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文化—傳承中國上下五千年

2019-09-30     金沙小將

酒傳承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 我們翻開現存的先秦古籍,會發現許多書中都談到了酒。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就有「酒」字的顯現。甲骨文出自距今已遙遙四千多年的殷商時期。在出土的青銅器製品有很多酒盞、酒壺等製品。這足以表明,酒一直伴隨著我國歷史的發展。

秦漢年間流傳下來的古籍《世本》記載:「儀狄作酒,禹飲而甘之,遂絕旨酒,而疏儀狄。」意思是說一位名儀狄的美貌女子把自己做的酒獻給禹,禹飲出了甘美之味,也頓生警覺,預感到這「甘美之味」將來會讓人沉湎其中,誤人亡國。遂之便拒絕繼續飲酒,並疏遠了儀狄。

儀狄造酒說法是否可靠,無從考證。但是從眾多史書中能夠找到的答案是,大禹時期的確已經有了「酒」的存在。那時的酒還只是酒的雛形,是果類腐爛發酵後溢出的液體。是果實自然發酵的結果,並不能算的人工制酒。

人類真正釀酒白酒有一個很漫長過程。據傳周人杜康家宅旁有條小河(今河南省洛陽市龍門以南的杜康河),岸邊有棵空桑樹,杜康常把剩飯倒進樹洞,天長日久,樹洞中便溢出一種氣味芳香的液體。杜康受到啟發,釀造出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穀物酒,人稱「杜康酒」。這與另一本古籍江統《酒誥》中的記載完全吻合。

但是「有飯不盡,委之空桑,鬱積成味,久蓄氣芳」弄出來的是不是白酒?說法也是不一。說它是白酒因為它的主要成分是糧食,而且具有一定的烈性度,呈現了白酒的特徵;說它不是白酒因為它不是曲酒;只有用曲發酵的酒才能稱作白酒。準確地說,它只是白酒的雛形。 

杜康造酒初期,酒是一種奢侈品,惟有帝王公卿才能享受享。周朝在天官屬下設酒正,這「酒正」的職能是「掌酒之政令,辨五齊三酒之名」,通俗地講,就是專門掌管酒務的官;周朝還實行「官釀」,以保證王公貴族的需要。

酒對人的強烈誘惑不僅僅只是帝王公卿,還吸引了才子佳人,最終連平民百姓也深受其染。喝酒的人多了,造酒的人也酒多了,酒的文化價值也就出現了。

想要了解更多白酒知識,請關注金沙小將公眾號!歡迎留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wyqDk20BMH2_cNUg7o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