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生物學霸(ID:ShengWuXueBa)
作者 | SOOF
市場經濟下,談錢不但不傷感情,也並不有辱斯文。很多同學關心自己博士畢業的時候能拿多少錢,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此前華為百萬年薪招來的 8 名應屆天才的新聞點燃了社交媒體。
圖片來源:微博
書中自有黃金屋。華為開出的應屆博士高薪,給「讀書無用論」一記響亮的耳光。
但也讓其他絕大多數專業的博士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同樣是博士,不同專業之間的收入差異,可能一輩子都無法追趕。
生物醫學專業收入尚可
為了了解生物醫學專業畢業的博士的收入水平,筆者專門統計了知乎相關回答中的年薪情況。
圖片來源:知乎截圖
從筆者的統計結果來看,畢業兩年內的博士,因畢業院校、擇業地區和行業(主要區別是高校和公司)不同,年薪範圍在 14 萬到 80 萬,大部分年薪都在 20 萬以上。
圖片來源:作者自製
知友們的回答,並非孤證。
7 月底,某求職網站發布了最新的《2019 屆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報告》。高學歷代表高薪酬是毫無疑問的,而且博士畢業生的薪酬遠超碩士。
根據統計,博士畢業生平均能拿到 15355 元月薪,碩士畢業生能拿到 8777 元,本科畢業則只能拿到 5999 元月薪。博士學位超過碩士學位與本科學士學位之和。
圖片來源:梧桐果
博士畢業之後的去處多是兩個:進公司和進高校。
選擇進公司,應屆博士畢業生的月薪大概在 14K 到 18K,高一點的公司能給到 20K,外加年終績效,年薪 20 萬以上問題不大。
如果進高校,則要看頭上有多大的「帽子」,「帽子」往往由畢業院校和所發文章決定,直接關係到博士的年薪,以及安家費和科研啟動金。
與其他專業博士的平均收入比較,待遇並不差,但與熱門專業相比,差距在一倍以上。
如果是在一線城市,20 多萬的年薪,也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影響博士收入的諸多加成因素
綜合分析這份薪酬報告及相關統計數據,不難看出影響博士收入的諸多因素。
1. 畢業學校和就業地區偏差
首先,要看到這份數據背後的兩個天然偏差。
一是學校的偏差,具有博士學位點的高校,一般都不會太差,名校畢業本身對薪資就具有一定的拉升作用。
二是地區的偏差。博士畢業生選擇就業時多留在北上廣等東部發達地區,而碩士和學士則有部分去往西部地區就業,不同地區的平均薪資差距也放大了學位之間的平均薪資差。
圖片來源:梧桐果
2. 地方引進博士人才的政策因素
考慮到各地政府對人才的爭奪,博士畢業生即使到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和省份就業,也經常可以得到相關的人才補貼。
按照省份統計博士畢業生的薪資,除北上廣三省外,四川、重慶、廣西、湖北、貴州、江西、安徽等七省的博士畢業生薪資分列第四到第十,這顯然是因為當地政府加強了對博士畢業生的人才政策力度。
可見,政府補貼也放大了學位之間的平均薪資差。
圖片來源:梧桐果
3. 就業年齡的差距
就業年齡的差距,也放大了學位之間的平均薪資差。
所以,在看到博士畢業生薪資遠超碩士和學士的同時,也應該看到諸多因素帶來的收入差距。
如果純談賺錢,博士畢業後的看似高薪酬背後,就未必是高性價比了。
如何理解博士的收入低性價比的現狀?
其實不僅是博士,整體上看,科研人員的薪金在社會中都不算高,中外皆同。
筆者在讀研讀博的時候,常常感慨,不要說導師的智力水平和自律程度,即便是同窗中,也有素質相當高的人,如果不從事科研,恐怕也早早便混得不錯。可現實是這些人的收入少得可憐。相信大家多少也會有同感。
在為這些優秀的人才鳴不平的同時,我們必須意識到,身處市場經濟,這是一種悲哀,也是一種無奈。
一份工作薪金本質上是所提供的交換價值,而科研工作本身的交換價值非常有限。
市場經濟下,快速有效地解決大多數人的實際需求,才能夠賺大錢,這也不難理解,一款社交軟體為何能夠賺得盆滿缽滿。
所以,同樣是博士畢業,進高校的薪資也會遠低於進公司的薪資。這一點,已開發國家也是如此。
筆者和無數同行一樣,真誠地期盼科研人群的薪資能夠對得起他們付出的汗水。
作為個人,該如何選擇?
當然,人生在世,不能只談錢。儘管大家都知道博士畢業後進公司,進工業界,拿到手的薪水會很高,但仍然有很多人選擇進入高校。
而高校職位的隱形福利,也幾乎盡人皆知,這些福利包括但不限於:
比較高的社會聲望和形象;
向工業界發展的可能性;
體制內的「鐵飯碗」,一旦拿到編制,一般無法解僱;
享受大學的醫保社保,以及不錯的退休金;
高校教師子女能享受更好的教育機會;
非常龐大,質量極高的交際網絡.....
每個人心裡都有各自的答案,不知道你會如何選擇?
本文來源:生物學霸(ID:ShengWuXueBa)作者:SOOF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註明本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