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裡的家鄉美如畫(散文)
上星期,我回了一次老家,正時值中午,我被自己眼前所看到的一切驚詫了!村子裡高高低低、新舊不一、樣式各異的民房都毫無生氣地矗立著!座座宅院關門閉戶,偶有幾位從田中歸來的老人也儘是牽羊帶狗、背簍挑擔、傴僂前行、疲憊不堪!村中的空地雜草叢生,遍地荊棘…… 看著眼前的一切,我的心裡好生納悶:這是我童年裡的家鄉嗎?我記憶中的家鄉全然不是這個樣子!
四十年前,在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我的家鄉是很美很美的!滿眼碧翠,溪流潺潺,桃紅柳綠,蘆葦依依…… 家鄉那美麗的容顏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
那時候,我家住在村中間。三間主房、兩間偏房、一間廚房、一個不大的石牆院落,卻生活著我二爹、四爹和我們三戶人家包括我爺奶(奶奶跟著二爹和四爹;爺爺跟著大爹和我們,住在我家)一共十四口人,且家家都有牲畜、一家一個茅房!擠是擠了點,但是很快活!誰家來客了或者改善生活了,總會做頓好飯,烙點饃或炒點菜什麼的,總不忘給其它兩家也端上一點兒,讓孩子們也都嘗個鮮!幾家的孩子一起玩,縱然也有打鬧的時候,但留給我們印象最深的還是快樂!是興奮!是那忍俊不禁地笑!
我家門前那時候有個大水塘,塘內常年清水漣漣,有小魚、小蝦之類,更有蛙聲日夜不絕於耳!塘邊的幾棵大柳樹、大梨樹,還有棗樹、椿樹和家槐樹把整個水塘遮蔽得嚴嚴實實!夏天這裡最為清涼,是村子裡人氣最旺的地方!每天中午,大人們都會來到這裡乘涼、談話、午睡,小孩子們則在一旁嬉戲打鬧!水塘的外面是個大竹園,我家的屋後也是一個大竹園!每逢大人們讓我們小孩子放羊的時候,我們總會先按倒幾棵竹子,用石頭壓住頂部讓羊吃竹葉,然後就一股腦兒地躥進竹園裡撇竹筍、捉蟲子、尋雞蛋……
村中現在最為淒涼的那一塊和新公路旁的後山坡上那時可是一片鬱鬱蔥蔥的果園!西邊是桃園,東邊是梨園,梨園外面依然還是桃園!春天裡,這裡是家鄉最美的地方!梨花白,桃花紅,新發的葉子美得像一塊塊柔軟的玉!麥黃梢的時候,一些桃子和梨子便能吃了!像「五月尖兒」桃,農曆四月間便有個把個已早早紅了尖兒,「香蕉」梨是一長到指頭肚兒大小便會有香甜味的!這些常常會引得小孩子們不住地到桃園和梨園裡轉悠!真正到了桃子或梨子快要成熟的時候,村裡是會派專人看管的!那一樹樹的紅桃子,還有那疙瘩連錘的梨兒,讓人看了直流口水!到了下桃子或下梨的時候,只要隊長在村中喊幾聲:「今兒摘桃兒啦——」或「今兒摘梨啦——」全村的男女老少們便都會拿著夾竿、挎著籃子笑盈盈地走向桃園或梨園!男女老少齊動手,一晌過去便下完了!摘下來的桃子或梨先堆成幾大堆,然後按戶按人均分,家家戶戶都要分上幾籃子,拿回家裡放開吃!吃不完也可送親戚,還可拿到街上賣!每年的這個時候,我和我哥總會被母親安排送完這家送那家!我們哥倆也曾有過一次賣桃的經歷,至今想來還記憶猶新!
村子的西邊曾是一條淙淙溪流,繞過村前的一塊田地後向南流去!上游是女人們洗衣服、洗菜、淘糧食和孩子們洗澡玩耍的地方。岸邊垂柳依依,水中魚蝦成群!若是在傍晚的時候走在岸邊,一不小心還會踩到烏龜!溪流打折流向南面的那一段,上游是稻田,下游是蘆葦叢!小時候,我們經常會在稻田旁的小水凹中逮魚、逮蝦,然後拿回家裡喂小貓、小狗,有時也會炒著吃!我也曾和村中的幾個小夥伴一起順著蘆葦叢中的水流踩烏龜,摸螺螄……一摸就是幾個鐘頭,一直能向前走上一里多!那種執著,那種愜意,那種全然不顧的享受真是無以能比!
那時候,村子中間有塊蒜地!蒜地與稻田之間的大塊田地種的是蔬菜,一半蘿蔔,一半白菜!村子東邊種著麻和高梁!全是那麼一大塊一大塊的,很是迷人壯觀!
小時候,小夥伴們也常常會用麻做扎鞭、用高梁稈做眼鏡、還會用竹子做弓箭和槍,然後帶到一起比響、追打家畜和鳥類!有時也會在麻地或高梁地里藏貓貓,在打麥場裡打鬥、做遊戲!那時候,村子裡同齡的孩子差不多有幾十個,無論在哪兒玩都是一大群一大群的!同是玩耍,可花樣卻多種多樣,那時候,我們的開心與快樂真是無法形容!
童年是我們一個人最為珍貴的記憶!我的童年是開心的!童年裡的家鄉也是迷人的!然而,時值今日,四十年過去了,一切卻變得如此陌生,如此讓人心涼!桃園沒了,梨園沒了,竹園沒了,菜地沒了,溪流、稻田、垂柳、蘆葦,還有那麻和高梁也全沒了!村子裡兒時的歡樂沒了,就連人也少了許多……一切都顯得那麼死寂、那麼乏味、那麼無趣!這一變化,著實讓人驚詫!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常常一個人陷入沉思,我曾不止一次地在內心呼喊:「我的美麗的家鄉啊!你去了哪裡了?」
童年裡的家鄉啊,美麗如畫,讓我好生懷念!
審閱:趙通
作者通過重回故里的所見所聞,憶起童年的鄉村生活細節與片段。這篇貌似平淡的文章,卻處處彰顯作者眷戀昔日家鄉的心動情結。
作者:窯工,原名李明慶,河南省內鄉縣人
編輯:趙一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原創首發)
版權聲明:本文為中鄉美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