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明星+IP」成低票房的背鍋俠,到底掩蓋了哪些問題?

2019-09-30     艾維電影

一提到「流量明星和IP」,不少觀眾眉頭一皺,脫口而出「爛片」!其實不然,對一部電影來說,這樣的宣發套路與成敗無關,卻與質量有關。

要不然《復聯4》那麼大的IP,那麼多一線明星,照樣成為2019全球票房最高的電影。同樣,《誅仙1》票房不俗便說明這一點。

而要真正發揮出兩者的功效,這就需要影片宣發團隊把流量明星和IP自帶的「帶貨能力」釋放出來。

流量明星的作用有多大?

在《上海堡壘》那裡,流量明星不好使,到《誅仙1》這兒,流量明星卻起了關鍵作用。

《上海堡壘》投資3億多,當紅明星鹿晗出演男一號,但票房僅有1.2億,血本無歸,還背上了暑期檔第一爛片的惡名。9月13日上映的《誅仙1》則是情況相反,前期宣傳力度不大的情況下,首日票房達到了1.4億,雖然接下來逐日遞減,但截止到9月25日,票房已達到3.77億。要知道《誅仙1》的製作成本僅有5000萬元。

圖片來源於網絡

很多人把《誅仙1》的成功歸結為「流量明星的帶貨能力」,從影片的市場表現上講是成立的,畢竟男主肖戰和女主孟美岐都是2019年最火的明星。

《誅仙1》的導演程小東最引以為豪的是選了肖戰做男主。早在《誅仙1》選角階段,肖戰還是名不見經傳的「X玖少年團」成員,作品寥寥無幾。誰知今年夏天《陳情令》熱播把肖戰推向了流量明星的高度。一個普通的決定卻給影片帶來了不一樣的命運,這其中帶有運氣的成分。

彼時,《誅仙1》押寶在101女團成員孟美岐身上,孟美岐是95後,她背後是強大的90後、00後粉絲經濟。只不過肖戰意外走紅後,讓影片增加了一大籌碼和亮點。《誅仙1》賺了!

所以,影片也及時做出了調整。先是改名,由《誅仙》改為《誅仙1》,把續集提上日程。有意思的是,影片最初的名字就是《誅仙1》,片方一開始是要拍出一個系列,但今年年初《誅仙I》殺青時,名字則變為《誅仙》,很可能發現市場有變化,片方失去拍系列電影的自信,但顯然改回《誅仙1》說明了片方的心態又有了變化。就是重拾了「流量明星+IP」帶來的自信。

肖戰和孟美岐的粉絲亦是相當給力。早在9月13日影片上映前,粉絲們已在網上為《誅仙1》搖旗吶喊,讓影片未映先熱。忠誠的粉絲還籌劃了多城的包場電影,肖戰的粉絲44座城市城包場,孟美岐的粉絲52包場。首日1.4億的票房,粉絲們是中流砥柱,貢獻了真金白銀。

只是接下來粉絲熱度一過,票房大幅度下滑,此屬正常。依靠流量明星成就一部電影純屬偶然,帶有運氣的成分,口碑和質量才是關鍵。

流量明星也有1+1>2的特殊功效

這幾年,流量明星×進口大片,這個看似「不著邊際」的組合,正成為進口電影叩開中國市場大門的常用套路。

2015年,迪士尼為《星球大戰:原力覺醒》請來了鹿晗,作為中國的「官方大使」;2016年華納兄弟出品的《蝙蝠俠大戰超人》請來李易峰;2017年二十世紀福斯出品的《王牌特工2》請來王俊凱;2017年派拉蒙影業出品的《變形金剛5》請了張傑……這些明星為進口大片帶來了不少熱度。

比較明顯的例子是真人版《獅子王》。今年7月12日,迪士尼年度大片《獅子王》全球首發,搶先一周登錄中國院線。宣傳發行的流量套路再次上線,7月10日,釋出「蔡徐坤×獅子王」的新浪微博移動端開屏圖,開啟流量明星宣發模式,引發輿論爭議。

《獅子王》劇照

此外,片方邀請蔡徐坤、李易峰、羅志祥等當紅明星,參與「像辛巴一樣勇敢成長」的微博話題討論,分享他們各自與獅子王「辛巴」的成長故事。在流量加持下,熱度迅速提升,影響力輻射人群擴展至部分潛在觀眾。最終《獅子王》票房達到8.3億,雖不及北美市場,但絕對是不錯的成績。

流量明星自帶粉絲基礎,對於進口大片的傳播極其有幫助。所以不少進口大片選擇流量明星配音、唱主題曲或者觀影大使。

於電影口碑而言,流量明星加盟電影宣發,如果營銷策略與電影主題不匹配,則容易導致口碑差評。比方,2018年漫威十周年慶典,因電影宣發方的操作失誤,邀請眾多明星加盟,活動主題卻並未聚焦漫威IP本身,同時爆出壓縮影迷門票等事件。本是讓明星帶來熱度,卻不曾喧賓奪主,遭致漫威粉絲強烈不滿。

IP功效如何盡情釋放?

前幾年,國產電影熱錢滾滾時常用的套路是流量明星+IP,有一小部分電影成了,比方鹿晗和井柏然主演的《盜墓筆記》、吳亦凡出演的《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等,但絕大多數電影都淪為炮灰,口碑票房皆失利。

相比之下,好萊塢電影票房較高的大都改編自成熟的IP,像漫威電影和DC製作的電影,都是出自成熟並且著名的IP,還有美國的「國民神話」《星球大戰系列》,也是出自於一個不同凡響的IP。日本電影也是如此,像每年都在中國悄悄掙錢的《柯南》和《哆啦A夢》,亦是出自IP。

可見IP本身對於影片成功來講是十分重要的,但真正發揮IP的正面作用,關鍵是怎麼做了。

《復聯4》、《蜘蛛俠:英雄遠征》是正面例子,把IP功效盡情釋放,而《誅仙1》則是一個反例。

圖片來源於網絡

《誅仙1》的IP 足夠大,改編自同名小說。原著小說《誅仙》可是21世紀以來最具號召力的玄幻作品之一,被業界奉為內地仙俠小說的開山之作之一,並與《飄邈之旅》《小兵傳奇》並稱為「網絡三大奇書」,被網友尊稱為「後金庸時代武俠聖經」。

《誅仙》不僅是一本優秀的奇幻小說,還是這個時代的書籍,成千上萬的書迷(多指80後、90後)讀著它長大,和書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所以當小說改編成電影,並且在大銀幕上上映時,書迷們是抱著激動的心情去觀看的。影片觀眾的年齡層也驗證了這點。根據燈塔數據專業版,《誅仙1》25-35歲的觀眾占比35.1%。

但是《誅仙1》的宣發方並沒有充分利用其IP的影響力。電影上映前,《誅仙》的宣發團隊並沒有做大量的宣傳工作,也沒有針對讀者粉絲做相應的活動,這樣做等於直接摒棄一部分市場。想一下2016年的電影《魔獸》,根據著名遊戲改編,其宣發團隊對於中國遊戲迷的的呼喚可謂不遺餘力,不僅選在和美國同日上映,主創更是親自來華,展開了鋪天蓋地的宣傳,不少影院舉行了cosplay的活動,讓《魔獸》成為不得不看的遊戲電影。當年,《魔獸》在中國的票房是14.72億,比美國市場要好,主要原因是宣發團隊把《魔獸》固有的粉絲吸引進來。

可以說,IP雖好,但依然需要宣發方的重視和積極推廣。

電影離不開「流量明星和IP」,觀眾對此有天然的趨近力,從這一點來看也為影片的票房打下了基礎,同樣,影片的宣發也要圍繞這一核心競爭力。但,同樣應該明白「流量明星和IP」與票房未必是相等關係。影片本身的質量和宣發團隊的智慧才是最重要的。

想要了解更多電影方面資訊詳情,搜索作者微信公眾號「艾維電影」或者微信號film186」!精彩內容與你共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uSg0km0BMH2_cNUgKzm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