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小寶寶吃雞蛋竟引發敗血症,這種煮法不如不吃!

2020-09-20     孕媽學堂

原標題:兩歲小寶寶吃雞蛋竟引發敗血症,這種煮法不如不吃!

現在的食材和烹調方法越來越多,有些老人家就總喜歡自己動手嘗試一下。芽芽媽現在還記得芽芽吃了韭菜土豆的包子,因為韭菜沒有做熟,讓寶寶上吐下瀉兩三天,瘦了一大圈。

前不久,小區里的一個奶奶說自從去吃了日料,發現壽喜鍋沾雞蛋液吃特別有營養,就回去給自己的孫子做了一頓豐盛的火鍋,並用生雞蛋作為蘸料,當晚,孩子上吐下瀉,拉出了血便,高燒不退,去了醫院被確證為敗血症,才知道都是生雞蛋液惹的禍。

1

生雞蛋

日式料理裡面所用的生雞蛋液採用的是無菌蛋,而我們一般購買的雞蛋不屬於這一類, 它的風險主要來自於沙門氏菌,是一種會引起嚴重疾病,甚至致死的危險細菌

這個主要是在母雞下蛋時,蛋殼會接觸母雞糞便,從而在表層攜帶沙門氏菌。但是,蛋殼內側因為存在兩層卵膜,所以細菌不會侵入蛋殼內部,可是隨著存放時間的增加,卵膜破裂後,細菌就很有可能侵入。

日本國立醫院食品衛生研究所等機構經過調查研究提出:生吃雞蛋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所以,一定不要給孩子吃生雞蛋,而且在煮雞蛋、炒雞蛋的時候,也要先用清水清洗蛋殼。如果在製作過程中,不慎將蛋液沾到沒有清洗的蛋殼上面,會攜帶很多細菌,是很不衛生的。

2

半生食物不能吃

在煮雞蛋、做荷包蛋的時候,很多人喜歡吃溏心蛋,一咬開,會有流汁出來,口感細滑,而且還有說法稱可以保留雞蛋中的蛋白質營養結構。芽芽媽不喜歡吃讓人噎得慌的蛋黃,也偏愛於這種雞蛋。

其實這種沒有煮熟的做法,並不適合我們的寶寶。他們的各項器官處於發育、完善的階段,消化能力較差;有的孩子體質較弱,吃完這些很有可能鬧肚子、生病。

有一種病菌叫做「李斯特菌」,常見於泥土、水裡,沒有煮熟的蔬菜、肉類,或者未經巴氏消毒的奶製品。這種菌病會引起頭疼、發燒、嘔吐、腹瀉,嚴重的會引起敗血症、腦膜炎等。

3

生食料理

有些人偏愛吃生魚片、河豚刺身、生蚝等,也希望讓寶寶去嘗試一下,這個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曾經指出:孩子、孕婦以及老年人應該避免食用未烹飪煮熟的貝殼類、魚類等食材,這類高風險人群很食用後很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引發食物中毒。

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們的免疫力系統一直在發育,到6歲左右才會逐漸接近成年人的狀態,所以可以等寶寶的腸胃、免疫等功能完善了再去嘗鮮。

第二,一定要去正規的日料店,食品安全才能有保障。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規定:魚肉類必須在-35℃的環境下冷凍15小時,或者在-20℃環境下冷凍168個小時,才可以使用。

歐盟則建議:魚肉類至少需要在-20℃的環境下冷凍24小時以上才可以食用。

第三,最好不要在家裡自己烹飪。正規的餐廳,可以嚴格按照流程來烹制食材,而很多人買了先殺先吃的就趁新鮮,佐以各種調料吃下肚,裡面的寄生蟲等都沒有經過消殺,所以很容易感染細菌病毒。比如河豚,如何解剖、如何處理毒素都是經過長期訓練的廚師才可以做到的。

4

腌制類食物

腌制類食物,比如臘腸、茶葉蛋、鹹鴨蛋等,這些對於寶寶來說,不但沒有營養反而會影響身體健康,導致高血壓、加重腎臟負擔,影響我們的粘膜系統,引發腸胃疾病。

腌菜類:蔬菜本身營養價值高,但是經過腌制後,會損失其中的維生素。以酸菜為例,含有較多的鈣和草酸,食用後被腸道吸收,經過腎臟後,很容易沉積在泌尿系統形成結石。

同時,這些腌制類食物,在製作過程中,很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如果含鹽量小於20%,會把蔬菜中的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鹽,食用後會引起中毒,出現嘴巴、指甲發青,頭暈噁心,心跳較快等症狀。如果亞硝酸鹽在=與人體內的含胺物質結合,還會生成亞硝胺這一致癌物質。

補充說明

孩子的飲食需要做到合理、科學,該吃啥吃啥並不是正確的喂養方式,就算當時不出問題,也會引起日後腸胃不適、消化困難等潛在疾病,為我們的生活徒增煩惱。所以越早注意,越早幫助寶寶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於他的健康也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1】蔣一方,《嬰幼兒營養與喂養(0-3歲),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

【2】斯蒂文·謝爾弗,《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北京科學技術出版有限公司,2018

【3】鄭玉巧,《鄭玉巧育兒經全套裝》,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2015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vg-vqnQBeElxlkka0cv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