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陽革命火種,不得不提這位名叫鄧赤中的烈士

2019-11-29     仙桃日報

「他的遺骨,還是我們村裡人一起轉移到紀念碑下的。」11月8日下午,摸著鄧赤中烈士紀念碑,51歲的張溝鎮新華村黨支部書記鄧先仿清楚地記得本家祖父的生平事跡。

鄧赤中烈士紀念碑坐落在新華村二組的一塊田地上,張溝鎮將紀念碑周邊3畝地進行硬化,作為陵園。鄧先仿介紹,每年有大量學生和市民前來祭奠,仙桃鄧氏家族也以此為中心,每3年舉辦活動,緬懷先烈。在離新華村10多公里外的鳳凰村三組,鄂中特委舊址靜靜坐落。這是鄧赤中曾戰鬥過的地方,白牆黛瓦的平房似乎訴說著那段烽火歲月。

沔陽革命火種——鄧赤中

鄧赤中,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隨父讀書,1921年,到武漢省立二中就讀。求學期間,接觸到一些共產黨人,常去聽董必武、惲代英的演講。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改名「赤中」,意在「赤化中華,解放全人類」。

  1924年2月,與婁敏修、許栩等8人返鄉,在沔城東嶽廟秘密建立沔陽縣第一個共產黨小組。同年,成立「沔陽縣平民教育促進會」,被選為會長,主編《平民教育》刊物,撰寫《平民千字課本》,創辦平民學校。

  1925年末,中共沔陽縣委成立,任縣委宣傳部長。1926年11月,他在白廟主持召開了有上千人參加的沔陽縣第十區(即張溝)農民協會成立大會。會後,舉行聲勢浩大的遊行。所到之處,土豪劣紳聞風喪膽。

  1927年,蔣汪合流後,中共湖北省委派肖仁鵠到沔陽組建鄂中特委,肖任書記,鄧任委員兼沔北區區委書記。隨後組織暴動隊員參加了9月10日的戴家場暴動。戴家場暴動後,中共沔陽縣委在白廟召開黨員大會,討論全縣暴動計劃,大家推選鄧赤中為暴動總指揮及沔陽縣委書記。

  年底,指揮暴動隊攻打沔城,砸開牢獄,救出婁敏修等90多位同志,並處決了反動縣長鬍寶琛。

  1928年初,鄧赤中、婁敏修同周逸群、賀龍在監利朱河舉行會議,將大部分武裝力量交給了賀龍新組建的工農革命軍。鄧赤中則領導剩餘的武裝隊伍,組成鄂中游擊隊,在沔陽一帶開展游擊戰爭。

  同年8月,由於叛徒告密,設在白廟的中共沔陽縣委機關被破壞。鄧赤中不顧個人安危,隻身赴白廟了解情況,處置叛徒,不幸被叛徒所拘。隨後被反革命分子用槍押到東荊河邊,逼他投水自盡。他毫無畏懼,坦然地對敵人說:「我死何足惜,但『共產黨』三個字你們要記得!」鄧赤中犧牲時年僅24歲。

「革命烈士們的業績,鼓舞著我們永遠前行。」為了緬懷鄧赤中烈士,2005年元月,市委、市政府在烈士故里立起烈士紀念碑。2006年4月,民政部門聯合新華村全體村民,將葬在新華村六組鄧赤中家老台基自留地的遺骨轉移,安葬在紀念碑下。

記者採訪中,新華村百姓希望,能夠完善紀念碑周邊設施,讓先烈的革命事跡更好地被後人銘記和傳承。

(文、圖/記者 謝伯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uxtitm4BMH2_cNUgG8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