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急用錢,6萬塊賣了一幅老畫,專家坦言:這畫6億都買不到

2020-08-16     老吳說文化

原標題:他急用錢,6萬塊賣了一幅老畫,專家坦言:這畫6億都買不到

文:《他不識貨,6萬塊賣掉一幅畫,如今此畫成為十大傳世名畫》

我國有許多傳世名畫在民間流傳。這些名畫因為缺乏科學的保存,所以很容易老舊,如遇子孫不識貨,往往會遭遇不測,要麼被毀掉,要麼因為急需用錢被賤賣。本文我們所講的這幅傳世名畫,就經歷了這種命運,而這幅畫就是我國的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五牛圖》。

《五牛圖》是唐代的韓滉創作的黃麻紙本設色畫,畫中有五頭形態不一的牛。五頭牛都可以單獨成畫,獨立成章。這幅畫當年被八國聯軍搶走,後來在香港的拍賣行現身,被一個叫做吳衡孫的商人持有。此人因為生意失敗,急需用錢,就將這幅祖傳老畫拿出來拍賣。因為沒有合理的收藏,當時的《五牛圖》已經非常老舊,最後這幅畫被愛國人士黃作梅購得。黃作梅看到這幅畫的時候,極為興奮。最後他將此畫送回北京,交給故宮博物館收藏。

這幅《五牛圖》是我國的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時至今日,已經是國寶級的寶貝,非賣品。一如專家所言:這幅《五牛圖》6億你都買不到。那麼這幅看起來很普通的《五牛圖》到底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居然能成為十大傳世名畫?價值連城?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幅作品的材質。

《五牛圖》的材質非常特殊,作者採用的是麻紙。麻紙和普遍使用的絹本,在吸墨的效果上有很大的差異。韓滉用這種材質的紙創作,需要有極高的繪畫技巧。因為紙張吸墨較為不均勻,所以需要快速作畫,而且多用焦墨枯筆入畫。因此,這幅《五牛圖》的線條,或粗、或細,而且墨色的濃淡變化也非常明顯。

這種特別的紙張和不一樣的創作手法,反而成就了《五牛圖》。仔細看著五頭牛,它們的輪廓都十分健壯。而且在這些特殊技法的襯托下,五頭牛的肌肉、骨骼、皮毛、褶皺都非常立體清晰,讓五頭牛顯得更為真實、栩栩如生。

畫中的牛是最常見的耕牛,因為最常見,所以最難畫。然而作者卻通過出神入化的技法,完美呈現了五頭完全不一樣的耕牛。這五頭牛有的在吃草,有的翹首前仰,有的回首舐舌,有的緩步前行,還有一頭竟調皮的在荊棵上蹭癢,非常生動靈活。雖然五頭牛可以獨自成長,但是卻渾然天成,各富動態。

當然,最精妙的地方,還在於五頭牛的眼睛。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這五頭牛的眼睛,都是在和觀眾對視的。在它們眼中,流露出了不同的神情。從五頭牛的神態和眼神中,我們能感受到五頭牛的不同性格,有個溫順,有的忠厚,有的桀驁不馴,有的則很調皮,還有一頭似乎在嫌棄什麼東西。

這五頭牛是尋常百姓家的耕牛,他們的神態讓人回味無窮。整個畫面,用筆粗放中帶有凝重,畫出了我國古代農村的樸實民風,也凸顯了農耕文明的文化氣韻。這應該是這幅作品能成為「十大傳世名畫」的原因所在。

古往今來,以牛入畫的作品非常多,卻難有一幅能與《五牛圖》比肩。

這五頭牛,你最喜歡哪一頭?你家有祖傳古畫嗎?你會將它們也拿去賣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z7-G9nMBURTf-Dn5Pdu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