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腦出血的非手術治療

2019-08-13     首醫大三博腦科醫院

案例分享


患者,男性,75歲,以「突發眩暈7天」為主訴入院。

入院前7天,患者情緒激動後出現持續性頭暈伴噁心嘔吐,次日該症狀未緩解,於是就診某市級醫院。CT檢查提示:左側小腦出血,出血量約14ml,血壓異常升高,腦幹受壓。脫水、降壓對症治療後,患者表現煩躁不安,且意識障礙進行性加重,時有嗆咳、咳嗽。

5天後為進一步治療轉診福建三博福能腦科醫院。入院查體:血壓76/45mmHg,心率112次/分,意識水平低下(淺昏迷),瞳孔直徑1.5mm,光反射弱,壓眶反應遲鈍。頭顱、肺部CT平掃以及血生化檢查後,考慮患者為:左側小腦出血,高血壓病(3級,極高危),肺炎,壓瘡,休克(多種原因),慢性腎功能不全。頭部CT示:小腦左後前下出血、腦幹受壓。

鑒於以上變化,分析病人的風險有:隨時有腦疝所致的呼吸心跳驟停;誤吸所致的吸入性肺炎、感染敗血症;營養能量不足所致的嚴重代謝性酸中毒。

為此我們制定以下方案:

用白蛋白脫水降顱壓、避免腎功能損傷;給予多巴胺提升和維持血壓、監測血壓(因為病人有高血壓史,一旦去除導致低血壓的因素,血壓又可回升,可致血腫擴大);腸內營養支持、避免誤吸所致肺部感染、避免代謝性酸中毒;積極、強化抗感染、控制高熱,進而避免顱內壓升高。

入院時

治療後

一周後,患者神志清楚,對答切題,無發熱,無明顯頭痛,有輕微頭暈症狀,無噁心嘔吐,無肢體無力,無飲水嗆咳。經過半個月治療,CT提示血腫基本吸收,目前患者已順利康復出院。

專家介紹



吳鋼

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國家衛計委腦卒中防治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家衛計委腦卒中防治專家委員會血管超聲專業組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卒中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福建省海峽醫藥交流協會神經病學分會會長;福建省海醫會帕金森及運動障礙病學組組長;福建省海醫會卒中高血壓組組長。

專業特長

擅長帕金森病的診斷與鑑別診斷,熟悉並掌握不同時期和各種類型的帕金森病的藥物治療和DBS術後的程控,熟練掌握帕金森病的藥理學基礎並發展和改進藥物治療的方法,主導建立帕金森病的治療團隊。

證實了腦出血急性期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系統的應激與腎素-血管緊張素的應激存在和應激時間差;血壓控制不良有關,擅長高血壓的管理。

擅長重症肌無力、格林-巴利綜合症的診斷與治療;對新型隱球菌性、結核性、化膿性腦膜炎、神經梅毒、自身免疫性腦炎、神經系統萊姆病的診斷與治療等。

論著與獲獎

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發表論文50餘篇,參編 《腦血管病理論與實踐2006》、《腦血管病理論與實踐2007》。以第一作者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一項,參編 《腦血管病理論與實踐2006》、《腦血管病理論與實踐2007》。以第一負責人獲國家十一五重大支撐項目一項,福建省廳級科研資助項目5項,廳級推廣或資助項目2項,以第一作者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一項。2010年被選為南平市3.23慘案搶救小組核心成員,並獲南平市政府頒發的二等功榮譽證書。

微刊編輯:謝欣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ul4RkGwBvvf6VcSZ81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