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債轉不絕:多家平台債權被1折甩賣 平台暗中低價收割?

網貸平台陷入流動性危機,自身債權轉讓服務能力下降,催生了出借人之間的私下債權轉讓現象。而「野生」債轉隨著網貸行業的自清,已經發展成為一門生意。

柒財經旗下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了解到,網貸平台的債權價值急劇下降,短短半年,多家平台的債轉折扣從8折以上猛降至1折。債轉生意也日益完善,手續費、服務費、保證金等費用也陸續「回歸」,收費愈加「專業」。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收債權人指出,目前看似分散的私下債轉,「基本上其實都是平台在收」。而收債權人一邊為平台收債權拿提成,一邊收轉讓人的手續費,「兩頭都吃一點」。也就是說,私下泛濫的「自發債轉」,可能是網貸平台的暗中低價收割。

01 債轉群過百

柒財經旗下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在QQ搜索中發現,包含「債轉」一詞的相關網貸債轉聊天群數量近百,包含「債權」的相關網貸債轉聊天群也達到52個。

值得關注的是,有群名直接表明為金信網、人人聚財、積財金融等相關網貸平台,也有群名顯示為「P2P債權轉讓」、「全國P2P平台債轉交易」、「理財債權轉讓」等,同時進行多個平台的債轉交易。其中,金信網已被警方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立案調查。

此外,還有其他債轉群避開了相關字眼,以「維權」、「交流」、「處理」、「進展」、「監測」,甚至「收割」等相關群名稱存在。此類債權群的新人,多半是口口相傳。

目前,投資者自發進行的「野生」債轉,已經發展出專門從事P2P債權轉讓的平台,並自詡為「P2P三方債轉信息中介平台」。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了解到,其中的債轉平台包括交易寶、轉讓寶以及「不死鳥」等。

通過債轉平台進行債權轉讓,折扣金額均由債權平台進行「存管」。據了解,一般平台的債轉流程是轉讓人發布債轉信息,設置折扣金額,承接人承接債權並支付折扣金額。待雙方債權交易完成,轉讓人可從平台將折扣金額提現。

在此過程中,部分債轉平台要求支付手續費才能發布債權或認購債權;轉讓人同時在原P2P平台原價轉讓債權;承接人承接債權後,充值折扣金額時限為2到3個小時;鼓勵預付折扣金額等等。

同時,債轉平台會分別向轉讓人與承接人收取服務費。以不死鳥平台為例,其服務費按債權轉讓折價比例計算:0-3折(含3折)債轉服務費為轉讓金額的0.3%;3-6折(含6折)債轉服務費為轉讓金額的0.6%;6-9折(含9折)債轉服務費為轉讓金額的0.5%;9-10折債轉服務費為轉讓金額的0.4%。

此外,不死鳥平台還通過第三方支付渠道收取提現金額0.25%的手續費。

02 債權1折甩賣

據統計,轉讓寶平台上共計有178條債權轉讓記錄,另有9條待轉讓債權信息。在不死鳥平台上,折扣債權轉讓信息共計399條。同時,不死鳥平台與網貸平台「直聯」,表示「可通過預覽連結在原網貸平台直接購買轉讓債權原始標的」,該平台債轉信息達到3159條。

轉讓寶債權轉讓記錄顯示,其已成交的債轉交易的折讓比例從1折到9.5折不等。據2018年11月數據,團貸網的折讓比例最低,在9折到9.6折之間,錢盆網、宜貸網、圖騰貸等其次,萬盈金融折讓比例最大,僅為1折。

其中,團貸網、萬盈金融等已被被立案,而宜貸網已宣布清盤退出。此外,錢盆網、圖騰貸等也已經宣布展期或實質性兌付困難。

不過,隨著網貸行業的進一步清理整頓,折價比例曾在8折以上的宜貸網、圖騰貸等平台已經跌至1折。而目前的債轉折價比例基本上在5折以下,集中在1至3折,多家網貸平台的債權甩賣價被壓至1折。

這些P2P債權的運營平台既包括正常運營的平台,甚至頭部平台,如拍拍貸、愛錢進、小牛在線、錢盆網等;也包括已經清盤、被立案的平台,如信融財富、有融網、信而富等。而正常運營的平台債權轉讓折扣明顯小於問題平台。

除了「專業」的平台債轉,還有聊天群債轉以及私下債轉等等。據了解,從事債轉的聊天群的規則是賣方先報價,買方私聊,敲定價格,此時群主相當於淘寶平台,先接收買方差價,待雙方確認後將差價轉給賣方。

而此類債轉聊天群一般是付費進群,依然需要為之支付服務費,並將債權折價金額交由聊天群群主「存管」,屬於真正只能靠誠信做生意的生意,「一切只能寄託於群主的品格」。

03 又見收割?

除開欺詐風險不談,因平台標的逾期難以回款而衍生的債轉生意,仍然充滿了收割的意味。在網貸行業整體下行的背景下,平台債權價值一路走低。

投資人已然難以「回本」,P2P標的逾期,擔心平台暴雷;平台已經宣布清盤而兌付方案不明;兌付時間過長;平台未按時、按金額兌付等等,都迫使投資人急急出手,「及時止損」。

然而,「野生」債轉越來越成為平台的收割利器。多位長期吆喝收債權的群成員向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表示,「現在基本都是平台在收」,平台低價收購債權「自己就不用還錢了」。而專門收債權的人是「賺差價的,給平台收債權,拿點提成,再賺點轉讓人的手續費,兩頭吃一點」。

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發現,收債權人會不定時在群中詢問是否「提前下車」,而當有平台暴雷或者兌付方案「明顯忽悠人」時,詢問就變成了是否「跳車」。「跳車」是指,在翻車前轉讓退出。

在債權聊天群,時不時出現各種小道消息,如某某平台暴雷了,某某平台「死雷不敢收」等等。而對於此類消息,大家的態度基本都是「唯恐天下不亂,給不明白的人製造恐慌,好低價收購債權。」

據介紹,清盤或者轉型平台方面,投資人原本不願意接受網貸平台給出的兌付方案,卻在不斷的拖延中耐心消磨殆盡,願意以更低的折扣將債權脫手。能正常運營的平台債權也常令投資者惶惶不安,擔心平台暴雷,希望及時抽身。

因此,債轉依然有市場,投資者在煎熬中只能承受第三方的趁火打劫,以求「能回來一點是一點」。也有人對此憤憤不平:「明明有大把資產,卻要肆無忌憚地瘋狂收割出借人」。

有觀點指出,「私下債轉在透明度、合同效力、本息回款、逾期後的追索權等方面面臨很多不確定性,不具有可持續性,也不會成為行業主流」。然而,持續的債轉現象卻隨著網貸行業的大整頓而火爆,隨著各平台的沉寂而繼續延續,未曾斷絕。(文 / 青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vd4uPmwB8g2yegNDf9K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