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桌、紅霞霞、石蒸饃…神垕名石的千年故事

2019-10-31   老家許昌

若有來世,願做神垕山上一巨石,等你解千年之謎‖老家許昌

文·圖‖溫均有

神垕四面都是山。神垕的山是寂寞的,神垕的石頭,也是寂寞的。

神垕石頭,沒有假山奇石的瘦露皺透,也沒有把玩奇石的雅丑怪異。它們被歲月磨平了稜角,默默地躺在那裡,一定萬千年了吧。

然而,關於石頭的美麗傳說,在神垕千年不衰。不是它們模樣有多奇,也不是它們材質多稀缺,而是它們背後的故事,或神秘或悽美,或悲壯或神奇,讓人思緒萬千。

神垕大劉山,綿延十公里,像一條長龍,橫臥在神垕南邊。

在大劉山東段的山脊上,有一巨石,人稱「八仙桌」。八仙桌的桌面確實很平,也很大,三米多長,十幾噸重。但是,除此之外,實在沒有奇特之處。

然而,人們總是三五成群,翻山越嶺,拎著酒菜,到八仙桌一聚。好像只有這樣,才能沾點兒神仙的仙氣。因為人們深信,八仙曾經在此石聚過,效仿仙人到此一聚,至少有種精神上的寄託。

在八仙桌聚餐,的確不錯。頭頂是燦爛的太陽,身邊是寂靜的荒野,腳下是繁華的小鎮,桌子是天然巨石。一兩味佳肴入口,三五杯美酒下肚,幾個朋友隨心所欲,無拘無束。那種愜意,那種隨便,本身就是神仙日子。

仔細想來,八仙桌真的很神秘。它東面的村子叫呂洞溝,村裡本無呂姓,傳說呂洞賓在那裡修行成仙,留下一條呂仙洞而得名。呂洞賓與八仙,總是讓人浮想聯翩。

近些年,八仙桌也是情侶們青睞的地方。也許那裡環境幽靜,風景秀美,又可居高遠望吧。八仙桌本身就是吉祥之地,少男少女們,老夫老妻們,有誰不願在繁忙的勞動之餘,在仙境仙地浪漫一次呢?

有人說,呂洞賓在此修行時,常與仙子在八仙桌幽會。雖然呂洞賓是個騷仙,但無論怎樣,神仙那長生不老之身和無比浪漫的情懷,也足以讓後人效仿吧。

細思之,八仙桌真的瀰漫著仙氣。大劉山野草遍地,唯有八仙桌周圍,三壁巨石,好像一間天然石屋。北面是懸崖峭壁,南面是無邊草場,一條幽徑,從八仙桌旁邊通過。荒山野嶺,天生一處神仙聚餐之地。

從八仙桌往西三、四公里,有一石崖絕壁叫「紅霞霞」。紅霞霞是大劉山的最高點,也是神垕的最高點,海拔七百一十米。

當地人說,下雨之前,紅霞霞石壁的崖縫裡,就會滲出細水來,潮濕的崖壁就變成一片紅色。山下人遠遠望去,猶如一片紅霞。

紅霞霞,名字確實不洋氣,甚至土得不知怎麼寫。有人曾經叫它紅霞石,然而,喊來喊去,還是喊成了紅霞霞。難聽名字的本身,就是一個謎。

紅霞霞的神秘,還在於它的地理位置。傳說大劉山下,曾是一片汪洋,只有紅霞霞是一塊小陸地。紅霞霞的崖壁半腰,有一個石樁,用來固定船隻的繩鏈。

紅霞霞南邊,有一祖師廟遺址。有人說,遠古時候,祖師爺在此修道,周圍江水茫茫一片。本地有句家喻戶曉的俗語:「打開龍門口,旱乾汝陽江。」自從打開龍門口,江水退去,大劉山的真容,才顯露出來。

大劉山北坡,土地肥沃,黑土厚度可達幾米,有人推測,那是湖泊底部的淤泥。那裡的植被,的確茂密,周圍百里無法相比。在山的半腰,有人還撿到海洋動物的化石呢。

繁華小鎮上的神垕人,喜歡走在大劉山的山樑上,看日出日落,春來秋去。土生土長的神垕人,喜歡站在紅霞霞,望腳下山路彎彎,炊煙裊裊。

紅霞霞,一個令人思緒萬千的地方,滄海良田,古往變遷,好像在此一覽無餘。紅霞霞,神垕人心裡的一道風景線。

神垕西部的鳳陽山,像一道屏障,擋在神垕的西面。山南端有一溝,名曰刀鞘石溝。刀鞘石溝是鳳陽山地區唯一的紅石區,因石有刀鞘痕跡而得名。

刀鞘石溝有小溪,潭邊有一石,猶如身穿長袍的人物石雕,人稱「石相公」。

自從村民發現了石相公,各種謠傳不斷。有人看見石相公在潭裡洗澡,有人在潭邊突然不見了石相公……謠傳歸謠傳,可村裡確實發生了奇怪現象。新婚的娘子,有的變得精神恍惚,沉默不語。有人說,是石相公使法,頂替了新郎,闖入了新房。也有人說,是石相公摘走了新娘的心。

有一年,一個員外為兒子辦婚事,來了一個道士。道士安排一番,悄然而去。那夜,新娘果然看見石相公,闖入洞房。由於新娘有護身符在身,石相公無法靠近,匆忙而去。

臨走時,新娘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線球,把線一端的鋼針,悄悄別在石相公的長袍上。

第二天日出,道士順著絲線,一直找到石相公處,發現絲線上的鋼針,插在石相公身上。這時,道士確定,謠傳都是真的。他喊來村民,用乾柴圍著石相公,整整燒了一個時辰。從此,村裡安靜下來。

後來,石相公被一場大雨衝倒,淤在了河道里。從此,再也沒人見過石相公。由此看來,人有好賴之分,石頭也有善惡之別啊。石相公被淤泥所埋,是大自然對它的懲罰吧。

神垕的傳奇石頭,多與光武帝劉秀有關。傳說有一天,劉秀被王莽所追,又餓又困。他來到一農家院裡,見一村婦正在蒸饃,就祈求村婦施捨些饃飯。村婦看他飢餓的樣子,就不斷往火里續柴。

劉秀不時看著遠方,生怕追兵趕到。每隔一會兒,就回頭問村婦蒸饃熟了沒有?村婦依舊讓他稍等。

劉秀情急之下,脫口而出:「咋蒸不熟呢,難道蒸的是石頭蛋?」

等村婦打開蒸饃籠一看,果然一籠的石頭蛋。她詫異萬分,慌忙跪拜:「您金口玉言,真是真龍天子,請饒恕臣民啊!」劉秀雖然沒有吃到饃,可村婦的話,讓他信心百倍。後來,劉秀歷盡艱辛,終成東漢皇帝。

劉秀走後,村婦把一籠的石頭蛋蒸饃,倒在了山坡上。誰知,整個山坡的土壤里,到處生出蒸饃一樣的石頭蛋,人稱「石蒸饃」。

光緒年間,河南大旱,莊稼絕收,此地百姓餓死過半,苦不堪言。有人想起了石蒸饃,那是不是劉秀留給後人的救命饃?人們把石蒸饃放籠里一蒸,果然又變成了白蒸饃。

這個地方,就是現在鳳陽山南段的柏樹林。兩千年來,此地一直被神秘氣氛籠罩著。二、三十年前,有人把石蒸饃當成了恐龍蛋化石。誰知道,那圓不溜秋的石頭蛋,竟然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財富。

神垕的傳奇石頭可謂多矣。劉秀椅子劉秀床,腳印石,擂鼓石,許願石,蛤蟆石,吃人石……所謂傳奇,是人們賦予了它特定意義,沒有人,它永遠是一塊冰冷的石頭。石頭的故事,是人的故事,石頭的傳奇,也是人的傳奇。

神垕的名石,本是普普通通的石頭,而在我心裡,它們卻是有生命的,甚至是有個性有性別的。那身材高大,巍然屹立,剛毅冷峻的,它們一定是石頭世界裡的偉丈夫。那多姿多彩,小巧玲瓏,悽美明麗的,它們一定是石頭中的小美人。

若有來世,我願做神垕山上一巨石,一個石中的偉丈夫。讓歲月在我身上寫滿堅強和擔當,讓風雨在我身上刻滿奉獻和包容,不為深沉,也不為永恆,只等你來,看懂我身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2019年10月30日

【作者簡介】溫均有,禹州市神垕鎮溫堂村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版權歸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hnxc126@126.com 。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