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商擔心的事已發生?樓市最大「財神爺」沒了,1萬億不翼而飛

2020-01-11     藍白觀樓市

都說房地產是個水池子,需要有資金源源不斷的流入,開發商才能獲得充沛資金拿地、蓋房子,房產才能不斷升值,「擊鼓傳花」的遊戲才能一直玩下去。

因此,房地產既不是製造業,也不是實體經濟,更不是高科技和新經濟,本質上,就是一個靠槓桿驅動的資金密集型行業,金融屬性遠大於自住屬性。

數據顯示,1998-2018年,20年的時間中,全國均價從1854元上漲至8542元。

從2004-2017年,13年的時間,我國個人購房貸款餘額從1.6萬億元增至21.9萬億元,增幅達13.7倍。

正是有了這些資金充當「水龍頭」,開發商才有錢去囤積土地儲備,從一二線到三四線四處蓋房,如今房地產年銷售面積17億平米,年成交額達16萬億,與源源不斷的「水源流入」有密切關係。

然而,到了2020年,地產商最擔心的事已經發生了,樓市開始逐步「抽水」,資金面捉襟見肘,開發商因為最大的「財神爺」沒了。

1,房地產信託規模大幅萎縮。

據某信託金融研究院發布的最新報告,2019年第四季度房地產信託募集資金1410.62億元,環比下滑26.43%!

此外,從2019全年來看,行業投向工商企業和基礎產業規模占比顯著上升,投向房地產的規模占比已從一季度的15%左右降至四季度的10%以下。

該研究院研究員喻智認為,在強監管趨勢下,2020年的房地產信託業務或將繼續萎縮,預計2020年的房地產信託增量規模預期下滑幅度在15%-20%之間。

2,房地產信託有多重要?

經濟學家沈建光曾說過:主要信託的資金去向,接近20萬億(一半左右)流到房地產,還有20%左右流到金融,這部分可能也是進入私募,最終也是進入房地產。

真正跟實體企業有關的,也就是20%左右,能進入工商企業的資金連10%都不到。

換句話講,10萬億的信託流向了樓市,還有5萬億通過金融、私募渠道繞道進入房地產,信託可以成為房地產最大的「財神爺」。

尤其是現在的市場,不少跟銀行打交道的朋友應該了解,連個人房貸都很難,更別提開發商了,很多地方開發貸也做不了。

上市房企發公司債也沒那麼容易,有的票面利率直接飆到了10%以上,很多房企只能把信託看成是最後的「救命稻草」。

而根據中國房地產報在1月10日的報道,《2019年四季度集合資金信託統計報告》顯示,信託行業在史無前例的強監管氛圍中資產規模從22萬億回落至21萬億元。其中,2019年四季度房地產類信託規模占比28.89%,環比減少8.61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地產商最看重的資金來源里,1萬億元「不翼而飛」了!

事實上,樓市「抽水」的趨勢早已出現。

據公開信息統計,2019年以來信託業已收到近40張罰單。超過20家信託公司被罰,約占全部信託公司數量的三分之一。

多家信託因為「信託資金違規用於房地產開發企業繳交土地出讓價款、違規投向四證不全的房地產項目、違規向不具備二級資質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提供融資」等原因被罰。

從時間軸來看,監管的表態異常密集。

2019年5月,銀保監會下發23號文,明確要求商業銀行、信託、租賃等金融機構不得違規進行房地產融資;

7、8月份連續對房地產信託、銀行機構進行整治約談,同時對開發貸、境外債等多種融資方式進行進一步限制;

8月底,銀保監會公布在32個城市開展銀行房地產業務專項檢查的通報,對中小銀行違規為房地產項目提供融資進行了批評。

而在2020年1月4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直接定調2020年房地產市場的資金面,其中明確提出:銀行保險機構要落實「房住不炒」的定位,嚴格執行房地產金融監管要求,防止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上文提到,專家預計今年房地產信託規模會繼續下降近20%的幅度,也跟目前的調控環境有關,雖然各個城市在放鬆調控,央行又出手降准,包括11月份5年期LPR也有所調降,但是,只要銀保監會的表態依然從嚴,信託這個「房地產財神爺」就不可能會延續以往的高速增長。

對購房者來說,這個消息有什麼影響?

1,不要碰經營槓桿率高的房企。

最近幾年,不少開發商因為高速周轉、拿地擴張,財務狀況異常吃緊,經營槓桿率高企,尤其是那些前幾年在三四線城市大肆囤地捂盤的開發商,包括一些執著於「造新城」、「造高樓」和併購的房企,現金流是他們共同面臨的問題。

假如信託不再「接濟」這些開發商,情況好一些的,還能夠靠降價促銷,加速回款來渡過難關,槓桿又高、降價還賣不動的房企,2020年務必要遠離。

2,認清房住不炒的大勢,理性購房。

從2017年至今,「房住不炒」這個理念,每年都要提及,到今年已經是第三年了。

值得注意的是,自從提出這個理念後,2018、2019連續兩年,房價上漲的時間越來越短,漲幅也越來越小,不少城市持有房產已經出現了「虧錢」的效應。

如果考慮到樓市最大的「資金來源」在今年繼續減少,也就意味著,2020年的房價會繼續維持在一條穩定的「水平線」上,買賣房產賺差價已經行不通了,現如今買房,必須堅持「理性」+「自住」的思路才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u_CWmm8BUQOea5Owj_i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