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隆重的國慶慶典將在北京舉行,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在這場盛大慶典即將來臨之際,世界各國媒體的鎂光燈,紛紛聚焦中國。
期待!外媒稱中國國慶閱兵將規模空前
不少外媒將此次閱兵與新中國成立60周年閱兵,2015年中國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閱兵進行對比後發現,本次閱兵將是一場盛宴。多家外媒使用了「規模空前」「引人注目」等詞,來表達期待之情。
英國廣播公司(BBC)
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宣告了現代中國的誕生。雖然每年中國都會在10月1日舉行紀念活動,但2019年的慶典規模,將是「前所未有」的。
路透社
路透社認為,本次慶典囊括多項活動,閱兵儀式將是其中的「亮點」。
中外媒體觀摩國慶閱兵徒步方隊的訓練情況
法新社
法新社報道稱,70年來,中國從一個飽受戰爭和饑荒蹂躪的國度,變成一個強大的現代化民族國家。不斷增強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使得它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本次中國國慶「大閱兵」,無疑是各方關注的焦點。
卡達半島電視台
卡達半島電視台報道稱,中國上一次舉行類似規模的閱兵是在2015年。當時,1.2萬名士兵參加了紀念二戰結束70周年的閱兵式。
在閱兵訓練採訪活動中,記者正在拍攝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軍樂團
馬來西亞《星報》
馬來西亞《星報》刊文稱,雖然屆時北京安保方面會比較嚴,但這是值得的,因為這樣規模的慶祝活動數年才會舉行一次。
新加坡《聯合早報》
新加坡《聯合早報》在相關報道中,詳細介紹了將接受檢閱的士兵方陣,並稱這些隊伍體現了中國軍隊改革後的新面貌。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軍樂團在訓練
《每日郵報》
英國《每日郵報》表示,「10月1日在中國首都舉行的閱兵式,將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閱兵式」。閱兵式結束後,還將有10萬人參加群眾遊行。
在閱兵儀式中,英姿颯爽的女兵方陣,一直是鎂光燈的焦點。《每日郵報》9月4日以特寫形式報道了2015年參與閱兵的女兵門佳慧。文中引述門佳慧的話說,從軍雖然艱苦,但為了完成任務,這些都不算什麼。她說:「我從未後悔成為一名軍人。」
中國本次閱兵,將首度安排兩名女將軍擔任女兵方隊的領隊。這也是歷次閱兵中,首次在徒步方隊安排女將軍受閱。
女兵在訓練
此外,《美國國防新周刊》、亞洲新聞台等外媒,還紛紛報道近日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的表態。吳謙指出,70年來,中國軍隊的發展壯大有目共睹。我們既沒有意圖,更沒有必要通過閱兵來「秀肌肉」。
聚焦!外媒熱議哪些武器裝備將亮相
今年的國慶閱兵將有什麼武器裝備登場,備受關注。
1984年閱兵,中國首次展示陸基洲際飛彈;
1999年閱兵,最受關注的是「東風-31」洲際彈道飛彈;
2009年閱兵,中國展示的武器包括巡航飛彈、反艦彈道飛彈及多種戰略飛彈。
因此,今年的國慶閱兵將有什麼武器裝備登場,備受關注。
日本共同社
自9月以來,日本共同社對閱兵演練進行了連續報道,不僅對演練中出現的「殲-20」等武器裝備表達了關注,還對正式閱兵時將出現何種武器,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聯合軍樂隊接受訓練
奈及利亞《每日信報》
奈及利亞《每日信報》則注意到,本次閱兵式展出的裝備,均是現役主戰裝備,全部為中國國產。
而泰國《世界日報》、韓國KBS電視台等媒體也紛紛分析,中國的閱兵式上將有哪些「國之重器」亮相。
美國《洛杉磯時報》
美國《洛杉磯時報》稱,中國將在閱兵式上展示580台(套)裝備。閱兵式上,將有更多的飛機,更多由中國製造的火箭,更多展示中國技術的先進軍事裝備。
其報道稱,常規的噴射尾跡的飛機隊列將出現,不那麼常見的、組成「70」字樣的直升機隊列也將接受檢閱,它們將攜帶鮮艷的旗幟,象徵著中國革命烈士的精神。
訓練中的士兵
新加坡《海峽時報》
新加坡《海峽時報》援引南洋理工大學國防與戰略研究所軍事專家Collin Koh的觀點,對屆時常規武器與戰略武器展出的比例比較關心。
俄羅斯衛星網
俄羅斯專家也認為,本次閱兵將成為「軍事迷的盛宴」。俄羅斯衛星網刊登署名瓦西里・卡申的評論文章稱,每次閱兵,都標誌著中國軍事實力的某一發展階段。而此次閱兵式所展示的裝備,將凸顯現代化中國的力量和決心。
「東風-41」飛彈,成為多家媒體關注重點。英國路透社、日本放送協會(NHK)、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等媒體,都在報道中提及該飛彈。美國《外交官》雜誌更是專門發布了一篇報道,分析了「東風-41」現身閱兵式的可能性。
雖然外媒已經開始扎堆預測,不過對於「東風-41」飛彈是否會亮相,在9月24日下午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第一場專題集體採訪中,閱兵聯合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副參謀長譚民少將表示:「還有一周時間,請大家拭目以待,相信不讓大家失望。」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圖片來源於網絡
更多精彩詳見《一帶一路報道(中英文)》
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51-1788/F
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2096-2886
郵發代號:62-625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m
編輯:雷露
審核:李卉嬪
主編:鄧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