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物語》因為慾望而渴望擁有,但擁有的另一面就是失去

2021-04-12   黑曉生

原標題:《花物語》因為慾望而渴望擁有,但擁有的另一面就是失去

導語

《花物語》應該算是比較意識形態化的動畫,這種類型的作品存在的目的已經不單單是為了講好一個故事了,更多的反而是對現實社會的探討。社會制度當然也不是一下子就立馬建成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人類的參與和發展,因為不同人的發展程度不一樣,導致人們的未來也變得與眾不同。

這種不同如果沒人察覺的話,那是根本不會被注意到,可問題是有一天有一群人察覺到了這份不同,並且擴大化從而產生了焦慮。正如同現在社會上一些類似階級論的思想,這份不同的比較,只是將人們的焦慮擴大化地展現了。

可你發現了又怎麼樣?當一個社會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狀態時,就意味著會存在很多不同,而這份不同才是造就你人生獨一無二的地方。正因為每個人的出生家庭、生活環境和最終形成的人格都不一樣,所以人們才會有各種各樣的想法。

但是這些想法真正到了面對有關人生抉擇問題的時候,就又會變得不一樣起來。

慾望是自私的象徵

孤獨感是一切慾望的開始

孤獨感是什麼?是當你意識到自己孤獨且無法忍受孤獨的時候,你開始想要擺脫這樣的狀態,正如同動畫《花物語》中的女主一樣,她的孤獨來源於身邊人的離去,自身強大的力量如果沒能得到控制的話,就會給身邊的人造成無法磨滅的傷害。

世界上最無奈的地方也就是如此了,無法選擇只能被迫接受的境地。試問誰不想做個正常開心的人,身邊有朋友相伴,每天都是嘻嘻哈哈的樣子呢?可是想要是一回事,現實究竟如何又是另外一回事。有時候真正造成一個人悲劇的,恰好是由多個事實組成的。

正如同動畫中女主的遭遇一樣,恰好她是一個擁有惡魔力量的人,恰好她的身邊沒有同類,恰好她的性格有些孤僻,也恰好她曾經最熟悉的親近之人都已經離去。她有選擇的餘地嗎?如果在這些恰好裡面,她只遇到了一樣的話,那麼她的生活也不會如此糟糕了。

可現實往往就是從糟糕和無可奈何開始。即無法解決目前的問題,又無法轉換自己的心態,二者合一的下場,就是慾望的誕生。

慾望是一切行動的根源

慾望可以算是一切不好的代名詞,因為這個詞語就來源於人內心的自私。因為無法依靠自身的能力解決問題,所以希望也想要能夠有人悄悄地幫助自己。在尚未明白如何解決問題的情況下,人也就只有聽從內心的想法,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

慾望是一切行動的根源,正因為想要,所以才去做了。人性的複雜之處在於人有時候自己都無法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人的思維雜亂無章,有些時候甚至想什麼就做什麼,欠缺考慮。

其實這也是沒有辦法的,畢竟生而為人,不是做什麼事情都能夠有個模板給自己參考對照。解決一件事情的開始,也是通過慾望的不斷摸索來的。

惡的心之所向

人永遠無法了解人性

人性到底是什麼?有人喜歡研究人性,因為這樣的話,聽起來好像自己就掌握了控制他人思想的能力了。可現實真的如此嗎?人性從來不值得考驗,因為人性本身就是善變的。

世界上沒有任何外界的物質能夠影響人性,只有人自己內心的想法。正如同有些人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是喜歡責怪社會環境。可問題真的就在於環境嗎?為什麼同樣一批人,在同樣的環境下成長,長大以後卻會走向不同的人生方向呢?

因為人本身就是受自身影響最大的,區別只是在於有些人早早懂得了這個道理,所以寧願清楚直白的認識自己。

善與惡的區別從主動程度開始

有時候,好與壞是可以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的,但如何辨別一個人大體的善與惡呢?雖然人都是好壞參半,身體里有善也有惡。但評判整體的一個人時,還是要通過身體里善惡的「含量」來判斷的。

這所謂的「含量」,其實也跟一個人自身的原則有關。有些人的原則感很強,這並非是指這個人總是一板一眼生活,而是說想要讓這個人改變想法,需要滿足的條件很多。

所謂的條件,就是敲動原則的巧合。世界上有很多巧合,甚至你不經意間的舉動都有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既然善惡有含量,那麼含量的多少就能決定一個人的好壞。而決定一個人好壞的,則是從他主動的程度開始。從輕而易舉的主動,到艱難的主動。其實這不變的都是人們內心的選擇,改變的卻也是人們內心的掙扎。

原則感低的人是很少會感到難熬的,因為沒有原則,所以做什麼事情都可以理解。

因為多變,所以沒有永恆

人多變的思想造成的最直觀的結果是什麼?凡事都不會有永恆。正如同以前人們總是在追求長生不老一樣,如果他們在某一天真的長生不老了,那麼他們的思想又會怎樣變化?對於已經擁有的東西,一切驚喜和歡樂的感覺就會慢慢消退。但感覺可以消退,現實卻不可能。

永生這種事情乍一聽熱血沸騰,可是仔細一想,這意味著你要忍受無數次離別的悲痛,卻永遠無可奈何。或許等到人真正可以永生了,反而會希望生命能夠有界限了吧。

這種想法其實也是生命的本能,正是因為多變才能生存,正是因為多變才有智慧。可也正因為多變,才導致了複雜的人性。正如同動畫《花物語》中的那個喜歡傾聽他人不幸的惡魔一樣,她所謂的傾聽難道是為了安慰他人嗎?並不,僅僅只是因為對比起自己的不幸,他人的不幸更能讓自己感受到安慰和快樂了。

因為對一些人來說,這個世界上最有趣的是有人過得比自己還不幸福,那麼有這群人在下面做墊底,你自己又有什麼好擔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