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詩省的醫院到底是如何應對新冠病毒的?看看一線專業人士怎麼說

2020-03-12     加拿大樂活網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以下簡稱COVID-19)每天都有很快的發展,截止至3月10日,卑詩省的確診案例已經增加到39例。關於疫情,在社交媒體上流傳著一些不實的謠言,也有不少朋友詢問筆者,加拿大的醫療系統是如何應對此次疫情?卑詩省醫院的應對措施到底是否充分?醫療資源是否足夠以應對潛在的疫情爆發?筆者會在此次專欄中詳細解答這些疑問。

卑詩省的衛生局和醫院高度重視

從1月份開始,卑詩省的衛生局和醫院都高度重視COVID-19疫情的情況,一直都在密切關注著疫情在全球的發展。省衛生服務局(PHSA,Provincial Health Services Authority)內部也多次召開了面向全體醫務人員的會議,及時作疫情的更新。與此同時,醫院也多次召開高層管理人員會議,指定相關的策略,也為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提供及時和有用的信息。



省首席衛生官Bonnie Henry醫生也多次強調,所有衛生局都已經準備就緒。卑詩省省長John Horgan在3月6日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中也特彆強調,卑詩省擁有世界領先的,最高質量的防疫體系,請大家放心。



2月27日,卑詩省公布COVID-19的測試數量已經高達針對1012人的1429例,卑詩省衛生廳長Adrian Dix曾經指出,卑詩省的檢測數量是美國全國的兩倍,而一周後的3月6日,卑詩省針對COVID-19的監測數量又已經翻倍,更是增加到針對2008人的2803例檢測。Bonnie Henry醫生也證實,卑詩省會對所有檢測一般流感的患者,也同時進行COVID-19的監測,測試的門檻很低。而之前的那名有可能是社區感染的患者,就是因為流感測試的同時,進行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測試,才及時發現感染並確診,避免了更大規模的社區感染。


為了應對檢測數量的上升,省長John Horgan也確認,卑詩省將增加四個新的檢測化驗室,也會添置新的儀器和設備。早檢測,早確診,早治療,以及嚴格跟蹤確診患者的所有密切接觸者是防止疫情傳播的最關鍵。而這些,卑詩省做的很好,筆者高度認可。


專業人士主導防疫工作


作為全省唯一的疾病控制和預防機構,卑詩省疾病控制中心(BCCDC,BC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會對疫情的發展做及時更新,信息公開透明,絕對不會有任何形式的拖延或隱瞞。



筆者再次強調,加拿大的醫療系統是由專業的人士來管理和運營,而不是政客。例如,卑詩省政府每次做疫情更新的記者招待會時,作為政府官員的省衛生廳長Adrian Dix,只是主持人的角色,由他介紹卑詩省的首席衛生官Bonnie Henry醫生。作為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的專家,Bonnie Henry醫生本人親自做疫情的更新,並由她從專業的角度,回答大家的問題,而完全不是由省衛生廳長以政客的立場回答提問。


防疫是非常專業的工作,完全是由專業人士來主導,有嚴格的證據作為支持。此外,筆者在之前介紹加拿大醫療衛生法(Canada Health Act)的文章(科普 ¦ 加拿大醫療人性化基礎:金錢永遠不是看病路上的攔路石!)中提到過,加拿大聯邦政府不直接參與每個省的醫療運營,防疫也是如此,加拿大聯邦政府不會幹預或者指導每個省的防疫工作,而只是從宏觀層面協調和統籌,制定相關的政策和指引,每個省的省政府才是管理和運營該省醫療的部門。把這兩級政府的職責混為一談的確是因為不了解加拿大的醫療體系。


卑詩省兒童醫院主動和積極應對


在運營層面,卑詩省兒童醫院的整體運行一切正常,但是我們已經做了非常多的預防和準備,也調整了多項運營策略,積極和主動的應對潛在的疫情,而不是等疫情到門口才被動反應。


首先,早在幾周前,醫院就已經開始對所有門診和手術患者進行排查。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屬)到醫院前,都會接到醫院的電話或者語音通知,詢問健康狀況以及旅遊史,是否出現任何相關症狀,是否和到過疫情嚴重的國家的人有過接觸。對有可能的患者或者家屬,醫院會建議他們進行自我隔離,並推遲他們的門診預約或者手術。目的就是為了降低有可能感染的患者或其家屬到醫院發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截止至3月6日,據筆者了解,還沒有任何一名患者受到影響。



第二,在接下來的幾周,醫院會在患者醫療狀況允許的前提下,優先進行不需要占用住院床位的日間手術(Surgical Day Care),而適當減少需要占用醫院床位的住院手術(Admit Day Procedure)的數量,目的就是為了減輕醫院住院部門的床位壓力,提前應對疫情的發展。另外,醫院也正在準備和相關的醫療團隊進行應對疫情爆發的模擬訓練,就是為了使相關的醫務人員熟悉應對疫情的流程,以避免在疫情爆發時出現不知所措的狀況。除此之外,卑詩省的每家衛生局都已經建立了緊急應變中心,而在運營層面,醫院也正在評估建立緊急運營中心(EOC,Emergency Operations Centre)的可行性和要求,例如需要抽調多少日常醫務人員,工作職責和範圍,需要的儀器和設備,以及對醫院的正常運行有何影響等等。


當然,筆者要著重強調兩點:第一,這種運營策略調整的前提是在患者醫療狀況合適的情況下,需要使用到醫院床位的緊急患者完全不受任何影響;更重要的第二點是,這些運營策略的調整是醫院積極和主動的應對措施,目的是為了防患於未然,並不是因為疫情一定會出現大爆發,筆者特別澄清。


第三,醫院會加強對醫務工作者的預防工作。首先,早在2月份,醫院就已經要求從受影響地區返回加拿大的員工,無論是否出現症狀,都在家進行自我隔離14天,而受影響地區的名單會根據疫情的發展被及時更新。而即使沒有去過受影響地區的員工,如果近期有過旅行經歷,也會密切監控自己的健康狀況。根據人力資源部門的要求,任何生病患者,都應該在家遠程工作或者使用病假。當然,很多常規的預防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例如,確保統一的信息來源,再次強調勤洗手的重要性,強調醫療防護用品的使用,對醫務人員所需口罩規格的測試,針對醫院保潔部門(Housekeeping)和儀器處理部門(MDRD,Medical Device Re-processing Department)員工的政策,甚至暫時收起醫院內為兒童等待就醫時提供的部分玩具等等。的確,從某種意義上講,對醫務人員的及時預防和保護更重要。


最後,卑詩省衛生廳每個財政年度,對每家衛生局都有很多績效考核指標,比如治療患者的數量,完成手術的數量等等。醫療行業的財政年度是每年3月31日,可以說現在正是財政年尾,到本財政年度的結束只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一般來說,每年這段時間都是醫院能否達到績效考核指標的關鍵。當醫務人員生病無法工作,或者由於患者生病而取消患者的醫療服務,當然都會影響到醫院的服務數量,以至於有可能會影響到醫院的績效考核。而醫院的最高層已經明確表明,我們絕對不會為了追求績效考核,而放鬆對防止疫情的警惕。防止疫情是目前一切工作的重點,即使無法達到績效考核指標也在所不惜,大家完全可以放心。



眾所周知,老年人以及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是此次疫情中最危險的人群,他們受感染的幾率和患病的嚴重程度比年輕人更高。而相對來說,COVID-19對兒科患者的危險比較低。連針對兒科患者的卑詩省兒童醫院都有這樣積極主動的應對措施,筆者有理由相信其他醫院的防控措施會更加嚴格和周密。


醫院有專業的感染預防和控制團隊


每家醫院都有專業的感染預防和控制團隊(IPAC,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他們嚴格遵守控制感染的流程,並且24小時不間斷的監控著醫院的感染風險,隨時待命應對傳染疾病的爆發。



IPAC團隊每天的工作就是控制感染風險,大到諸如此次COVID-19全球疫情對醫院的影響,小到每間病房,甚至每張床位,有可能發生的感染風險,都是他們的負責範圍。IPAC團隊有嚴格制定的感染控制手冊(Infection Control Manual),詳細規定了面對各種類型的傳染疾病,醫務人員應該如何操作,可以說涵蓋了各種傳染疾病以及感染控制的方方面面。

例如:醫務工作者遵循的洗手原則是一份長達71頁的文件,詳細規定了在各種情況下,醫務人員應該怎樣洗手。再如,醫院風扇的使用,電腦的使用,甚至節日裝飾醫院用品的使用都要符合感染控制的要求。

另外,加拿大聯邦公共衛生局(Public Health Agency of Canada)也針對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專門制定了面向醫院和醫務工作者的指引和工具,保障醫務人員在面對各種複雜的情況下,都能夠從容面對。

醫療系統資源充足

在現階段,醫院有足夠的醫療資源應對有可能的疫情爆發。所有衛生局都有預留流行病爆發時的貨物供應(Reserved Pandemic Supply)。同時,衛生局會對需求和庫存狀況做每日評估和測量,做出及時反應,確保醫療防護用品的充足。



早在1月底,省衛生服務局就針對N95口罩的使用和訂購做了特別通知,只有和潛在患者有可能有近距離氣息接觸的部門,才會被允許優先訂購N95口罩,這些部門包括急診,重症監護部門,和某些手術部門(例如耳鼻喉科的支氣管鏡Bronchoscopy)等,而其他部門都必須遵循申請和批准的流程,這就是為了保證一線醫務人員的供給充足。


筆者再順便提一句,普通民眾真的不需要N95口罩,常規的口罩完全足夠,應該把醫療物資留給最需要的人。除此之外,省衛生廳長Adrian Dix也多次強調省政府和聯邦政府保持密切溝通,以確保醫療供應鏈的正常。他也表示,支持醫療資源(supporting healthcare capacity)是四大工作重點之一,其餘三個工作重點分別是:保護民眾健康(protecting the population),保護弱勢群體(protecting vulnerable citizens)以及保護醫務工作者(protecting healthcare workers)

杜絕謠言,相信來自官方渠道的信息

疫情發展至今,社交媒體和自媒體上充斥著各種流言,不乏一些不實的謠言和誤解。故意或者無意的製造謠言,散播恐慌的「標題黨」文章不利於疫情的控制,它給社會留下的傷痕是無法彌補的,特別是對我們華裔社區。

對疾病的即時監控和報告是影響到每個人生活的大事,如果有來自不同渠道的信息,不僅會影響到政府的公信力,也會給民眾造成沒有必要的混亂。對傳染病的控制必須有一個權威部門來統籌領導,在卑詩省,這個權威部門就是卑詩省疾病控制中心(BCCDC,BC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BCCDC是全卑詩省唯一一家疾病監控和發布部門,也是最具權威性和準確性的官方信息來源,他們及時公布有關疫情的信息和進展,公開透明。卑詩省疾病控制中心的網站上包括很多關於疫情的問答,也包括中文翻譯,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查詢:http://www.bccdc.ca/health-info/diseases-conditions/coronavirus-(novel)



此外,包括超過130種語言服務(當然包括中文)的8-1-1熱線,提供24小時的專業指引。有需要的患者可以撥打,熱線會提供最有效的幫助和信息。Bonnie Henry醫生曾經指出,在醫院重症監護的那位嚴重患者,就是通過撥打8-1-1熱線,所有醫務工作者都提前準備和預防,醫院和緊急救護人員做好防護工作,由救護車直接送達醫院的重症監護室,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患者和其他人員的接觸。關於8-1-1熱線,可以查詢https://www.healthlinkbc.ca/services-and-resources/about-8-1-1


另外,Bonnie Henry醫生也多次重申,口罩應該留給生病的人使用,以防止他們把疾病傳染給別人。對健康的人群,使用口罩的效果不大,在不當的時候,由於下意識調整口罩的位置和舒適程度,會增加觸碰口鼻的次數,反而會造成相反的效果。


最後,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非常重要,例如不用手觸摸口鼻臉部,打噴嚏時蓋住鼻子和嘴,尤其是勤洗手。勤洗手是最簡單,最容易被忽略,但是也是被證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筆者提醒大家記住使用洗手液,勤洗手,每次洗手時間應該保持至少20秒鐘。


關於疫情的發展以及醫院運營的狀況,筆者會在以後的專欄中為大家最進一步的更新。


本文所有內容未經版權方許可,請勿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WPy3ABjYh_GJGV6G1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