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來,棠外用「清華精神」辦校,行勝於言!

2020-06-23     成都名校

原標題:17年來,棠外用「清華精神」辦校,行勝於言!

在清華大學的育人文化中,「行勝於言」是靈魂,是清華精神中「重視實幹」的體現。

建校109年,清華大學以「行勝於言」的優良校風,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腳踏實地、報國奉獻的優秀人物。

「棠外也是這樣的教學品質,也有清華大學的模樣。」詹瓊女士說。

在這裡,一群棠外人帶著一股「拚命勁」,讓羅婷婷、張博韜等一批批學子走進了清華,王浸伊、徐詩航等一批批學子走進了北大,伍可、唐露菡、曾書堯等留學派走進了康奈爾大學、華盛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

「棠外自帶濃郁的人文情懷;老師們沒有華麗的語言表彰,只有用踏實的教育、耐心的付出,培養學生『六會一長』。」

建校僅有17年,但底蘊卻足夠深厚!家長坦言:棠外,總是給人一種錯覺,似乎辦了近百年了。

17年發展,棠外好不好?要聽家長們怎麼說。

【小學部】

飛行員之家

生了二胎,還會認定「棠外」!

放棄嘉祥,放棄金蘋果,2008年成都「80」後媽媽林麗媛,倔強選擇棠外!

孩子爸爸,飛行員工作,也鼎力支持。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們夫妻在學校附近買了房、安了家,一住就是12年!

選擇棠外,她覺得「是最幸運的事情了」。

這種感覺,在她朋友每次抱怨自家孩子學校老師的時候,更為突出。

「最感動棠外老師的執行力。比如今天我們有家長給老師反應了一個小問題,家長都覺得不用著急解決,但一個小時以內我們一定會收到問題處理結果。」

「這裡的老師,真的很操心,甚至把家長該操的心都給操完了。像疫情防控,我們現在都沒有在意的事情,學校老師依舊很嚴肅,每天都要登記家長動態、學生情況……細節之處,棠外的老師總是很讓我們家長感動。」

讓林麗媛佩服的,還有棠外老師的教學引導能力。

「我家寶寶獨生女兒,從小被寵得很高冷,剛進校時一不能生活自理,二不愛讀書。」在家裡林麗媛可沒少費時間教,但效果就是不行。選擇了棠外,這裡的老師如今送給她一個陽光、健康、活潑的孩子。

「別的不說,就說她現在每天晚上,都要先閱讀一個小時才會睡覺;她也養成了制定生活計劃的習慣,每天都給自己做好了規劃,嚴格按照時間規划走。」

……

這位年輕漂亮的「80後」媽媽,真是打心眼裡佩服棠外的老師,「他們是在認認真真教我們如何做家長,讓我們也在教育孩子的能力上得到提升……所以,我和孩子爸爸都決定了,生了二胎也要來讀棠外。」

【初中部】

教師之家

中途「上車」,棠外在做「懂孩子」的教育!

王福是棠外初三(1)班王俊童的家長。他還有個身份,也是老師。

在孩子三年級的時候,他多次找朋友了解、向家長打探消息,再三斟酌後「轉學」棠外。

也是好巧,剛好遇到了插班生名額。王福時至今日依舊感嘆自己的好運氣,因為孩子在棠外的六年時間,他感受到孩子學習力的最大變化

「因為我自己就是老師,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我也看得很緊。我最害怕他不愛學習,不想讀書。」王福說,以前孩子的學習狀態就是這樣,「失去了對學習的樂趣。」

王老師很苦惱,但他真心覺得棠外的老師「救」了自己的孩子。

「你看他現在的狀態,每次回家臉上都是掛著笑的。並且現在很喜歡讀書,周末在家裡也不看電視,甚至還要教育我們家長。所以現在我家裡基本上一個大書架都是擺滿了書,周末沒事的時候,我們就相約看書。」

除了看書,繪畫、做針線、烹飪等是王福孩子喜歡的生活技能。「她們在學校上的第二課堂,周末回家就會給我們展示一番。別說哈,她做的回鍋肉還真是巴適……」

這可真是父親說起閨女,越說越愛!

而培養一位如此優秀的女孩,功勞不在家長,而在老師們的辛苦付出,在棠外「六會一長」的辦學理念。

「棠外,就是在做『懂孩子』的教育,這裡不是培養讀死書的孩子,而是讓每個孩子都有多方面的閃光點。」

王福很認同棠外的育人理念,因此小升初時他毫不猶豫選擇了直升,「初升高也是一樣,我們堅定讀棠外了。」

【高中部】

國企之家

一體化教育,我沒想到有這麼棒!

「我就是看我們公司很多領導的孩子都送到棠外,我覺得他們選擇的一定沒錯,就跟著來了。」來自宜賓的詹瓊女士,擇校就靠「隨大眾」!

沒有考察,沒有諮詢。2015年她的孩子順利通過棠外小升初面試,正式加入棠外。

但她沒想到,「棠外會把教育做得如此好,每一處細節都是一個感動點。

分層教學,棠外老師很用心

對詹瓊來說,這也是棠外初中教學最迷人的地方。「他們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水平等自主選擇,通過分層教學形式讓每個學生都能根據需求隨時調整學習內容,教學內容做得很精準,很踏實。」

學習主動性增加了。

來到棠外以後,我發現我家女兒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更加高了。我覺得棠外的老師很有魔力。老師很會在學習上調動她的興趣點,讓她自己對學習產生興趣。

而這種興趣,一直延續到宋鈺林的高中學習中。

感動這裡的老師,做教育很用心。

在宋鈺林初三畢業時,詹瓊才在孩子班主任的桌子上偶然發現了一本厚厚的「交流心得」。

「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她老師給她的回覆。有學習上的、生活的、心理疏導的……一般都是我女兒問問題,老師在下面回復,每一次回復都有一千字左右。也正是因為看到了這本日記式的交流,我才發現自己做母親的有多粗心,甚至沒有發現孩子情緒上的變化,更別說給她提供幫助。

而老師願意花休息時間給孩子回復問題,並且回復了厚厚一本……我當時看到眼淚就忍不住留下來了,我覺得這裡的老師太偉大了。」

一體制教學,棠外獨有魅力。

這樣的感動,一直延續到棠外高中。

「我家孩子直升到了高中,有的初中知識點沒有學透徹,他們初中的老師還會再來進行一對一的免費輔導。」詹瓊說,「這就是棠外一體化教學的魅力。這裡的老師從來不說我把這屆學生送走就沒事了,他們更像是隨時待命,只要學生有需要,他們就挺身而出。」

有初中老師開導高中學生,有初中老師再次給高一學生答疑解惑,有初中老師和高中老師一起攜手為學生訂製發展規劃,有高中老師不斷找到初中老師了解學生情況……

正是因為一體化的教學優勢,讓老師對學生多了一份了解,從而高中教學也更順暢。

「所以他們學生和老師之間關係好得很,有什么小秘密她不和我說,但是會和老師說。可能我對孩子的認識,還沒有學校老師清楚。」詹瓊嘴上略吃醋,但心底卻很溫暖。

如今她的孩子在棠外讀高二,單簧管是表演文憑級,古箏是十級,學校大大小小的活動都喜歡參加,在外面也從來從不上補習班,即使如此文化成績依舊很剛,長期保持年級前列。

「我覺得她努努力能夠考上清華北大,退一步復旦人大也沒問題,但是她已經定好目標要上北京師範大學了。她想當老師,想做一名像棠外老師這樣,能夠影響學生成長的老師。」詹瓊說。

「五年了,我感覺棠外一直愛著我們,所以我們也愛棠外。這裡就是孩子的第二個家。」

這就是細膩的棠外、人文的棠外、風采不凡的棠外,這裡的魅力,讓詹瓊從此變成了棠外鑽石級的宣傳家,不斷向身邊朋友們推薦著這所優質的學校。

棠外,細節之處更溫暖。關於這裡的教育細節,我們下一篇接著請家長來講述「棠外那些人那些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vWAW33IBd4Bm1__YVt3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