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水東鴨粥」,一隻鴨賣200多元,客人:不算貴,好吃

2019-06-22     保羅廚房

特色「水東鴨粥」,一隻鴨賣200多元,客人:不算貴,好吃!

水東鴨粥,電白名菜。據稱最晚在民國末年,水東鎮已有人開始經營鴨粥生意。改革開放後,水東鴨粥名聲漸起。至上世紀90年代,鴨粥成為了本地極具「煙火氣」的特色美食。您若到電白,不嘗嘗那水東鴨粥,可真是一樁頂遺憾的事!

看似簡單的水東鴨粥,實則相當考驗廚師的水準。從選鴨、煮鴨、熬粥到製作醬料,都極為講究。

本地鸕鴨

四個月左右的本地鄉下足水鸕鴨無疑為上選。相較於其他品種,鸕鴨的肉質更結實嫩滑,皮薄而不膩。鴨的品種須好,煮鴨的手藝也要高。大鍋清水煮,再加入北芪黨參等溫補藥材,佐以薑母、胡椒粉等調料。常進廚房的人,大抵不會不清楚,火候和時間之於烹飪的重要性。想煮出好鴨,如何恰到好處地掌握火候時間,則見出功夫來。武火煮沸後轉用文火,鴨肉慢慢浸熟。煮鴨的時間應控制在四十分鐘左右,不宜煮得過火,肉質松爛,口感便欠佳了。烹煮過程中,要仔細將鴨子一隻一隻夾起來,好讓鴨肚內的水流出,如此鴨肉方完全熟透。煮好的鴨被撈起後,這一大鍋的鴨湯,就成了煲粥的湯底。水東鴨粥以優質的珍珠米、鸕鴨湯及另備的料頭為配料,全程慢火煨著,廚師要不停地用大勺攪動,直至停火。

數年前曾聽人講過一個故事:老乾媽陶華碧當年在貴陽開了家涼粉店,為了佐餐,她特地製作了麻辣醬。有天早晨沒做麻辣醬,顧客來吃涼粉,一聽無辣醬,扭頭便走了。可見上佳的調味料,對吃食味道的提升,確是功不可沒。水東鴨粥的調料,當然極重要。鴨粥的調料分兩種:甜酸料和醬油料(本地人也叫「味料」)。甜酸料由本地薑母、醋和糖腌制而成,薑母須細細剁碎去水,以祛其澀味。醬油料則取沙姜蒜頭爆香,然後以芝麻、香油和秘制豉油混合製成。曾有食客盛讚鴨粥調味料:「這絕妙的醬料,實在將鴨肉的獨特香味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

鴨雜

醬油料

傳統的鴨粥店,主要經營「鴨粥、鴨、芥菜豆芽、撈粉」這老四樣。擠入店內,抬頭四處張望,並無菜牌可尋。如何點菜?沒去過的人或許感到無所適從。店門口已掛著煮好的鴨子,來客只消告知師傅幾人份便可。不多久,經驗老到的師傅已麻利地斬好,給您上盤了。

吃慣鴨粥的老饕,照例是要點夠四樣才心滿意足的,否則總像缺了些什麼似的。會吃的人,除了斬一盤鴨肉,少不得也要叫碟鴨雜。臨上桌撒些花生芝麻粉,另加新鮮芫荽數把,就大功告成了。這鴨肉鴨雜看著稀鬆平常,嘗試之下,卻不得不大讚一番。鴨肉結實微韌,香而不油,嚼起來回味無窮。鴨雜爽滑可口,尤是那鮮脆的鴨腸,味道絕佳,一上桌便令食者停不下箸。吃罷鴨肉鴨雜,再喝碗鴨粥,著實愜意!那粥瞧著是米湯分離的模樣,大米粒粒飽滿。口感卻綿密得很,入嘴即化。

韭菜油撈粉

電白人愛吃鴨粥,每有外地朋友到訪,必盡地主之誼,邀朋友同去吃鴨粥。鴨粥何以在電白人心中占據這般不可撼動的地位?大概是鴨粥極符合電白人對美食的要求。電白人吃東西,講的就是個實在。只要好吃、實惠,擺盤倒可有可無了。除了鴨粥,電白不少美食皆如是。若您到電白,不妨穿街走巷,親自去發掘屬於您的「吃食寶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uMsCmwBmyVoG_1ZXIi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