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已經進入中國30年:是否選擇丁克,你有決心嗎

2020-06-17     育兒育兒雙千柔

原標題:丁克已經進入中國30年:是否選擇丁克,你有決心嗎

假期跟閨蜜在一起小坐,閨蜜分享了自己最近升職的喜悅。但隨著升職而來的,除了工作方面的壓力,還有要不要孩子之間的徘徊。她自己坦言,很享受現在的生活狀態,不想要孩子,但又不確定是不是到了年紀大了會後悔這個決定,到時候自己也生不出來了。總之就是在丁克和非丁克之間搖擺不定。

丁克是英文Double Income No Kids的縮寫,它指的是有生育能力的夫妻雙方自動放棄生育的權利,即選擇主動不生育。

丁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傳入我國,受到一批高學歷高收入人群的擁簇,從一開始選擇丁克被看作是一種大不孝的決定,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丁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丁克的盛行,也代表著時代的進步和年輕人思想觀念的轉變。

存在即合理。丁克存在就代表它是合理的,它代表著夫妻雙方的一種約定和協商一致的生活方式。在堅持丁克的一方看來,沉浸在丁克這種模式中是非常享受的;但在非丁克人群看來,選擇丁克還是有很大隱患的。

其實,丁克一族的有利之處就是沒有孩子,他們的不利之處也是沒有孩子。

在現代社會,養育一個孩子要花費的成本巨大。尤其是在很多一線城市,養育孩子的花銷占到了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而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們通常要對孩子負責直到他們結婚生子,甚至有的家庭還要承擔撫養第三代的重任。

對於丁克一族來說,沒有孩子意味著他們的經濟能力要優於同等水平的其他有孩子的家庭,並且在時間和精力上也比其他有孩子的家庭更有優勢。

多餘的時間和金錢可以讓他們有時間和經濟實力去嘗試生活中的另外一種可能,培養更多的興趣和愛好,把時間留給自己,就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

沒有了孩子的牽絆,丁克通常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事業中去。同樣能力下,在事業中獲得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也擁有更廣闊的交友空間,能夠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丁克的不利之處也是孩子帶來的。比如他們無法享受孩子帶來的快樂,比如孩子對父母的愛和孩子成長中的快樂等等,這也不失為一種遺憾。

有了孩子,更能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情感。在這一方面,對丁克一族來說也算是一種遺憾,有很多情感,不為人父母,很難體會。

其次,反對丁克一族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丁克的養老問題。雖然現在養兒防老的觀念已經發生轉變,社會型的養老機構逐漸增多,越來越多的老人選擇在養老院養老。但有時候我們生養孩子的目的不是為了養老而是為了陪老。

當我們住進養老院的時候,也希望有人能陪我們說說話,養老院的養老生活細緻周到,但我們仍需要孩子的陪伴。尤其是丁克家庭的夫妻一方去世之後,另一方的生活就更加寂寞,人到晚年,排除能夠完全安排好自己生活的老人。大部分老人還是需要陪伴的,而丁克家庭在陪伴方面是缺失的。

現階段,在中國第一批嘗試丁克的家庭已進入知天命的年紀,幾十年來嘗試丁克並踐行丁克的生活,酸甜苦辣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而當這部分人逐漸邁入老年之後,丁克的養老或將成為一種社會現象,重新引起大家的思考。但無論如何,選擇權在我們自己手中,夫妻選擇何種生活模式除了隨心之外,更需要對自己負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y1r_wnIBiuFnsJQVf42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