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熱播劇《小歡喜》里,喬英子的飾演者李庚希,籍貫是浙江杭州;
宋老師的飾演者陶虹,來自江蘇無錫。
但放在爸爸/前夫喬衛東面前,這倆人會立馬變成東北人。
因為演喬衛東的人,是沙溢。
在一支特輯花絮中,李庚希絕望在,自己經常對著對著戲,東北味就出來了;
陶虹震驚於,自己演了20多年戲,還是過不了方言這道坎。
經過一番調查,殺姐終於確認了沙溢,隱藏多年的另一個身份——
大中華東北話推廣大使
1997年,沙溢考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表演系。
但還沒等畢業,他就有兩部戲份很足的電視劇問世:
一個叫《聊齋·席方平》,一個是《上錯花轎嫁對郎》。
那時的沙溢眉清目秀、白白凈凈,無論是外形還是身高,都不輸現在的各路鮮肉。
《聊齋·席方平》和《上錯花轎嫁對郎》中的沙溢
但應該是考究於古代並沒有東北口音,沙溢的好幾部古裝劇,都用了配音。
英俊瀟洒的官兵和大俠演了不少,顏值雖然是秀到位了,但配完音,東北話那股大碴子的芳香勁兒也沒了。
或許是出於某種憋屈,從那之後沙溢幾乎就沒接過古裝劇。
畢業被分配到空政時,他也認識了對自己職業生涯,影響最大的人——
尚敬。
《炊事班的故事》是沙溢演的第一部情景喜劇,一開始帥胡這個角色,本來是給胡亞捷量身定製的。
因為胡亞捷在外拍戲趕不回來,沙溢又剛巧也是東北人。
帥胡這個「靠蒸饅頭增粉,賦詩掉粉」的炊事兵角色,就交給他演了。
那年,沙溢的直系師弟沈騰,還在軍藝讀大三。
沒過多久,這部劇果然火了,他特高興。
一方面是自己參與的作品火了,另一方面也是這個野心勃勃的東北小伙,終於能在片場,放肆的說「嘎哈呢」和「咋地了」。
為了實現人生額追求,從《都市男女》里的東北梗王傑瑞,到《健康快車》中賣保險的崔英豪。
沙溢在表演中的東北話純度,緊隨人氣平步青雲。
莫小貝名字的起源
我們看到的許多喜劇演員,紅了之後口音都是往普通話靠。
比如在上海長大的徐崢,純正的青島人黃渤,就算是偶爾說了家鄉話,那也只能是角色需要。
但沙溢偏不。
《武林外傳》里的白展堂,原型取自《三俠五義》中的錦毛鼠白玉堂,書里的介紹很明確,白玉堂是浙江金華人。
但讓沙溢演,必須得是東北人。
沒事調戲一下呂秀才,耍一耍李大嘴,跟佟掌柜飆兩句土味情話,都得是標準的東北嗑。
像什麼花里胡哨、嗞哇爛叫、埋了乎汰、五迷三道這些東北文化的精華,都是他那時候向全國觀眾普及的。
沙溢的世界觀,跟日漫有一個共同點——
全宇宙的生靈共通一種語言。
自此之後,東北話已經成為了演員沙溢的icon,深深地烙印在這個外強中乾的靈魂上。
不過,凡事總會有個例外。
在拍《王的盛宴》時,剛進劇組的沙溢可給導演陸川愁壞了。
「怎麼演都不對,問他(陸川)也說不出來。」突然演電影的沙溢,有點懵了。
「他的狀態就是跟其他人格格不入,我那會都不敢跟他對視。」拍攝結束後,提及這段經歷,陸川依然忿忿地。
當時沙溢的老婆胡可還懷著孕,但陸川堅決不拍他,倆人就這麼較勁了四十多天。
最後《王的盛宴》里蕭何的這個角色成了,大家都夸沙溢演的好,唯獨那熟悉的東北味不見了。
當這個東北話推廣大使,對沙溢是好還是壞,殺姐也不好說,但他這些年來的確是有成果的。
人們常說「推銷都是從親人和朋友開始的」,這話放在沙溢這一語成讖。
早在2013年,沙溢就因改變了安吉的成長軌跡,而被胡可吐槽過。
後來,他又去上綜藝。
一期節目就把阮經天的台灣腔,帶成了東北話。
在《小歡喜》里,沙溢不僅把陶虹和李庚希帶跑偏了,北京人和青島人也沒能倖免。
滿嘴大碴子味兒的方一凡和林磊兒
前陣子在《演員請就位》的錄製現場,炎亞綸給沙溢講了個笑話,就立馬衝上熱搜。
網友們紛紛自動腦補:炎亞綸又開始學東北話了。
螢屏之外,老白的表情包早已變成一種文化現象。
在微博、推文和聊天框里,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你可以說,作為一個老演員,沙溢還沒幾個獨挑大樑的電影,演技沒得到過A類電影節的肯定,上綜藝時人設總是有點傻。
但這麼一個抓住一切機會,將東北話推向全中國的男明星,又有誰能不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