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長大了買車上幼兒園」,為什么小孩的想法常常引人發笑?

2019-10-16   幼兒說

記得兒子還在上幼兒園時,有一天,我和他在路邊等公交車,等了很久車沒來,他對我說:「媽媽,等我長大了我買一輛車……這樣我上幼兒園也會很快!」




小朋友這種表現很常見,例如有些孩子可能會對你說:「我長大就可以每天吃棒棒糖」,「我長大也要生很多寶寶,這樣就有很多小朋友陪我玩了」……為什么小朋友的思維似乎是「靜止」的?那是因為孩子根據已有的具體經驗思考。

記得有一個研究是這樣的,研究者問了孩子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你有6個蘋果,吃了3個還剩多少個?很多孩子一下子能回答出3個;第二個問題是游花車,本來是要游6圈的,但因為突然下雨,所以少遊了2圈,實際上遊了多少圈花車?很多孩子一下子懵了。蘋果對很多孩子來說有經驗,而游花車卻沒有。這也是小朋友心智成長的表現,缺乏足夠的經驗,會限制心智的成長。

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心智成長?




多經歷。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的成長,取決於遺傳、環境與經驗的積累。當孩子每次有新的經驗,他們大腦中的神經元會製造新的連結,這些連結會變成路徑。當這種類似的經驗積累得越多,大腦中的這條路徑就變得清晰,最終形成一條「高速公路」。所以,促使神經連接、大腦發展的最好方式之一是經驗,孩子需要各式各樣的經驗去幫助他們分辨和歸類外部世界。

一天清早,我聽見我的女兒在大哭。循聲望去,她正舉著她的紅色小皮鞋在胸前,眼淚就像決堤的壩。

「怎麼了?」我問。

「我的腳穿不進了……嗚嗚……媽媽,你能把我的腳變小嗎?」

「腳變大了,說明你已經長大了呀,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我拿出她經常穿的一雙粉色鞋,與她的紅色皮鞋對比,很明顯地,她的粉色鞋子已經比紅色皮鞋長了兩厘米。

「真的,我真的長大了。」女兒馬上破涕而笑。

人們常常迷戀過去,就像小女孩迷戀她不合腳的紅色小皮鞋……




我想起了我的奶奶,我記得她去世前,別人送了她一頂時髦的鴨舌帽,戴起來很帥氣。可是她卻覺得很彆扭,她說:「我們以前的帽子不會這樣,後面會有擋太陽的布塊……」有一天,她自己睜著老花眼,愣是把一塊畫布縫在了鴨舌帽的後部,一頂漂亮的鴨舌帽就這樣被毀了,好不惋惜!

記得我的兒子出生時,別人送了孩子一張寶寶椅子,底下是兩根八字形的腿、椅子裡面還有安全帶,牢固安全。但它總招來婆婆的嫌棄,她說寶寶坐得太高,會摔下來;她有時又說安全帶會把寶寶拴得不舒服,所以寶寶總愛哭鬧……沒多久,她把這張寶寶椅放置房間的角落,取而代之的是她從老家弄來的一張竹椅子(她稱那叫「母子椅」),她說她自己小時候就是用這種,如今她很多親戚的小孩都用這種。可是有一天,兒子坐在竹椅子裡面,直接連人帶椅子側翻了,竹椅子太輕了,兒子不僅頭上撞了一個烏青的大腫包,還嚇得老半天回不過神。



有一個親戚,30多歲的人不工作,每天只想著被幸運砸中。他每一次見到不常見面的親戚就說:「我5年前中了一次超級獎金……多麼高興啊!」你如果仔細問問,他中的也才3千塊,並且五年來才中了那麼一次。可這僅有的一次現金獎卻讓他著了魔——不僅辭掉工作,還每天去買。雖然歷經一次次失敗,但他仍舊像一個勇敢的「戰士」,他總會自我暗示——「次數多了,一定會有的」,他深陷那一次久遠的「幸運」,出不來了……

好在,孩子們的大腦就像室外的亭子,能容納不同的人、氣味,甚至是落葉;而大人們的大腦,常常像封閉的密室,裡面鎖著陳舊,甚至不歡迎陽光,這何嘗不是一種遺憾?



關鍵字:幼兒思維、心智成長、大腦成長、親子互動、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