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8座天車承載著自貢最珍貴的歷史記憶

2019-10-03     痛快旅遊

自貢,一座因鹽而生的城市,在近兩千年的井鹽生產過程中,孕育出獨特的井鹽文化,同時也留下了珍貴的井鹽工業文化遺產。天車作為重要的井鹽工業文化遺產之一,堪稱鹽都先民舉世無雙的創舉,是將若干杉木連結,以竹篾繩綑紮成巨大的支架,豎於井口,用於采鹵、淘井、治井。天車井架十分壯觀,不管從采鹵或者古建築角度來說,都是鹽都自貢特有的、不可多得的文物。

天車的建造工藝也是一項獨特的技藝,其建造方式和過程充滿智慧、技能和膽量,既沒有設計圖紙,也沒有資料參考和任何現代工具,而僅靠手工製作和「師帶徒」面授傳承,卻符合建築學、力學、幾何學、數學和物理學的科學原理,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史書記載,自貢在近兩千年的鹽業生產過程中,遺存有一大批古井、天車,1914年僅自流井就有「水火兩井共960眼」,而廢井則有11800多眼,所以流傳有「自流井鹽井(天車)多如麻篩」的說法。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自貢市還有天車上百座。但隨著鹽業由傳統工藝向現代工藝發展,使得大批天車逐步退出歷史舞台,目前僅存18座,其中大安區7座、貢井區6座、自流井區4座和沿灘區1座,均被列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

燊海井

燊海井位於大安區長堰塘,開鑿於清道光三年(1823年),道光十五年(1835年)鑿成,歷時13年,井深1001.42米,是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大井。天車為四大架結構,高18.3米。井鑿成後,每天噴出萬餘擔的黑鹵,日產天然氣8500多立方米,燒鹽鍋80多口,到1940年每天還自噴黑鹵10000多擔,天然氣4800到8000立方米。燊海井從建成到今天已經生產了一個半世紀,由於長時間的缺乏維修,井下設施損壞十分嚴重,後來經過維修,燊海井仍可日產天然氣約1500立方米。它的主要建築有碓房、大車房、灶房、櫃房等。主要生產設備有碓架、井架、大車、鹽鍋、鹽倉、采輸氣設施等,展示了清代井鹽鑽鑿、天然氣采輸、采鹵、煎鹽等傳統技術和工藝。1988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源井

東源井位於貢井區建設鎮重灘村6組大塘山,當時僅下好石圈子就停下來了,直到清光緒15年(1889年),又由多股鹽商合夥集資再鑿加深。在鑽井過程中,一邊鑽井,一邊生產,前後歷時長達46年之久。井深近千米,除滷水外還獲得了大量天然氣。東源井自1892年開始逐步投產以來,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它生產時間最長,採氣量最大,是中國現存鹽井中仍在生產的最古老鹽井,已成為鹽業科技史上的重要研究課題。2013年3月,東源井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吉成井鹽作坊遺址

吉成井鹽作坊遺址位於自貢市大安區楊家衝上鳳嶺,由吉成井、裕成井、益生井、天成井等4口鹽井組成,皆建於清代,且都是超過百年的千米深井。該遺址占地25畝,是我國現存鹽井和天車最密集的地區,自貢現存唯一的天車群。2013年3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吉成井原名裕豐井,井深1108米,井徑10厘米,天車現高12米。

裕成井原名裕順井,開鑽於1909年,完鑽於1911年,井徑9.93厘米,井深1213米,天車現高18米。

天成井開鑽於1867年,1913年投產,井徑10.7厘米,井深1188米,天車曾高達19米。

益生井原名西江井,清咸同年間由陝幫雒永豐號洛十二經手開辦,完鑽於1906年,井徑10.08厘米,井深1018.8米,天車高約11米。

永二井

永二井位於自貢市沿灘區興隆場留永村(興隆場到鳳凰山的圓富公路中段)。1968年開鑽,1969年完鑽。井深1140米,井徑11厘米,天車高55米,現產天然氣。永二井是自貢現存最高的天車,也是最年輕的天車。2006年9月被批准為自貢市文物保護單位。

小橋井

小橋井位於自流井區蘆廠壩公路北側,是自貢目前唯一的一口清乾隆時期開鑿的「資格最老」的天然氣井,也是自貢現存最矮的天車。該井約鑿於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歷時六年,鑿成投產。小橋井井深304.92米,井徑只有7.26厘米,天車為四腳,高9.6米。因井旁有一座小石橋,故得此名。曾日產天然氣二百多立方米,燒鹽鍋數口,現為自貢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雙成井

雙成井位於自貢鹽都植物園內,開鑽於1930年,完鑽於1935年。井深650米,井徑14厘米,天車高度20米,產天然氣。2009年經自貢市政府核定批准,成為自貢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金流井

金流井位於自貢市貢井區天池山東麓艾葉鎮竹林村五皇廟坡下旭水河畔,開鑿於清道光年間(1821-1850),當時井深633.85米,坐西南向東北。現存六腳木質天車高38米,位居自貢市現有天車中第二高度,2009年被列為自貢第六批市級保護文物單位。

源通井

源通井位於大安區大山鋪鎮新燕村14組開鑽於1892年,完鑽於1895年,天車高22米,於1895年投產使用。源通井天車是我市僅存18座天車之一,因在內宜高速路經過能看到源通井天車,被譽為「跨入鹽都第一井」,2006年8月被確定為市級文保單位。

雲蒸井

雲蒸井(又名煮海井)位於貢井區長土鎮張家山關山頭。開鑽於1874年,完鑽於1915年,歷時41年。井深1335.52米,井徑14.3厘米,天車高25米,現產天然氣。天車為三腳天車,兩根正腳,一根支杆,一個天輥。現灶房、車房已損毀,只剩下卷揚機及傳動軸、電機等設備。2009年被列為自貢市文物保護單位。

源豐井

源豐井地處貢井區長土鎮張家山,是一口曾一炮衝出15萬立方米天然氣的井。該井開鑿於清代光緒二十八年(1902) ,於民國七年(1918)鑿成見功。共用了16年的時間。四腳木質天車高36米,井口直徑為0.25米,井深1295.25米。2009年成為自貢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煜涌井

煜涌井位於貢井區長土鎮黃石坎(貢井到長土路邊)。開鑽於1888年,完鑽於1902年,歷時14年。井深1048米,井徑14.7厘米,天車高度25米,現產天然氣。2009年經自貢市政府核定批准,成為自貢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新雙盛井

新雙盛井位於自流井區光大街郭家坳東光路大灣井小學對面的老鹽廠宿舍後,開鑿於1933年6月,完鑿投產於1936年6月,後幾經加深,終孔深1062.46米。天車高11米,為四腳天車。該井是自流井背斜構造中段上開採三迭系嘉五組嘉三組天然氣的礦井,曾日產氣10000立方,現日產氣3500立方。2009年入列的自貢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通虹井

通虹井位於自流井郭家坳路邊,開鑽於1923年,完鑽於1928年。井深1062米,井徑20厘米,天車高15米,系自貢矮架天車的重要標誌物。2009年經市政府核定批准,成為我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龍旺井

龍旺井開鑽於1866年,並一邊產氣,一邊繼續開鑿,用提撈法采鹵,用康盆技術採氣。地點在貢井長土街的姚家山。「天車」架的四根大柱和四根支撐杆,用10多根杉料向上逐步縮小綑紮而成的。負重18噸的井架61米高,附小「天車」、天地輥子各一個。原蘇聯專家參觀時,誇讚「天車」是「古寶」。

不論過去、現在和未來,天車都是自貢人心中的歷史和文化地標。這18座天車不僅僅是井鹽工業文化遺產,更是自貢最珍貴的文化資源和城市記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znMmvm0BMH2_cNUgp9u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