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講六件事,也許這裡有你做不好護理工作的原因

2019-11-04     中華現代護理雜誌

我希望大家的自主努力不是堅持,不是在泥潭裡面掙扎,而是積累,積累改進,累積思考,要跳出泥潭,掌控工作,掌控生活,掌控自己。

1、每個人都想要一份滿意的工作。

在KY發布的最新一篇文章里,公布了一項民意小調查的結果:對大部分人而言,目前的職業與理想職業之間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大部分人對自己目前從事的職業進行打分時,都選擇了一個在及格左右的分數(5-6分)。

pic. KnowYourself "我朝九晚五,無聊但也快樂。"|KY調研:薪水平台愛好,依靠什麼選工作靠譜

大部分人從事的工作中都不盡如意,不僅僅是你的工作。經典美劇《老友記》中,在瑞秋剪掉父親的信用卡時,莫妮卡說:

「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 It sucks. You gonna love it.」

歡迎來到真實的世界。它糟糕透了,但你會喜歡的。

世界就是這樣。要學會接受生活里你不喜歡的部分。

2、畢業那年,我決定一邊準備申請出國,一邊找工作。

很多人和我想的一樣,想一邊工作,一邊考研,一邊想要考公務員,一邊想要出國讀書。這些看似所有目標都能兼顧的完美計劃,卻常常落空。

年輕的時候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於是什麼都想要。

熟不知,命運只會眷顧全力以赴的人

因為想要兼顧所有,所以不能全力以赴;因為不曾全力以赴,所以失望如期而至。

3、「憑什麼臨床的學生就能給病人換藥,而護理的學生只能扶著病人?」 我收到了這樣一條信息。

護士在扶著病人的時候,並不是簡單的「扶著而已」。

在這個看似簡單的過程中,需要護士時刻關注病人的表情行為,是否有不適。需要結合專業知識來緩解病人緊張的情緒,為病人進行心理指導。需要結合病人病史,結合醫生操作步驟,以及臨床經驗對病人進行風險評估及危險因素預判。

如果你只看到了「扶著」,那麼可能是你錯怪自己的工作了。

學生豁然開朗。

大部分時候,我都為「護理」抱不平。許多人盲目工作,不努力,不思考,不創造價值,還反過來抱怨行業的問題。

很多時候,都是我們錯怪了工作。

4、我媽媽是一位機械工程師。

這個行業里,女性並不多見。優秀的女性更是罕有。

她告訴我說,以前工作的時候哪想過熱愛不熱愛,一做就是幾十年,一直做下去就有了熱愛和意義

我媽是我的榜樣,她的職業生涯宛若一部女性奮鬥電視劇。從一名普通的技術員,一路做到管理者。我媽常常會在休息的時候被叫去解決技術問題,我抱怨被打破了的相處時光為什麼非她不可,她說,只要敲一敲那些設備,她就能聽出機械設備的問題出在了哪裡。

許多年輕人怕吃苦,來來去去的,一份工作從來沒有真正的鑽研透徹。

我在醫院工作的時候,常常想起我媽告訴我的這些話。提醒自己不要浮於表面,要善於鑽研和思考。

不喜歡的工作做出成就感就變成了熱愛。喜歡的工作不深入鑽研也是白瞎。

5、一位同事說,「親,這個問題我不知道怎麼做,你給我講講。」

同樣的事情,另外一位同事說,「田田,這個問題我是這樣想的… 你看對不對,能不能給我一些建議。」

第一種表達方式,就是「巨嬰思維」。這種思維方式認為世界都是圍著自己一個人轉的,所有人都要為您服務。

成人的世界裡,沒有人願意來整天投喂一個只會說「我不會」的巨型嬰兒。

第二種方式,當你拿著方案、思路、方法,希望獲得別人的指點時,你傳遞出來的信號是「我上路了,我在努力,請求支援。」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會拒絕這樣一個可愛而又努力的人。

6、許多人在準備考研,希望通過考研來「擺脫」護理。

我當年也是這麼想的。希望通過出國讀研,看看能不能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這個想法並沒有什麼錯。但問題在於,考研在許多人眼裡意味的只是「考試和學位」。卻忘記了,研究生並不是通過了更難的考試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具備更具嚴謹性和批判性的思維方式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許多人畢業了,思維方式卻沒有跟著畢業。被動的等著醫院領導「給」工作,於是抱怨「本科和專科生工作一樣」,讀完研繼續抱怨「研究生怎麼和本科生工作一樣」。

我想,這個問題不應該去問護士長,問醫院,而是應該問問自己。

醫院當然不會傻到用更多的錢去雇一個更高學歷但是卻做專科生工作的護士。醫院希望你能創造更大的價值。希望你對簡單的工作也能刨根問底,把專業度獻給有意義的目標,希望用你的知識和能力解決臨床問題,提升護理工作

你不是一顆機器螺絲釘,而是一位有價值的專業醫護團隊成員。

另外,學歷只是優秀與否的評判標準之一,並不是全部決定因素。

「今天給大家分享這六件小事,希望能對大家的護理學習和工作有一些幫助。

我希望大家的自主努力不是堅持,不是在泥潭裡面掙扎,而是積累,積累改進,累積思考,要跳出泥潭,掌控工作,掌控生活,掌控自己。」

文章轉載自「 護理的原力世界」

想了解更多資訊,歡迎關注我們的今日頭條號(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和微信公眾號(cjmn2015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台投稿:[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vk_9NW4BMH2_cNUg3a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