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並不可怕,早發現、早治療可健康的生活

2019-09-20   泓華家庭護理在線

近年來,我國甲狀腺疾病的發病率呈直線上升趨勢,2019年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全國最新癌症報告》顯示,甲狀腺癌總體發病率居惡性腫瘤發病率第7位,在女性惡性腫瘤發病譜中目前已位居發病率第4位。男女發生比率約1:4,且好發於20~40歲年輕女性。

奇葩說選手邱晨就曾在節目中透露,2018年3月14日,她被診斷患有甲狀腺惡性腫瘤,外加淋巴結轉移。在接受治療後,她的脖子上留下了一道很長的疤,別人問她怎麼回事,她開玩笑說,「換了個頭」。

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約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 包括乳頭狀癌、濾泡狀癌、未分化癌和髓樣癌四種病理類型。以惡性度較低、預後較好的乳頭狀癌最常見,除髓樣癌外,絕大部分甲狀腺癌起源於濾泡上皮細胞。

甲狀腺癌高速增長的最主要原因也是目前學術界爭論的焦點。學術界推測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近年來老百姓體檢意識加強,很多甲狀腺癌都是在體檢過程中發現的。

哪些人容易患甲狀腺癌?

1遺傳因素;

2多發於女性群體;

3肥胖;

4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飲酒、吸煙、熬夜、焦慮、情緒不穩定等;

5過多接觸輻射。

甲狀腺癌有哪些類型?治療效果怎麼樣?

甲狀腺癌大約占所有癌症的1%,在女性患者中屬於發病率前5位的腫瘤。在甲狀腺癌的病理類型中,乳頭狀癌的比例最高,約90%左右,其餘還有濾泡狀癌、髓樣癌以及未分化癌,其中乳頭狀癌的預後最好。

在國際癌症分期中,年齡是甲狀腺癌分期的重要指標。年齡小於55歲的患者,不管是否存在移轉,均屬於預後良好的I或II期。對於臨床I期的患者,10年生存率幾乎是100%。只有在大於55歲的人群中,出現較多的淋巴結轉移以及全身轉移的患者才屬於III期或IV期。

細針穿刺甲狀腺癌會引起甲狀腺癌播散嗎?

對於甲狀腺癌,在手術之前通過細針穿刺進行細胞學檢測是確診甲狀腺癌的方法。很多患者擔心穿刺會不會引起腫瘤破裂和轉移,或者激惹到腫瘤,造成腫瘤生長更快。

這些說法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目前不管是科學研究還是臨床觀察,都沒有發現細針穿刺會引起局部轉移或者腫瘤加速生長的現象,所以不必害怕細針穿刺。術前細針穿刺可以更準確的診斷甲狀腺癌,為患者制定更精確的治療方案。

甲狀腺乳頭狀癌手術後還需要化療嗎?

治療甲狀腺乳頭狀癌的主要方法是手術切除,如果患者伴有淋巴結移轉,則行頸部淋巴結清掃術,如果沒有側頸部淋巴結轉移,只需要行甲狀腺腺葉切除(半切)或全甲狀腺切除(全切)。

術後病理有較高復發危險因素的患者需要行放射性131碘同位素治療。甲狀腺乳頭狀癌是不需要做化療的,也不需要口服化療藥物或靶向治療藥物。只有極少數病情很嚴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做局部的放療或者靶向治療。

甲狀腺癌治療5年後沒有復發,是不是就可以不用複查了?

甲狀腺癌被很多人稱為「懶癌」,主要是因為甲狀腺癌生長緩慢,治療效果很好。其他很多腫瘤一般都以5年來衡量治療效果,一般認為治療後5年不復發,則腫瘤治癒的可能性就很大。而甲狀腺乳頭狀癌是以10年來衡量治療效果的,如果10年內不復發的患者,則認為臨床治癒。

所以建議甲狀腺癌患者在治療5年後,還是應該堅持每年到醫院複查,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復發灶,儘早治療。

年輕女性得了甲狀腺癌後還能生孩子嗎?

甲狀腺乳頭狀癌經過正規治療後,是不影響女性懷孕和生育的。一般建議治療結束後觀察1年左右,如果病情穩定,再考慮懷孕。

在懷孕期間,要密切監測甲狀腺功能,及時調整甲狀腺素片的用量,避免出現甲亢或甲減而影響胎兒的發育。

如何預防甲狀腺癌?

良好的生活習慣

避免食用過多的海產品(含碘較高),同時儘量少吃刺激性食物;勞逸結合,保持心態平和;戒煙限酒;適當鍛鍊,增強身體抵抗力。

學會自檢

學會自行檢查頸部的方法,如發現腫塊、結節,及時就診;甲狀腺癌患者術後需終生服用左甲狀腺素片,如服藥期間出現心慌、怕熱等不適,及時就診。

避免放射線物質的照射

要儘量避免受到放射線物質的照射,特別是嬰幼兒及兒童。放射線照射或者接觸放射線物質是導致甲狀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

定期體檢

定期體檢很重要,建議增加甲狀腺及頸部淋巴結的超聲檢查。甲狀腺癌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因此如果家人有甲狀腺癌的病史,需多留意身體狀況,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就診。

甲狀腺癌不可怕,只要進行正規的治療,治療結束後積極康復,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健康的生活。

點擊「了解更多」諮詢專業醫生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