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糖量」最高的國家:印度是中國2倍,歐美人肥胖是有原因的

2022-07-14     戲說金融

原標題:「含糖量」最高的國家:印度是中國2倍,歐美人肥胖是有原因的

我們通常理解中的「糖」是一種具有甜味的東西,所以在若干年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不少人直接將「糖」與「果糖」划上等號。

實際上,除了果糖,還有葡萄糖、玉米糖漿、蜂蜜、蔗糖等等多種形態和成分的糖,它幾乎存在於任何食物當中,所以,「糖」最準確的概念應該是一種碳水化合物,它可以為人們提供能量。

當然,「糖」為人類提供能量最直接的物品就是食糖了。世界上的食糖幾乎全部來源於兩種植物,一種是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氣候下的甘蔗(約占80%),另一種是生長在北半球的溫帶地區的甜菜(約占20%)。目前地球上有超過110個國家可以生產食糖。

在2022/2023作物年度(農業產品從當年收穫季節到下一年收穫季節之間的時間間隔稱之為一個作物年度),全球食糖產量預計為1.82億噸,比上年增加170萬噸。

前五大食糖的生產國如下:

1. 巴西

巴西土地肥沃,氣候適合農作物生長,儘管他們絕大多數的農田被用來種植大豆和玉米,但是並不妨礙其成為世界上第一食糖生產國。根據該國公布的數據,預計在2022-2023作物年度其蔗糖產量將增加100萬噸達到3620萬噸。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巴西蔗糖的生產量和加工量幾乎增加了兩倍,世界排名也由第五名一直上升到了第一名。

2. 印度

印度在食糖生產方面與巴西相差不遠,事實上在2020年之前,這個南亞國家一直都是世界第一食糖生產國。

預計2022-2023作物年度,印度食糖總產量將下降3%至3580萬噸。

3. 泰國

因為氣候有利,甘蔗是泰國最重要的農作物之一。雖然在2020-2021作物年度,該國因為遭受嚴重的旱災,甘蔗產量大幅下降,但目前已經完全恢復過來。預計2022-2023作物年度,泰國食糖產量將達到1050萬噸,比上年略有增加。

泰國大部分食糖用於出口,它是世界第二食糖出口國(僅次於巴西)。不過,由於泰國國內食糖消費量正在逐年增加,所以其食糖的出口量也在慢慢減少。

4. 中國

2022-2023作物年度,中國的食糖產量預計將增加40萬噸至1010萬噸。不過由於我們人口眾多,所以長期以來都是食糖的凈進口國。

5. 美國

美國預計2022-23作物年度,食糖的總產量將達到820萬噸。與其他食糖生產大國產品主要來源於甘蔗不同,美國的食糖生產原料中,甜菜貢獻了55%,而甘蔗只貢獻了45%。

有意思的是,美國除了食糖之外,其玉米糖漿的產量並不落下風,該國2022年生產了760萬噸的玉米糖漿。最高峰時的2012年,玉米糖漿產量達到了910萬噸,超過食糖產量。玉米糖漿通常用作飲料、乳製品和加工食品行業中的糖替代品。

如果將歐盟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話,它將成為世界第三大食糖生產國,僅次於印度和巴西。在2022/2023作物年度,歐盟預計將生產1630萬噸食糖,比上一作物年度少了25萬噸,這是因為歐洲農民選擇了將農田的使用從甜菜轉向其他利潤更高的農作物。

在這個市場全球化的時代,任何商品的產量和產地其消耗量存在的聯繫越來越弱,也就是說,產量高的地區消耗量不一定高。

食糖也是如此。

如果按照一個國家的食糖總消費量來排名的話,2021年度前四名的經濟體如下:

印度為2980萬噸,是全球最大的食糖消費國;

第二名是歐盟的1700萬噸;

中國以1520萬噸排在第三;

第四名為美國的1130萬噸。

從這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印度的食糖消費量將近中國的兩倍,由於這兩個國家的人口相差無幾,這算回來,印度人均食糖消費量也大約是中國的2倍。

說來也奇怪,印度這個喜歡吃咖喱這種偏辣口味食物的國家,為什麼也對甜食如此青睞,「含糖量」竟然比我們中國高出這麼多。

當然,食糖的總消費量高,不一定代表著一個國家的人食糖量就高,因為每個國家的人口規模不一樣。就好像印度和我們中國,如果平均到每個人,含糖量也就那麼回事了。

實際上,如果說對甜食真正情有獨鐘的,還要數歐美國家的人民。他們每天食物中攝入的糖(不僅僅是食糖,還包括其他形式的糖,比如美國的玉米糖漿),要比亞洲人高得多。

按照WorldAtlas的統計,人均糖攝入量排名前十的國家如下:

根據世衛組織的建議,要保持健康每日糖攝入量最佳值約為11克,或大約不超過每日卡路里攝入量的5%,如果超過25克,便是過量攝入糖分。

從上面圖表中,我們看到,排名第一的美國,人均每天糖的消耗量高達126.4克,是最佳推薦值的11.5倍。這是因為他們喜歡吃西式快餐、喝碳酸飲料和食用加工食品,這些食品中含有極高的糖分,特別是玉米糖漿。

歐洲國家大多都喜歡吃甜食,比如德國對於來自巴伐利亞地區的甜點毫無抵抗力,荷蘭和愛爾蘭人一定會在咖啡和茶中加入奶酪或食糖,比利時人愛巧克力,英國在很多場合都會吃蛋糕。

這些飲食習慣導致了歐洲人每日的糖攝入量都達到推薦值的9倍左右。

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墨西哥,這些雖然不是歐洲國家,但是他們的飲食習慣和歐洲國家相似度極高,所以每日糖分的攝入量同樣居高不下,遠遠超出健康水平的標準值。

大家知道,糖分攝入過多很容易使人發胖,所以歐美人肥胖率這麼高不是沒有理由的。

除了有肥胖症風險之外,高糖飲食還會增加心臟病、糖尿病、牙齒健康不良、高血壓、高膽固醇等風險。因此,大家要加強自律,健康飲食,才能更好保護自己,遠離疾病。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點擊關注!

「戲說金融」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09060903f903218c345b156d2b6a3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