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到了,九月還會遠嗎!賴在爸媽懷裡的小毛頭終於要上幼兒園啦!
然而期盼解放的老母親們此時又陷入了深深的擔憂中,自家的「土皇帝」去了幼兒園能適應嗎?娃不願意去幼兒園咋整?……
毛主席說得好:「不打無準備之仗!」其實,只要掌握正確的戰略,順利入園so easy,媽媽再也不用擔心娃不愛上幼兒園啦!
今天給即將經歷入園大關的你們,免費贈送三招錦囊妙計,都是我當年送鹿鹿入園前做的功課,親測有效~
第一計:知己知彼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入園前,我們必須在知己(了解自己孩子)的同時,幫助孩子知彼(熟悉幼兒園環境),掂量清楚自家娃的自理能力,才能在入園前進行針對性訓練。
而帶孩子熟悉幼兒園環境,可以最大程度地消解TA初入園的陌生感和緊張感。
下面的入園小測試,大家可以對照著自家娃衡量一下:
TA能用勺子自己吃飯嗎?
TA能明確的表達「餓了」、「飽了」、「口渴」的概念嗎?
TA能在大人的幫助下自己穿脫鞋襪、衣服、褲子嗎?
TA能自己上廁所嗎?或者準確地向大人表達自己想上廁所的意願?
TA有歸位意識,會自覺把用過的東西放回去嗎?
別人對TA說話時,TA能夠做出回應嗎?
TA的情緒能長時間保持穩定,不會輕易因為小事而大哭大鬧嗎?
TA能夠以簡單短語配合手勢,表達自己的想法嗎?
TA有一定的安全意識,能在大人的提醒下不做危險動作嗎?
TA能按時起床、睡覺嗎?有堅持午睡的習慣嗎?或者不愛午睡,但能保持安靜不吵鬧嗎?
如果你的孩子有一半以上都能做到,那恭喜你!你家娃基本上達到入園標準啦!
沒達到也不要慌,對照後文的「培訓」方法,照樣解決孩子「入園難」的問題。
知己之後,咱們就要開始知彼了:
第一步:實地勘察
在招生季時,有些幼兒園會設立專門的開放日,有些幼兒園會允許家長在諮詢時參觀,這是帶娃熟悉環境的好時機!
鹿鹿入園前,每個參觀機會,我都不放過。從大門口開始,我就不厭其煩地為他介紹,「這是操場...這些滑滑梯、蹺蹺板都是小朋友們可以玩的...這是教室……」
鹿鹿膽小,第一次去幼兒園時,躲在我身後偷偷地看。我蹲下身子,引導他用小手摸一摸,碰一碰,告訴他這是安全的,是專門為小朋友建造的。
幾次後,他就敢自己爬上爬下地玩了。
在不打擾正常教學秩序的情況下,可以帶孩子圍觀幼兒園的上課情況,讓TA感受課堂氛圍。
盥洗室、午睡室、洗手間這些地方一定要帶孩子去看,鼓勵孩子自己洗洗手、上廁所。
實地勘察、親身感受,才能讓孩子對幼兒園有明確的概念,知道要在幼兒園裡做什麼,幼兒園能帶給他怎樣的快樂。
也可以經常帶娃到幼兒園附近遛彎,讓TA聽聽幼兒園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多刷「好感度」。
第二步:認識老師
報名後,一般都會知道孩子的老師是哪位。有機會的話,可以帶孩子去認識一下未來老師。
這時,咱們不用急著向老師「推銷」自家娃,可以隨意地跟老師聊聊天,問問老師的教學規劃、第一天入園要帶什麼、有沒有好繪本推薦……
重要的不是聊天內容,而是讓孩子切身感受到老師的溫和親切。
第二計:生理戰
熟悉環境後,就得開始攻克生理難關了!
要知道,在幼兒園,娃的吃、喝、拉、撒、睡,都要變得有規矩起來,基礎生理技能必須有。
第一:制定時間表
為避免早起如打仗的混亂,可以提前按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制定家庭時間表。
以到園時間推算起床時間,並要求孩子在起床後多長時間內完成洗臉、刷牙、穿衣服等動作。
三餐時間也可以按幼兒園的規定時間來,把中間的大塊時間做個簡單規劃,什麼時候畫畫,什麼時候看繪本,讓孩子提前適應幼兒園的節奏。
第二:自主進食
孩子都要上幼兒園了,還喂飯?
那不行!入園前,要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不管吃多吃少,家長不要插手。吃飯時,電視什麼的全關掉,讓孩子只專心吃飯。
一開始肯定不適應,如果磨磨蹭蹭不肯吃,那就給他一段固定吃飯時間,超時了就收掉飯碗。餓一頓真的沒什麼!
第三:如廁訓練
大多數孩子在2歲左右都會開始如廁訓練,入園前孩子需要做到兩點:
能向大人明確地表達他想大/小便的意願;
能自己穿脫褲子。
如廁訓練時,家長可以示範給孩子看,上廁所要做什麼動作,孩子的褲子選擇易穿脫的鬆緊褲。教會孩子在肚子不舒服時跟老師舉手示意。
第三計:心理戰
幼兒園不比在家裡,老師和小朋友們可不會對TA的撒潑打滾妥協。
打好「心理戰」,才能減輕孩子入園後產生的落差感。
戰術1:角色扮演,藉助繪本
在孩子對幼兒園有了大體印象後,戲精爸媽就可以上線了。角色扮演遊戲是還原幼兒園上課場景的最好方法。
遊戲開始前,可以做做功課,看一些網上的幼師公開課,模擬上課的大致流程做遊戲。
小班上課時長約15分鐘,因此一輪遊戲可以設置在10-15分鐘之間。角色扮演時,告訴孩子想上廁所、想喝水都得先告訴老師,不能隨意跑動。
一開始,我扮演老師,鹿爸和鹿鹿當學生。玩過幾次後,鹿鹿也能一板一眼地當老師了!
這種浸入式體驗,能讓孩子對「上課」這個生疏的概念有切實感知。
要知道,對於3歲左右的孩子來說,老老實實坐15分鐘真的很難!提早讓TA有心理準備,入園後才不會「坐不住」。
如果家長沒有時間精力陪孩子玩角色扮演遊戲,那麼藉助繪本也是一個好方法。
像《向幼兒園前進·小雷歐》、《我愛幼兒園》、《湯姆上幼兒園》、《幼兒園的一天》等書,都是不錯的選擇。
戰術2:學會溝通
跟陌生小朋友打交道,也是入園的一大挑戰。幼兒階段是社會交往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入園前咱們必須讓孩子掌握一些「交際」技能。
- 禮貌用語
沒有人喜歡跟粗魯的孩子一起玩,培養孩子禮貌用語要貫徹到生活中各方面。家長言傳身教,孩子才能有樣學樣。
從鹿鹿兩歲起,我就有意識地在對話中增加禮貌用語:
「鹿鹿,請你幫媽媽把這個扔到垃圾桶里好嗎?」
「早上好,鹿鹿!」
自然而然,鹿鹿說話變禮貌了。
教會孩子禮貌,才能讓TA明白自己與小朋友之間是平等的,更有利於TA的情緒管理。
- 溝通技能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幼兒園聚合起來的小小人兒們,也是一個小江湖呀!想讓自家娃在幼兒園擁有小夥伴,溝通技能少不了。
鹿鹿有個毛病,不願開口說話,想要什麼都是用手指,再配合他的哼唧聲讓大人理解。
這種獨特的表達方式,幼兒園的小朋友可看不懂。意識到這點後,我和老公都開始裝模作樣,假裝看不懂鹿鹿的意思。
「鹿鹿,你要什麼?說出來,我看不懂的」,幾次後,鹿鹿就能磕巴地說出來「我想……」了。
除正確的用語言表達需求外,孩子也要學會用語言表達不滿。
「我不喜歡這樣」、「你這樣讓我不舒服,請停止」,小朋友之間發生衝突在所難免,讓孩子學會表達不滿,才能有效遏制衝突升級。
戰術3:理解分享
幼兒園裡,一切設施都是公用的,必須跟小朋友們一起玩,這個概念要讓孩子在入園前明白。
萬能的角色扮演這時又能用上,父母扮演小朋友,跟孩子一起輪流玩玩具,事前規定每個「孩子」玩多久,時間到了就必須交給下一個小朋友。
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舉辦玩具分享會,邀請鄰居家孩子帶著玩具過來玩,讓孩子們在分享交換中感受樂趣。
除了三大計策外,物資水平也得跟上!
準備入園物品時,一定要讓孩子參與挑選,被子枕頭的花色、書包的款式、水杯的顏色……在質量過關、產品安全、價格能承受的條件下,都買孩子最喜歡的。
還可以讓孩子在自己的幼兒園專屬物上貼名字,增強儀式感。
龍應台說: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孩子踏入幼兒園,是他開始遠大行程的第一步。我們不必傷感也不要焦慮,只需做好一切準備,讓孩子自然地、開心地進入人生新階段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