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公眾人物還是要有所擔當,欲戴皇冠必承其重。黃子韜一句話引來大家的群嘲。
黃子韜深夜發文,說「這麼多年,這首長達五分多鐘的最好的我們不打動除粉絲以外的人的話,我真的失去私心好好當個戲子去吧......」,隨後還在評論區感慨自己做音樂這麼久/付出那麼多,卻沒有一首出圈的歌,對不起自己,玩兒出感情真的。
這條微博儘管已經刪除,但還是被媒體曝光。
黃子韜給人的感覺就是書讀得不多,言行舉止沒有自制力,看看他這句話,有個別字「私心」,應該是「信心」,還提到「戲子」這個詞,這個詞在舊社會是貶義,現代人只有罵人的時候才會使用這個詞,而且黃子韜本身就是演員,演員不等於「戲子」,用這個詞真的不妥,不知道他是自嘲還是看不起當演員,所以才用了「戲子」這個詞,被同行看到,黃子韜一定會被群嘲。
看得出來黃子韜是感嘆自己當個歌手,居然沒有出圈的作品,實則是自嘲,其實是在推廣自己的新歌《最好的我們》,感覺說話不過腦子,但用意明顯。
歸國四子中,作為普通觀眾來說,真的只認識吳亦凡的《大碗寬面》,其他的人唱過什麼歌,不很清楚,從這看得出來黃子韜說的也是肺腑之言,有點自行慚愧,畢竟以歌手的名義出道,卻沒有一首讓人能夠記住的歌曲,這真的有點遺憾。他有這種想法可以理解,但後面用「戲子」一詞真的欠妥。
戲子是一個舊時的漢語詞彙,舊時稱曲藝者俗稱唱戲的。現在新時代,很少用這詞,因為大家對一切表演者有了新的看法,認為是藝術表演者,而不是「戲子」。其實黃子韜用這詞夜不脫,「戲子」不能僅僅代表演員,而泛指一切表演者,自然歌手在舊時代也可以稱「戲子」。
黃子韜用這詞其實是自嘲,當然也是貶低演員這個職業,職業不分高低貴賤,沒必要用這詞貶損自己,同時傷害其他演員。當然黃子韜的意思應該是自己明明可以做個歌手,卻變成了演員,這個也是很尷尬,這能怪別人嗎,也只能怪他自己。
黃子韜說的這番話,真的引來群嘲。
黃子韜這句話卻引來網友的質疑,他主演的《熱血少年》,大家都認為他演技很尷尬,歌沒能被流行,而演技也被吐槽。粉絲還解釋因為團隊不給力,沒有好好宣傳,所以他才沒有出圈的歌,這可能只是粉絲的想法,如果真好聽,早就流行了,現在的歌手真的不夠努力,流行的歌曲越來越少,連張雲雷說相聲的都能拿個冠軍,其他的歌手更是沒有活路。
黃子韜這話引起網友的群嘲也不奇怪,誰叫他唱歌和演戲都很難出圈,看來做個藝人真的不容易,真的要走這條路,還得不斷努力和堅持,平心靜氣,不能浮躁,更不能半途而廢,要有足夠的信心和抗壓能力,否則會有很多人會放棄。
舉個例子,在娛樂圈不僅是要有顏值,還得有天賦,更要有機遇,比如楊紫,一直堅持演戲,認真選劇本,結果憑藉兩部戲再度走紅,她顏值曾被宋丹丹差評,認為她當不了演員,現在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爆紅了嗎?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黃子韜不能用「戲子」這個詞貶低演員,不管做任何事都應該有信念感,堅持就是勝利。
很多年輕走紅的明星,錯別字太多,應該多抽時間讀讀書,不僅讀錯字,也會寫錯字,沒有文化養分的藝術是很難被欣賞的,還是且行且珍惜吧。黃子韜刪了這段文字,可能還是有反思的態度。明星的三觀還是要正,不能因為一點挫折就怨天尤人,做好榜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