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熱播的《中國機長》中,唯一的不足之處恐怕就只有她了

2019-12-01   小徐帶你觀影視

首先咱先說一下」劉偉強「,其實他是一個好導演,至於為什麼這麼評論的是因為我在看了《中國機長》之後確定的,同樣確定的還有林超賢等一系列的香港導演們。其實他們只要把握好方向了,之後的好作品是可以出來的。起初在香港沒能取得大成就,但是來到內地發展之後,就會誕生出來很多優秀的作品。這樣或許會給很多香港導演一點啟示,來內地發展,重新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應該也不錯。



「中國機長」是近段時間特別火的一部片子,而且這部電影是根據實情改編的,既然這部片子命名為「中國機長」可見這個名頭有點大,2016年有一部也是描寫空難奇蹟的影片叫做《薩利機長》。之所以叫「薩利機長」,那是因為機長的名字就叫薩利。類比一下「中國機長」,就會覺得「中國機長」的名字有點大了,不過好在,當你看完本片之後,心中自然會有著自己的理解,再回過頭來看片名,就會發現其實「中國機長」這個名字還好,至少整個故事是按照這個設定來的。而且都是跟著「中國機長」走的。



下面咱來說說本片吧,《中國機長》作為國慶節三大能打的國產電影,本質上來說很不錯了。不知道為什麼,這幾年來那些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開始占據了我們的主要故事線。大到國家級別的行動,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這些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大都能贏得觀眾們的掌聲。給觀眾們一種很真實的感觸,這是否也預示著國產電影開始摸索出來了一條正確的道路,如果沒有好故事,那麼我們可以從新聞中找到靈感也行。



前面小編也說了《中國機長》是根據實情來改編的,局勢情況是2018年川航的一次逆天奇蹟飛行改編而來。為什麼叫做「逆天奇蹟」。試想一下,在八千多米的高空,飛機的擋風玻璃破了,然後機長靠著自己的經驗以及勇氣將飛機安全的開了回來,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創舉?大家可以對比聯想下,在高速公路上,當你的車速達到130km/h的時候,你試著開一下窗戶感受下,在那樣的風速下,你能做什麼?而且你開的是側方的窗戶,而本片中的飛機是前擋風玻璃完全破碎了。這個時候的飛機,在八千米的高空中,且時速差不多700km/h,這個時候考驗的恐怕就不是安全操作了吧,還有心理上的挑戰。




然而,就是在這個環境下,中國機長還是讓飛機安全地降落了,這不單單是奇蹟。從而也可以看出機長確實是一個有勇有謀的英雄人物。參照之前的《烈火英雄》,總體來說,本片在節奏上以及對於人物關係的處理上,還是略優於前作的。演員設定上,張涵予這個一身正氣的機長,基本上能代表本片的核心,他踏實肯干,信心堅定不移,牢記自己的使命,且有著一手高超的駕駛技能。這樣正面且幾乎完美的人物,基本上能代表「中國機長」這個稱號。而他曾經的身份是一個轟炸機駕駛員,這樣就更具說服力了,更加的體現了中國機長的重要性。



其實在本片中還有那些默默無聞的保障人員,成功降落也有著他們一直在後面默默的堅持著,為什麼叫中國機長?因為本片中的所有保障人員都在動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保障這趟航班平安。眾所周知,我們國家的特色就是集中力量干大事,團結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每每遇見危機情況,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個理念也是在每一個艱難的階段,人們最注重的一種品質。汶川地震,全民奧運等等,或喜或悲,每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所有人都會在一起。而這所有的人聚集起來了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國。



當然,前面說的關於本片的不足之處,還是有的,比如刻意抒情,對整個災難發生到結束的過程有點淡化等,但瑕不掩瑜,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這樣的拍攝成績,顯然很不錯,至少是一個不錯的發起點。如果非要找不足的話,那只能說一下張涵予了,因為在正片影劇中他的臉給觀眾的感覺確實有點黑,關於這點可是給觀眾們留下了很深印象呢,畢竟「黑」太顯眼了,不得不惹人關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