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主為賓,蘇東坡與照覺禪師論道的故事,修習慈心

2020-08-21     善知

原標題:反主為賓,蘇東坡與照覺禪師論道的故事,修習慈心

 修習慈心

一早舍利弗進城,遇到一名老婦人在路旁哭泣。舍利弗慈悲的趨前垂詢:「老人家,您怎麼啦?」

老婦人淚流滿面的說:「尊者!我家裡遭小偷,財物被偷了。」

舍利弗回到精舍後,將早晨見到的事情向佛陀報告。

佛陀就著這件事為舍利弗說法:「譬如有一人家,女人多,男人少,小偷容易上門偷竊財物;好比不修習慈心的比丘,容易遭到惡鬼邪魔入侵,退失道心。又譬如有一人家,男人多,女人少,盜賊就不敢覬覦;好比時時刻刻懂得修習慈心的比丘,功德無量無數,邪魔外道自然無法侵襲迫害。」

舍利弗由此了解到,一個人能夠出家修行是多麼珍貴啊!因此更加珍惜自己的道業。

佛陀接著說:「修習慈心應當如牛乳般濃稠,使道心堅固,而不會受利慾所動搖,如此便能常保清凈。」

蘇東坡與照覺禪師論道的故事

翰林學士蘇東坡因與照覺禪師論道,談及「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的話後,忽有省悟,因而作「未參禪前」、「參禪時」、「參禪悟道後」三偈,表明心得。未參禪前的境界是: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到了參禪時,其心得是: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歸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及至參禪悟道以後,其心境是:

「溪聲儘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蘇東坡自此禪悟後,對佛法自視更高,聞荊南玉泉寺承皓禪師禪門高峻,機鋒難觸,心中甚為不服,因此微服求見,想要試一試承皓禪師的禪功如何?才初見面,蘇東坡曰:

「聞禪師禪悟功高,請道禪悟是什麼?」

承皓禪師不答反問道:

「請問尊官貴姓?」

蘇東坡道:「姓秤!乃稱天下長老有多重的秤!」

承皓禪師大喝一聲,說道:

「請問這一喝有多少重?」

蘇東坡無以為對,遂禮拜而退。

蘇東坡參禪三個層次,正如青原行思禪師說的參禪三個階段,他說:「參禪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參禪時,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參禪悟道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禪者經此三關,雖能開悟,但並非修證,悟是解,修屬證,故禪者由悟起修,由修而證。如無修證者,若遇承皓禪師此等禪門宗匠,對你大喝一聲時,即瞠目結舌,啞口無言了。

反主為賓

年關將至,在外雲遊行腳的佛光禪師,除夕夜裡終於趕回弟子平遂的住處。禪師風塵僕僕地回到寺前,只見寺內暗黑一片,舉手敲門沒有迴響,心想大概是平遂外出未歸,不得已只好盤腿禪坐寺前等候。

等了一會,同行的侍者不耐煩地在寺院四處探望,終於發現一扇窗戶沒有上鎖。侍者身手矯健爬牆而入,並且開門請禪師進去。佛光禪師進去之後,轉身交待侍者說:「把所有的門窗都反鎖起來。」

大約過了兩炷香之久,平遂終於回到了寺中,掏出懷中的鑰匙,試了又試,就是無法把門打開,平遂納悶地自言自語道:「咦!真奇怪,這鑰匙明明沒有帶錯,怎麼打不開呢?莫非是這扇門太久沒有使用,所以生鏽打不開。」

平遂不得已只好也撩起衣裾從廁所邊的一個小窗子破窗而入,哪裡知頭才剛剛伸入室內,突然從黑暗中傳來一聲低沉渾厚的聲音:「你是什麼人?爬窗做什麼?」平遂一驚,跌了下來,莫非自己走錯了人家?還是寺內遭了宵小?

佛光禪師唯恐弟子平遂過度驚嚇,命令侍者趕快開門,把平遂迎了進來。平遂一看是師父回來了,趕忙上前禮座道:「師父!剛才弟子著實被嚇壞了,師父那一聲輕喝,如同獅子吼聲,讓弟子真不知道誰是主?誰是客了。」

常有人說:慈悲實在不易奉行,其實假如把自他互易,就容易實踐慈悲了。平遂的賓主互易,實在也不知道我是誰了?明明自己是寺主,但給屋內的輕輕一問,頓然使自己有反主為賓的感覺。

平常執著的自我,也有這麼忘失的時刻,這種忘失仍不離對待和分別執著,假如從禪觀中悟道,從無分別中忘失自我,那就能超越生死苦海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yPVQDnQBd8y1i3sJHSP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