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會玩兒羽毛球、桌球、滑雪,或者鬥地主、圍棋等。想一下,這些項目或靜或動,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需要技術練習。如果沒有技術,就是被人虐的菜鳥,而一旦掌握了技術,短時間內就會連續提高好幾個等級。 跑步也是這樣,一旦學會了跑步技術,你就能晉升為「嚴肅跑者」,從此告別小白。而小白與嚴肅跑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嚴肅跑者認真對待跑步每一個環節,能夠做到健康跑無傷跑;小白在初跑階段可能會盲目追求跑量、速度,或是對一些技術一知半解,盲目訓練,因此易導致受傷。 我總結了11個跑者經常容易做錯的動作,從小白到有經驗的跑者都可以與自己對照一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用腳跟著地
討論腳掌或者腳跟著地的文章已經很多了,還有各種實驗數據。
簡單地說,腳跟著地不好的地方在於:增加觸地時間地面衝擊力更大明顯的制動作用(剎車)不能有效利用足弓的避震系統
人類的足弓有雙重功能,它可以通過塌陷變形來減緩腳落地時的衝擊力,同時還有一定的彈性,在伸展過程中將著地時聚集的能量釋放為動能。但如果用腳跟著地或者步頻過慢時,就沒有辦法利用到這個彈性系統。
在體前著地,即步幅過大體前著地的意思就是說落地點在身體重心(臀部)的前方,通常也會稱之為過度跨步。正常人走路就是體前著地(可以想像一下三軍儀仗隊的正步走,雖然這個有點誇張)。 跑步很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體前著地,這往往是追求步幅的後果(落地腳的腿或膝蓋有向前頂、踢的動作,以便有更大的步幅)。
這裡需要特別說一下,通常而言,體前著地和腳跟著地是一回事,基本上是可以劃等號的。不過也有少部分跑友跨步並不明顯,但看慢動作也是腳跟著地,這種情況多是因為腳踝沒有放鬆,落地腳有背屈現象。
體前著地除了有腳跟著地一樣的種種壞處外,還易導致:
踝關節、膝關節鎖死;有剪應力,增加受傷風險 如果跨步再加上膝蓋直直落地,這就是一個很容易受傷的落地姿勢,一定要改。
收縮肌四頭肌主動蹬地而不是收縮膕繩肌提腿
把下肢肌肉做為跑步前進的主要動力來源,這個觀念是1960年代英國人戴森(Dyson)提出的一個模型,他把跑步分為三個階段:支撐期、推進期、騰空恢復期。
其中推進期就是說用下肢推蹬地面,創造前進的動力。這個模型一開始只是戴森的假設,卻被一直延用至今,使得很多教練和跑者在訓練過程中特彆強調「推蹬」的訓練。而據科學家的研究,在推進期期間,下肢的股四頭肌其實並沒有被啟動。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談,蹬的目的是什麼呢?延長騰空還是增加步幅?
來看上面這張表,各項距離的頂尖高手的一些數據分析。可以明顯看到,100米、200米這些短距離,和10000米甚至馬拉松等這種長距離相比,他們的騰空時間基本一致。也就是說,像博爾特他們並沒有通過蹬地來增加自己的騰空時間。 所以,蹬地實在沒有必要,我們應該做的是上拉——通過收縮膕繩肌(大腿後側肌群)讓支撐腳快速回到臀部下方。可以在站立狀態下勾腿試下膕繩肌發力的感覺。
落地腳在臀部(身體重心)之前以腳趾首先接觸地面著地
可以試一下原地跑,感受原地跑時的落地方式。我們跑步也要跑出像原地跑一樣的感覺出來:落地點在身體下方,前腳掌著地,而不是腳趾頭先著地。
以前腳掌積極主動踏地
落地腳不要想著去控制它,自然就好。
事實上,跑步就是種平衡——失衡的不停轉換。平衡就是關鍵跑姿,瞬間的平衡然後失去平衡,失衡狀態下人體自然而然地就會出腳、落地、撐住身體,形成新的平衡。
這是人的本能動作,不需要進行任何控制。所以我們常說,姿勢跑法的心法就一條:Do nothing。
與跑步無關的肌肉過於緊張跑步本應該是讓人放鬆的運動,除了上拉要主動收縮膕繩肌發力之外,其它肌肉群都可以放鬆,不需要刻意控制它們。
當然,這並不是說其它肌肉或肌肉群沒有用處,當然有用,不過是被動用力。比如跑步時的身體姿態需要靠核心肌群來保持,落地時的股四頭肌,小腳腓腸肌等肯定也是需要幹活的。
上拉遲緩
上拉慢是很典型的錯誤,意思是說前腳著地之後,後腳還在遙遠的後方,也即傳說之中的拖後腿。
它有什麼不好?前腳要滯留在原地等後腳過來,觸地時間明顯增加了不說,前面說的足弓、肌腱的天然彈性可都指望不上了,浪費,痛心。
怎麼練?多跳跳繩,很有幫助。當然還有一系列的彈力動作練習。
肩部過於緊張,未能起到緩解重力作用的功效
我們來做個實驗,原地站起,快速聳肩,幅度大點不要緊。
發生什麼現象?人是不是能離開地面了?至少腳跟能離開地面吧?
這其實就是說,聳肩產生向上的力量,能抵消身體的重力(或抵消一部分)。這一點如果能應用在跑步當中,會產生什麼後果呢?在下次訓練的時候,不妨嘗試一下。
擺臂過於用力
跑步時手臂其實也不需要太多動作,維持平衡就好。有些跑友跑起來很誇張的擺臂動作,這個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它並不能帶動你跑得更快。
手臂一定要和身體協調一致地運動,一旦手臂動作大於實際需要,就會造成動作效率的降低和動作效果的破壞。
跑步時心不在焉大腦未能給肢體發出正確指令
跑步胡思亂想(包括跑步時戴耳機聽歌聽書等),都不能做到集中注意力,有安全隱患暫且不提,也不可能做到聆聽身體的語言。
姿勢跑法非常強調感知,也有一系列知覺訓練的動作。我們在跑步的時候就是要找出這種感覺來,如果注意力不集中的話,所有的錯誤也就只能聽之任之,永遠重複著過去的錯誤動作。
意念錯誤,未能在大腦中呈現正確的動作想像
也許你暫時做不到,不過在意識上應該清楚知道:怎麼跑是對的,怎麼跑是錯的。
想做到這一點,多看一些正確的跑姿視頻動作,把這些動作存儲在腦子裡,時不時在腦海里自動播放一下,把握住幾個要點(比如觸地瞬間的身體姿態),對自己的動作會是個極好的指導。這種跑步想像練習也是個很重要的知覺練習形式哦,是不是有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意思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vfpXonIBnkjnB-0zv3I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