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行:東莞虎門沙角炮台

2019-10-27     邊凡

沙角炮台建於清嘉慶五年(1800年),是鴉片戰爭的古戰場,當時的沙角炮台與大角炮台是虎門海口的第一道防線,被譽為粵海第一重門戶,今天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和旅遊觀光的場所。另有大炮三門、林公則徐紀念碑、繳煙碼頭廣場、節兵義墳、陳連升塑像、捕魚台等珍貴文物遺蹟。

沙角炮台與大角炮台是虎門海口的第一道防線。在抗擊外來侵略的戰爭中,沙角炮台寫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和悲壯故事。

沙角炮台不僅是中外遊客瞻仰炮台雄風的勝地,也是廣大青少年憑弔先烈英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場所。

沙角炮台現已開放的景點有沙角繳煙碼頭廣場,瀕海台、功勞炮、節兵義墳、節馬塑像與陳連升塑像、捕魚台等。

歷史遺蹟,行走在斷壁殘垣,領略一百七十年前的炮火連天,作為今時今日的中國人,我深感自豪!

百年參天的榕樹,組成別有風味的一景,在沙角炮台有很多門樓,都很古老,看起來滄桑而有故事。

虎門沙角炮台地處廣東省東莞市虎門海口東岩的沙角地域,臨穿鼻水道,該炮台是目前我國保留較為完整的清代炮台之一。

在沙角炮台,見到了古老的榕樹,它的根密密麻麻鋪滿一片。

關天培建的炮台,依稀仿佛回到1840年,清軍的營房,古老而堅固的炮台,很好的愛國教育基地,值得一看!

陳連升將軍的塑像,沙角炮台,扼守伶仃洋,乃恩施鶴峰籍土家族抗英民族英雄陳連升的殉國之地!莊嚴而又嚴肅的地方!推薦推薦。1841年1月7日,英國侵略軍出動20多艘戰船、2000多人偷襲沙角和大角,大角失守後,部分將士突圍到沙角炮台抵抗,浴血奮戰,因寡眾懸殊,彈盡無援,三江協副將陳連升父子與絕大部分將士壯烈犧牲,沙角炮台也遭英軍破壞。

在陳連升塑像旁有一座節馬雕塑,這是為了紀念陳連升的坐騎。據說,陳連升陣亡後,他的戰馬被英軍劫至香港。英軍飼之不食,近則蹄擊,跨則墮搖,終日面向沙灘北面挺立懷主,悲嘶而盼歸,以致忍餓骨立。當圍觀者指說這是陳連升的坐騎時,馬即淚水涔涔,最後這匹戰馬節餓而死。

沙自炮台的地理位置在軍事上很重要,相當是虎門的入海口。

從山腳炮台的出口出來,直接上山,一路都有指示牌。山腰主要是露天炮台的舊址,當年大炮就趴在這些大坑裡,炮口直指珠江,現如今只有一個個的空蕩蕩的大坑、坑壁的彈洞、拴炮的鐵環。

林則徐紀念碑。

一門保存比較完整的德制克虜伯岸防炮,在炮口位置隱約還可以看到一發炮彈。

克虜伯岸防炮。

沙角炮台與大角炮台是虎門海口的第一道防線,被譽為粵海第一重門戶。

進入瀕海台門樓後,就是通向炮位的通道,通道將3個露天炮位串聯成一個炮位群。

懷古思緒遠,走進炮台仿佛就走進了烽火硝煙的古戰場,悲壯的史實畫面再現眼前。林則徐、鴉片戰爭、虎門銷煙,從兒時起就從書籍和電影中對這段歷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後就一直想去虎門看看。這裡是鴉片戰爭打響的地方,也是中華民族步入百年恥辱的地方。此炮台見證了我們歷史上所受的恥辱,必須國家強大才能保護自己的家園與幸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T7HKm4BMH2_cNUgLFu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