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後,當媽的責任感似乎一下子就產生了,就算是第一次生孩子,寶媽也可以很快的學會喂奶、給娃洗澡、換紙尿褲、哄睡。
而丈夫更多的時間可能會花在工作、應酬,還有一些不靠譜的男性,當爸了以後仍然像個孩子一樣。
孩子一哭,爸爸就跑去廁所「避難」
欣欣的孩子1歲了,剛剛學會走路,也變得越來越不好帶。每天寶寶在前面爬、欣欣都要在後面跟著怕她磕了碰了。
其實這一年以來欣欣都是自己帶過來的,她也理解老公工作賺錢不容易,但這一次超長的假期卻讓他對老公有些失望。
同樣是宅在家裡,欣欣每天的任務一點沒比平時少,而她的老公,
每天睡覺打遊戲
,還有一個奇怪的嗜好——坐在衛生間就不愛出來。
剛開始欣欣還以為老公身體不舒服,後來慢慢發現不對勁。因為每次都是在孩子哭著找人時,老公帶了兩分鐘就沒耐心了,然後就去廁所好久。
寶媽用一招,讓丈夫乖乖出來帶孩子
前幾天,欣欣的老公又一次用這招想要逃避帶孩子,欣欣想出了一招,關掉了家裡的WiFi,果然老公馬上就出來了。
老公覺得自己委屈,還發了朋友圈訴苦,說妻子限制他用網,
覺得自己很委屈,
沒想到卻惹來親戚朋友一群人批評。
網友們也說自己家有同款老公,欣欣做的「沒毛病」。
「我要是你,直接就把手機沒收了,帶一個小時孩子可以給他5分鐘的玩手機時間」
「我老公剛開始也是這樣,後來孩子一鬧我就讓他選擇,做家務還是帶孩子,現在感覺他跟孩子玩的越來越好了」
孩子不只是媽媽一個人的
寶爸帶孩子走永遠是大家討論的話題,很多人以為只有媽媽才能帶好孩子,但回頭一想,女性跟男性一樣起初並沒有任何帶孩子的經驗。
寶媽也是一點點摸索,一點點熬過來的,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在他的成長過程中需要爸爸加入。
怎樣提升爸爸的責任感?
寶爸之所以看著寶寶的到來很茫然,是因為寶寶是「突然」出現在他面前的。
媽媽則是經歷了十月懷胎,每天感受著胎兒長大、有胎動、又經歷了分娩,所以
責任感在這一過程中早已慢慢培養起來
。
其實寶爸也是愛孩子的,他只是不懂得怎麼去愛,怎樣去照顧,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這些事情來提升寶爸的責任感。
1)讓寶爸「搭把手」
讓當爸爸的一下子接受這個「小怪物」比較難,剛開始可以不用他自己去帶孩子,但是可以做一些順手的小事。
比如讓他跟自己一起給寶寶洗澡
,扔掉換下來的紙尿褲
、教他怎樣沖奶粉,這都是很好的體驗。
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中,爸爸就會體驗到這個責任感。
2)相信寶爸可以做到,適當的放手
男士粗枝大葉,不如寶媽細心,所以一開始寶媽就有一種不信任他們的感覺,孩子的所有事情都自己親自辦,不給丈夫的插手的機會。
偶爾丈夫做了一件事,
似乎也沒能達到自己內心的標準
,反而會嫌棄他笨,但轉身又覺得自己抗下一切太累。
所以我們可以教給寶爸正確的帶娃方式,讓他去學習,可能他會學的比較慢,但只要我們鼓勵誇獎並且繼續教引導他,相信他做的一定不會差。
當寶爸學會了一些帶娃技能後,他們也會特別有成就感。
其實讓寶爸帶孩子並不是說想讓他多幹活,也並不只是為了減輕寶媽的負擔,這也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
人和人的感情是相處出來的,即使有著濃濃的血緣關係,不溝通也是不可以的。孩子有了爸爸媽媽共同的愛,這個家有夫妻兩個共同努力才算完整。
【今日話題】你認為爸爸帶孩子有哪些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