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不想練琴」專家支招:比打更有效的三招,孩子鐵定出息

2019-07-19     李姥姥話育兒

所有文章均為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今天看到好朋友發圈:

她兒子的兩隻小手,被她用一根杆子打得通紅,我看了也很是心疼。究其原因是孩子不願意練琴,前提是在孩子上完幼小銜接班,緊接著又上過美術班之後,回家還被要求再練習鋼琴。於是出現了反抗的情緒,被媽媽一頓「暴打」。

我這位朋友是一名非常優秀的牙科醫生,受過高等的教育,對於孩子的要求也非常嚴格。但是通過這件事以後,自己也非常懊惱自責,堅信應該快樂育兒,特別不應該對孩子施以「酷刑」。

經過協商的結論是和孩子約定:如果以後孩子不好好彈琴再犯錯,孩子錯一次,讓孩子打媽媽手心五下,因為我朋友認為孩子很愛媽媽,捨不得打媽媽。是的,你沒看錯,是和孩子約定打媽媽。

就這個事情,特別想和有類似情況的家長朋友們一起聊一下關於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打到底行不行得通?我們又應當如何應對孩子不願意練琴呢?

1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我朋友的孩子經歷了什麼:銜接班、美術班、鋼琴練習,對於5歲的小男生來說安排的有些緊湊,關鍵點在於孩子的興趣以及接受程度,並且應當提前確定孩子是否願意接受這樣的安排。不用說孩子,換了我們大人的角度,如果這樣的強度我們也會有些抵抗的情緒,或是有些態度強硬的,早就已經撂挑子不幹了。但這位小男生表達了一下自己不想練琴的情緒,就得到了媽媽的「禮物」。

有些時候我們是不是應當聽一聽孩子的想法,我不否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論,但我更堅定的相信,我們還有更好的方法讓孩子繼續堅持。如果孩子的行程比較多,家長應當提前和孩子預告,告知孩子今天的強度如何?而不是強壓式的灌輸,讓孩子無法反駁。在以後練琴的過程中,孩子是否會再記起媽媽的這一頓「棍棒」之禮。可能孩子心理素質比較好,自己能夠很好的調適,這也是我們所期望的。那反之,如果孩子無法調適,每每彈琴就會有巨大的心理陰影,那以後這個琴到底還練不練了?

2

接著我們再來說說,關於孩子對媽媽的愛。因為孩子愛媽媽,用媽媽來做練琴的要挾,如果以後再不練琴,就要用小棍兒來打媽媽五下,打完了呢?孩子如果繼續不練琴會怎麼樣呢?不要讓孩子對我們的愛變成自己的負擔,愛原本就是無條件的,把這份愛換做是孩子練琴的要挾,那這份愛也太廉價了!廉價的讓孩子可以背以不孝之名打媽媽,廉價的成為媽媽要求孩子練琴的砝碼,這個想法是不是過於草率了些呢?

我們花大價錢讓孩子學習各種興趣班是為了讓孩子未來能夠發展的更加全面,出發點就應當是孩子自願去學,孩子的天性是愛玩的,但是孩子也不是「朽木」、「頑石」,只要家長找到讓孩子堅持的方法,或是找到孩子願意練琴的動力,這才是家長應當做的事情,更能體現家長教育的高招。

比如我們可以給孩子一起制定練琴的計劃,確定每次練琴的曲目和時間,制定每次練琴的小目標,最終給孩子適當的獎勵,讓孩子得到肯定,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這樣每次練琴就是愉悅的事情,而不會成為痛苦的回憶。這樣的方法還可以根據孩子的不同情況去商議,根本用不到棍棒之「禮」了啊!「打在兒身,痛可在娘心」啊!我們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把孩子生下來,可不是為了要打他的啊!

3

最後,我們來說說家長自己。我們每天辛苦的工作,甚至有很多「996的工作制」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只為了讓孩子得到更好的生活。這些都是社會的常態,也是我們作為成年人本應該承受的事實。如果我們沒有富甲一方的財富,就應當投入全部的精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財富。但是在工作之餘,回到溫暖的家中,愛的港灣,就應當脫下滿身的盔甲和疲態,披上溫柔和笑容,用一個媽媽該有的態度來和孩子溝通和交流。這才是孩子眼中最想看到的媽媽。

一天沒有見到媽媽,孩子也是滿心歡喜,學習了一天,也想和媽媽分享喜悅和疲憊,更想和媽媽撒嬌、抵賴,看能不能偷懶少彈幾分鐘,沒想到卻換來的棍棒交加。我們真的大可以不必如此較真,孩子也有累的時候,規矩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有張有馳,張馳有度才是我們應該教會孩子的原則。原本需要練習30分鐘,我們可以減少的15分鐘,讓孩子感覺到媽媽的愛意,孩子更會用15分鐘的時間彈出30分鐘的效果。還會更加愛媽媽,因為媽媽的體諒才是無價之寶。

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相信任何方法都有可取之處,也有需要改進之點。但唯一不變的是,媽媽對於孩子的期許以及孩子對於媽媽無價的愛意。所以我們一定要看重那份無價的愛,而不是用期許來換。並要不斷找尋那個「平衡之點」,既能讓孩子愉快地學習,也能和媽媽緊密相連。最後也希望媽媽們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練琴」之法,如果有更好的方法,也可以在評論里和我們一起分享哦!

我是李姥姥,感謝點贊、轉發或收藏。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也可以私信給我,每天都會有育兒的乾貨更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vussFGwBmyVoG_1Z22w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