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縣各鎮鎮名由來

2020-02-15     大潮汕灣視點


南澳縣在廣東省東南部近海。全縣由23 個島嶼組成,縣人民政府駐南澳島後宅鎮。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始稱井澳,因澳城北之古井而得名。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因島在瀛洲之南,改稱瀛南。隋始稱南澳。「澳」指泊船之地。清雍正十年(1732)析饒平縣雲澳、青澳及福建詔安縣深澳、隆澳和附近小嶼,置南澳直隸廳。民國元年(1912)改稱南澳縣。

後宅鎮 南澳縣轄鎮。縣人民政府駐地。在南澳島西部。鎮境東部古稱隆澳,名稱源於前江灣畔隆眼砂澳。《南澳志》載:隆隆澳南北皆面海,南為大海,北為內海,南稱前江,北稱後汐,澳人讀「汐」若「宅」,故亦作後宅。

深澳鎮 南澳縣轄鎮。在南澳島東北部。鎮區因北有深澳灣,故稱深水澳,簡稱深澳。鎮以駐地名。

雲澳鎮 南澳縣轄鎮。在南澳島東南部,背山面海。鎮人民政府駐西畔村。《南澳縣誌》載:「其山上有雲氣,故名雲蓋寺,宋時建。」 鎮因寺名。簡稱雲澳

隆東鎮 南澳縣轄鎮。在南澳島中部。南臨前江灣,北接後江灣。鎮人民政府駐龍地。因在隆澳東部,故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zcZ4SXAB3uTiws8KoMz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