虎鬥之意,或者說有意把水攪混,讓巴以衝突打得更猛烈。
巴以衝突爆發後,以色列沒想到,但以色列想通過輿論戰「綁架」全球,想以一名受害者反擊。但沒成功,以色列殘忍更讓全球各國憤怒。
就連聯合國秘書長說句公道話,以色列都不滿,甚至要求其下台。如此狂妄,讓以色列在世界上形象大跌,之前二戰後建立的那種「受害者」印象,已消耗殆盡。
美國也一樣,已經沒有實力在中東全身心投入了。美國不想讓衝突擴大,畢竟美國主要目標是中俄。
哈馬斯悲情一戰,讓美以「原生態」暴露,並沒有外界所傳的那樣強大。
土耳其宣布戰備後,雖然不是當事過,但從宗教信仰來看,一定也會讓巴勒斯坦人激勵,讓他們奮起反抗以色列入侵。巴以衝突就可能擴大。
埃爾多安盼著擴大,不僅可以消耗以色列,也能消耗美國,到時土耳其就順勢成為中東霸主。
另外,美國搞的「印度-中東-歐洲」「美版一帶一路」建設就會受到阻礙。如果中東與歐洲交流,就必然通過土耳其,到時土耳其重要地位無人能比,而且還坐地起價,賺大錢。
(三)
土耳其不出兵,搞出大陣勢,不排除巴以衝突外溢。從全球各國反對聲音來看,如今同情巴勒斯坦國家越來越多。
西方在俄烏戰爭上已經失敗了,總想有隻「黑天鵝」會出現,但在中東出現,也不奇怪。這裡不僅是全球的熱點地區,更是能源聚居區。我們從土耳其策略來看,也應該重視中東地區。
如果中東地區持續打下去,對我們來說並沒有什麼好處。我們「一帶一路」建設,繞不開中東。中東地區衝突外溢後,不僅僅是巴以衝突,敘利亞戰爭或將重新爆燃,葉門也不消停。還有利比亞等國,中東阿拉伯地區有可能進入一種混戰模式,將嚴重影響我們「一帶一路」建設。
看到有大V認為,美國不想巴以衝突,擔心沒有精力對付中國。其實中東任何一個國家有衝突,都可能會影響我國能源線路。難道此次衝突,不是針對中國?
大國之間博弈,有許多我們看不到背後因素。如果我們不提前謀劃,做好準備,就會陷入被動。
任何國家在地區衝突中,都會想到自己利益,中東離我們遠,但利益很近。我們需要有所作為。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