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樹情思(散文)
飢餓和貧困伴著我渡過了童年。至今仍使我難以忘懷的是曾給過我無數次充飢的老榆樹,它常常勾起我濃重鄉愁久久不散。
老家後崗子南坡有一片枝虯葉茂的老榆樹。每當春天借假日探親之機,都要到榆樹林看一看。今年春天,當我再一次來到老榆樹林時,它已被一片挺拔的白楊所代替。我漫步於林間,徜徉於樹下,追尋那逝去的老榆樹相伴的歲月。
聽老人們講,這片老榆樹是成立這屯子時種的,橫不成行、豎不成趟,它既不像松樹那樣挺拔屹立,也不像楊柳那樣用途廣泛,可它曾經幫屯子裡的人們渡過了一次又一次難關。不知有多少人是在它無私的恩賜下使生命得以延續下來。
春天來了,榆樹底下的草叢裡跑著馬蛇子,盛開著婆婆丁花。我和夥伴們便玩耍於彎彎粗壯攀不斷的老榆樹枝上,餓了就摘一把樹錢吃。因為它是家鄉唯一一片樹林,所以便成了我們編織童趣的樂園。
三年困難時期,吃飯問題一直在困擾著人們。每到春季大地還沒完全復甦,這些吐出嫩芽的榆樹早被餓急了的我們盯上了。我們提著籃子,光著腳像猴子似的爭先恐後地爬到樹上擼樹錢,拿回家摻一點點玉米面熬菜粥喝,飢餓難耐的春季時光是那樣漫長。為了渡過難關,人們不得不將榆樹皮剝掉,撕下內皮拿到生產隊里的石碾子上壓成膏狀,到家用開水煮熟就算一頓飯了。生命力極強的老榆樹,儘管被人們蠶食得皮葉凈光,可是到了第二年春天還是枝繁葉茂。唯獨那蒼白的樹幹,在強風的吹動下,有氣無力地搖動。
現在我多想再吃一頓榆錢粥和榆樹皮湯啊,但很難見到榆樹了。尤其是家鄉那片逝去的榆樹,它不但纏繞著我的童年,而且曾經拯救過我的生命。我心中的榆樹願你永遠枝繁葉茂四季長青。
審閱: 趙通
簡評:文章雖短卻不失細膩與真切,今昔對比,觸景生情,深刻表達了作者對故鄉及那段清苦而美好生活的深情懷念。
作者:王長順,筆名胡楊,吉林省雙遼市人
編輯:趙一
投稿郵箱:zxm789654@126.com(原創首發)
版權聲明:本文為中鄉美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