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公司進行了一場交流學習會議,大致上就是每個員工輪流分享自己興趣領域內的一些小知識,以調劑工作一周的疲憊。
恰好輪到技術部門的小夥伴分享自己在5G方面的研究,在他的講述中引用了一個視頻——B站up主「老師好我叫何同學」(後面直接叫何同學啦)製作的《有多快?5G在日常使用中的體驗》。
很恰好,昨天何同學剛好又更新了一期非常牛批的視頻,甚至牛批到上了熱搜。對,就是那個#何同學600萬粉絲ID合影#。於是我決定向大家分享一下這位寶藏up到底有多牛批!
首先我要和大家說說,昨天何同學更新的視頻里,他都做了什麼。
這期視頻發布於8月2日的晚上20時10分,我截稿時的8月3日15時40分這期視頻在b站已經收穫了511.9萬播放、9.1萬彈幕、104.1萬贊、116.8萬投幣、35.4萬收藏、9.5萬轉發和近12萬評論。
這串讓諸多網紅up望塵莫及的數字足以說明何同學作為一個「知名數碼博主」的出圈程度。當然,更驚人的是這期視頻的標題——《我拍了一張600萬人的合影…》。
何同學在b站擁有四百多萬粉絲,微博擁有近兩百萬粉絲,加起來突破六百萬粉絲大關。而這期視頻就是何同學為突破600萬粉絲的紀念製作。
一向想法奇特的何同學自然不想弄個什麼抽獎糊弄一番,於是他突發奇想決定和600萬粉絲合影……我相信你會覺得不可能,一來是不可能真的聚集600萬粉絲,二來則是聚集了你也沒法拍出一張清晰可以看見所有人的照片。
事實證明,想法之奇特如何同學也沒辦法完成這等非人可為之事……於是他退而求其次的將600萬粉絲的ID用一張張承載兩萬個ID的A3紙列印了下來,就是這樣,列印的紙張也超300之多。
提取粉絲ID、順序排列ID可以用一些便利工具完成,列印也不是什麼難事,最難的還是那個問題——要怎麼合影?這個問題並沒有因為合影的對象變成了300多張紙而變得簡單。
其中很重要的問題如下:
第一,這些紙貼完需要一面46平米的牆,上哪去找可以隨便張貼紙張的超46平米的牆呢?
第二,即便用上可以拍攝4億像素的哈蘇,也沒辦法在放大圖片尋找ID時提供很好的閱讀體驗,怎麼樣讓粉絲們都能在照片中找到自己的ID呢?
一個房間的一面牆可能也就十來二十平米,但是一個房間有四面牆啊!於是,何同學想到通過拍攝360度的全景照片來將46平米的紙張分攤給自己房間的四面牆壁。於是,第一個問題得到解決。
而第二個問題則更突顯其艱巨,沒辦法讓粉絲準確閱讀牆上的ID怎麼能算合影?而這個問題何同學的解決方法就顯得簡單且直接——單獨給每半張紙拍攝4億像素的特寫,再通過後期合成達到清晰閱讀的成果,說起來簡單,但我知悉這其中後期的工作量到底有多艱巨……
何同學在視頻中提及到,只有在7月8日之前關注他的粉絲才能在上面找到自己的ID,而這期視頻的發布是8月2日,這一月的間隔可見製作過程的艱難以及何同學的用心。
即便是這樣枯燥且乏味的工作內容,何同學依然苦中作樂的在每張整十頁碼的紙中埋藏下一句句冷笑話彩蛋,甚至在最後還有一大段不知道有幾個人能看到的自白留言。這樣的up主真的只能用寶藏來形容了。
在這個時代,我們每個人的ID其實不過都是流量的一個分子,單獨拿出來毫不起眼。我們早已習慣身處流量之中的冷漠,可何同學卻偏偏用自己數月的寶貴時間,思考如何和「我們」合影,如何讓每個關注他的人都能找到看清自己的名字,大家能不感動嗎?
在寫本文時,我回顧了何同學往期的視頻,發現其視頻發布周期往往間隔一月到兩月之久。
這對於現在短視頻快消時代來說是極其難得的,大多數網紅up主會為了維持自身的熱度,選擇更短的視頻更新周期,甚至日更。但也因為視頻更新頻繁,製作周期變短,以致內容注水無法保證質量。
何同學最初火起來是因為去年四月一期Aripods的評測視頻得到了微博CEO@來去之間的轉發稱讚。
一時的小火依然沒能改變何同學的更新節奏,只是感嘆一番一覺醒來微博炸了,隨後依然按自己的步調製作、更新視頻。
就在他紮實的做著自己內容的時候,就像那一眾CEO預言的那樣——他火到出圈了。
這期5G的視頻是何同學走到如今的一次關鍵性轉折,為什麼在一個5G離大家還很遠的時候,這樣一個討論5G的視頻能如此成功?是何同學的有趣?還是視頻後期的精良呢?
我想,這期視頻的成功固然存在這些因素,但更重要的還是何同學在視頻中對5G的討論進行了另一個角度的思考——看4G即將問世的時代人們對4G的看法。
我們抽離視頻本身的主題,單純看這樣一種思考方式——站在未來看前人對現在的預測。就像在只有汽車的時代,人們對飛行的想像是汽車上天,卻想不到現在汽車沒有上天,而是有專門的飛行交通工具飛機。
我們對未來的想像必然是受到當下實際社會發展的限制的。
很多人可以清晰明了的向你解釋5G是什麼,可提供這樣一種奇特的思考問題的角度這期視頻真正的精華所在。
我們每天沉浸於各種社交、短視頻app,揮霍光陰收穫空虛的同時,何同學卻已經在思考剝離手機後的生活是怎樣的一種狀態。
而我們在b站追更各種新番,討論各式劇情的同時,何同學卻通過在手機備忘錄中輸入幾萬個字符,通過滑動螢幕完成了一段近一分鐘的流暢動畫。
如果說何同學成功的秘籍是什麼?那我能想到的必然是他奇特的思考方式和不曾重複的全新嘗試,他總是能在每一個視頻中打破你對事物的普遍認知,讓你不禁感嘆「woc,還能這麼玩?」
即便你對數碼產品沒有任何興趣,觀看何同學的視頻,你也可以收穫到不一樣思考方式,這正是一眾粉絲稱其為寶藏的原因啊!
在社會高速化的運行大潮中,我們很「忙」。沒時間看一本書、一部電影、一整部電視劇,甚至沒時間陪伴家人,乃至於每晚下班躺在床上連思考都試圖放棄。
可何同學卻用每月一到兩期,精心製作的視頻帶我們以全新的角度思考事物,重新找回思考的趣味性。
或許這並非對所有人來說都足夠有趣,可是當我在抖音、快手甚至是b站上反覆刷著那些讓我看起來很「快樂」的土味短視頻,放下手機後我卻顯得更疲憊了。
我似乎並沒有因此而讓自己真正快樂起來,這些短平快的視頻觀感只是麻醉了我的思考,讓我以為很快樂。
但當我認識到何同學後,我真正意識到,思考本身的樂趣。
如果本文不慎冒犯到你喜歡的主播所處的領域,請容我向你道歉,因為我實在找不到看別人吃飯、看別人各種沙雕的樂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yLDRtHMBURTf-Dn5IZY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