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先人 重於心勝於形

2020-03-30   江海明珠網

又是一年青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在這慎終追遠、緬懷先人、寄託追思的時節,適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多地發布2020年清明節「文明祭掃」倡議書,倡導群眾文明、節儉、綠色、安全祭掃,通過現代文明祭祀方式懷念逝者。

禁止聚集性公祭、預約登記、分時限流、代為祭掃、網上祭掃……受疫情影響,今年江蘇的清明節更注重理性追思、文明祭掃。

「油傘遮雨紙錢揚,哀思裊裊飄遠方。」作為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清明節祭掃歷來頗受中國人重視,百姓對於清明節祭祀親人更有著濃烈的願望和訴求。過去,不少人會通過放鞭炮、燒紙錢等方式表達對先人的緬懷之情,然而,這種祭掃方式帶來的問題已經日益凸顯,比如破壞空氣品質、威脅消防安全等。同時,國內疫情雖得到明顯控制,但外防輸入依舊形勢嚴峻,傳統的祭掃方式容易出現人群聚集現象,增加了聚集性感染的風險。

傳統節日之所以有強大生命力,在於其能與時俱進,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傳承方式。在現代文明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可以用於表達心情的方式越來越多,鮮花祭掃、網絡祭掃、居家祭掃等都是很好的選擇。飛速發展的網際網路技術也給文明祭掃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通過微信、網絡等平台,開展「雲祭掃」,為逝去的親人獻上一束鮮花,點上一支蠟燭,寫下自己哀思。從疫情防控的角度來看,改變祭掃方式是為了公眾的健康安全,而從文化習俗的衍變來看,這不失為一次傳統習俗與現代文明的融合,並以此形成新的模式之契機。

緬懷先人,心勝於形。清明節祭奠的核心點在於表達對先人的敬仰和緬懷之情。事實上,紀念親人,不一定要讓煙灰飄散,也不一定要讓火苗跳躍,我們更應該讓思念在心頭燃燒。慎終追遠,重在用心,貴在真誠,並不一定依託於儀式,也不在乎距離的遠近,只要內心虔誠,將感恩與思念銘記於心,便是對親人最好的懷念。清明節,最重要的是明白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真正價值,並將優秀家風代代相傳。

清明祭掃是為了弘揚孝道,須知「祭而豐不如養之厚;悔之晚何若謹於前。」在懷念逝者之時,善待健在的老人,使其頤養天年,是對孝道最好的傳承。總之,清明祭掃需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內心的真誠與對孝道的傳承。

別樣清明一樣情。在這個特殊的清明期間,讓我們懷念先人的故事,敬仰先人的品德,秉承先人的遺訓,傳承先人的精神,用齊心戰疫情、文明祭故人的實際行動,共克時艱、告慰逝者!(沈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