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這麼眼熟,我們該如何看待BEIJING-X7?

2020-07-03   老車主說車

也不知道是為什麼,在我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腦子裡總是會有一個特別奇怪的外國人說中文的聲音,一直在絮絮叨叨的念著這輛車的名字——「BEIJING,杯京or杯金」。

總而言之,很奇怪,這個奇怪的聲音也確確實實的困擾了我很長時間。

而事實上,在我腦子裡冒出這款車來,然後要找到它的相關信息的時候,僅僅是搜索這個車,就花費了我很長的時間——「北汽」搜索不到,「北京」搜索不到,「Beijing」搜索不到,「BEIJING」也搜索不到,當然了,「紳寶」就更沒戲了。

一直到我鬼使神差的按下了大寫鎖定的同時,再把「-X7」加上之後,才終於找到了它的車型主頁。

嗯,這倒是確實很符合北汽一貫的產品策略——當年的北汽紳寶、北汽新能源、北京汽車就很少有人能真正的分清楚,即便是北京人也不見得能搞清楚。

BEIJING品牌是北汽在完成一輪品牌梳理和體系改革之後,正式推出的乘用車品牌,當然,我們也可以把BEIJING品牌理解為北汽紳寶改頭換面之後的產物。

事實已經證明,北汽曾經雄心勃勃的想要打造的紳寶品牌最終已經宣告失敗。眼下唯一的辦法,也就是只有讓它改頭換面為BEIJING。

按照北汽的計劃,漢語拼音的BEIJING品牌和中文的北京品牌,將分別專注於乘用車和越野車。

現在我們講到的這輛BEIJING-X7(參數|圖片),也是BEIJING品牌正式落地以來正式推出的首款車型,而同時出現在BEIJING品牌里的BEIJING-U7(參數|圖片)和BEIJING-X3(參數|圖片)兩款車型,在此前則是以北汽紳寶智道和北汽智達的車名登場的。

注意,這裡這兩款車型的曾用名也是不一致的,一個有「紳寶」,一個沒有「紳寶」。

亂,真的很亂,以至於亂到讓BEIJING-X7這款全新的車型登場的時候,市場上都能夠給出一個哪怕最基本的關注。

從這一點上,我們基本就可以肯定的是,BEIJING-X7的市場表現,最終也會和它的紳寶系列前輩們一樣,剛剛上市就被遺忘,最終成為一片片的庫存,放在草叢中自生自滅。

沒錯,北汽旗下的絕大部分車型,都是這樣的結局,要麼是成為北京市場專屬,要麼就是徹底的庫存化。

對於全新的BEIJING-X7而言,除了品牌的短板之外,產品力也確實難以讓其在SUV市場上找到一席之地。

你看,從文章一開始到現在,我絮絮叨叨的講了那麼多有用沒用的,就是因為在這輛BEIJING-X7上,確實沒有太多值得去講的。

當然,從BEIJING-X7發布的那一天開始,它的造型設計和智能化的裝備就一直頻繁的出現在北汽的宣傳文案中。

實事求是的講,這輛車的造型設計是不錯的,至少相比於北汽紳寶之前的那些車型,BEIJING-X7在整車的造型比例、站姿以及細節特徵的設計上要考究了很多。

不再是當年那種第一眼讓人看上去就會產生廉價感的老紳寶系列車型的樣子。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對於北汽來說,這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不過,當我們把BEIJING-X7的造型放在橫向來對比的話,又會發現其實它又沒有太多的亮點,從形體開始,就一頭扎進了平庸的怪圈裡。而很多車型的經典設計元素,也都可以在BEIJING-X7的形體和細節上找到出處。

從整體上來看,BEIJING-X7的形體就很容易讓人在本土品牌的陣營里聯想到其他的車型。比如說,這是BEIJING-X7的車身側面形體。

這是奔騰T99(參數|圖片)的車身側面形體。

這是長安CS75(參數|圖片) Plus的車身側面形體。

和這幾款車型一樣,BEIJING-X7也都採用了將上窗框線條用鍍鉻亮條點綴,並一直延續到D柱,配合隱藏式的行李箱小窗設計構成一個懸浮式車頂的效果。

同時,這根鍍鉻亮條在車尾的強化,也將其側面的視覺長度限制在了有限的範圍內,不會讓他顯得太過於臃腫。從設計的角度來看,這並沒有什麼問題,但問題就在於,現在用這個設計的車型實在是太多了。

所以我們很難去判斷,BEIJING-X7在設計之初是否有借鑑成熟方案的可能。在北京E系列之後,北汽在借鑑經典汽車造型的這件事上倒確實是收斂了很多。

至於它車尾的細節,那就更是和奔騰T99一脈相承了。

在BEIJING-X7的設計上唯一算得上是個亮點的地方,就是車頭的設計了,通過打破傳統的進氣格柵與大燈之間的相對關係,BEIJING-X7的車頭在塑造未來感的這件事上還算到位。

當然了,如果工程設計能再給點力,把大燈的縱向尺寸再壓縮一點,就更好了。當然你要覺得這個前臉和理想ONE有些相似,那我也只能表示英雄所見略同。

在車輛內部,全新的BEIJING-X7的布局也同樣是一種似曾相識的設計,兩款寬屏的液晶顯示器構成了儀錶板上的第一道顯示主體,而在副儀錶板的區域則以一款觸控顯示器與之形成連接。

嗯,同樣的設計,我們還是可以在奔騰T99上找到。

所以可以這樣講,雖然相比於北汽紳寶以往的產品而言,BEIJING-X7已經有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在設計這件事上,北汽落下的課程太多了,於是這一點點的進步放在整個市場裡來看,就變得不足掛齒了。

就設計而言,BEIJING-X7的設計理念,也依舊是停留在借鑑和做加法的層面上,暫時還看不到什麼獨創性的地方。

造型上乏善可陳,動力上也沒有什麼可以拿出來說的。

在動力方面,BEIJING-X7搭載了一台1.5TD渦輪增壓發動機,與之匹配一台六速手動或七速雙離合器變速箱,全系也只標配兩輪驅動。從帳面數據上來看,這台動力系統的最大輸出功率188馬力,最大扭矩275牛米。

嗯,相比於長安的藍鯨動力和一汽奔騰的1.5T發動機、廣汽傳祺的1.5T發動機,這並沒有什麼特別亮眼的地方。

一直以來,我們對於北汽的印象都不是太好,一方面,是此前北汽紳寶以及北汽越野車旗下的產品在產品的質量穩定性上相比於其他的本土品牌有著很大的差距,另一方面,北汽在收購了薩博的平台技術之後,也沒有一個像樣的吸收融合的過程。

所以,北汽的自主板塊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更像是一個沿著北京市的政策在發展的一個樣子。北京不限購電動車的時候,北汽的主力產品全部是電動車,以至於在官方的場合,北汽董事長徐和誼還表示過要停售燃油車。

不過,隨著北京也開始限購電動車,北汽就沒有了聲音。也不知道現在1.5T的BEIJING-X7上市的時候,北汽的領導層還記不記得當年徐和誼講過要停售燃油車這件事。

至於這款全新的BEIJING-X7,怎麼講呢,在它的產品力定義里,我們都可以在其他本土品牌的熱銷車型里找到一一對應的產品。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從造型到配置都基本差不多,我為什麼不去買一輛月銷可以過2萬的長安CS75 Plus呢?嗯,我實在需要一個去推薦BEIJING-X7的理由。

最後,這個BEIJING的車名,真的是太魔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