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健康
一切為了人民健康
一切為了人民幸福
關注
近來,張女士總是覺得有發燒,體溫常在37.6度左右,而且反覆發作,經常有這樣的現象出現,通過中西醫各種服藥治療仍不見好,每天的低燒狀態還是時隱時現,體溫時高時低。
經過囗腔檢查後,醫生建議張女士拔除左下的幾顆殘牙根,釆用微創無痛式為張女士進行了手術。神奇的是,拔出殘牙後,困擾張女士多時的低燒現象再也沒有出現,身體也沒有再出現不適。
解決爛牙為何就能解決患者長期發燒問題呢?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穗華口腔醫院院長賴仁發教授指出,患者長期發燒37度多,可能與她多顆牙齲齒殘根有關。因為齲齒是細菌性疾病,可以繼發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頜骨炎症。齲齒的繼發感染可以形成病灶,爛牙成了細菌儲藏室,容易引起疾病的反覆發作,還可以形成全身其他疾病。
齲齒首先可引發牙髓炎導致牙痛,遇到冷、熱、酸、甜刺激時會感到牙齒疼痛,臨床檢查可見牙齒上有洞形成,呈黑褐色。此階段若不治療,齲洞會逐漸加深,累及牙髓,引起牙髓炎,這時可出現自發痛,還可引起同側頭痛,患者坐臥不安;牙髓炎若不及時治療,會引起根尖周炎;炎症繼續向牙根方向發展引起根尖周炎牙根部腫痛,牙齒鬆動,嚴重者面部腫脹、發燒、張口受限,細菌入血甚至可引起菌血症而危及生命。
乳牙齲病不及時治療,可逐漸發展為嚴重的根尖周炎,會引起發育不良,如果乳牙因齲壞早失,不但會影響恆牙的如期萌出,還會導致恆牙的排列紊亂,引起牙頜畸形;引起胃腸疾病。恆牙因齲壞早失,缺牙數多,會影響嚼碎食物,必然會增加胃腸負擔。
嚴重的齲壞導致的殘冠、殘根刺激周圍的軟組織等,可以引起潰瘍糜爛甚至癌變。此外,齲齒病灶可引起虹膜睫狀體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腎炎、風濕性心臟病或病毒性心肌炎、全身疼痛等。
天天刷牙為何還長齲齒
齲齒的形成有四個因素:細菌、食物、時間和宿主。日常飲食中,澱粉類食物較多,在咀嚼的過程中與唾液作用後會變成糖。現在的食物越來越精細,在進食後特別容易形成軟垢附著在牙齒表面而且難以清潔。口腔里的細菌會在牙齒表面形成菌斑,軟垢中的糖分發酵分解產生的酸性物質慢慢酸蝕牙表面,天長日久就形成了齲齒。
防治齲齒,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口腔清潔,然而很多人刷牙方法不正確,導致牙齒上殘留了不少軟垢。正確的刷牙方法是將刷毛朝向牙齒根部傾斜45度,水平輕輕震顫10次左右然後向上刷,再移動到下一顆牙齒。保證每顆牙內側外側都刷到。
刷牙齒上下咬合面的時候,讓牙刷和咬合面垂直做圓周運動來刷。上下前牙的內側,把牙刷豎起來和前牙內側垂直,下牙向上,上牙向下來刷。
另外,齲壞常常發生在兩個挨著的牙齒之間。想要「面面俱到」徹底清潔牙齒就不能忽略牙與牙之間相接觸的面。可以用牙線剔除牙縫中的食物殘渣和軟垢。剔除之後還要及時刷乾淨。因牙周病導致牙齦萎縮的患者,牙齒的間隙較大,需要用牙間隙刷來專門清潔牙縫。
三類人更要護好牙
美麗牙齒從兒童開始
兒童處於牙齒生長發育關鍵期,也是口腔保健意識形成和行為培養的重要時期。遺傳因素或環境影響,都可能導致齲齒、錯合畸形等。
兒童齲齒的主要原因是多餐,以糖為加餐。再加上不及時清潔口腔,食物殘留導致細菌滋生。若患上齲齒,可導致牙體缺損,咀嚼功能下降,影響兒童營養攝入及生長發育。而且齲洞易聚集細菌,發生齲患可導致恆牙位置異常。
兒童預防齲齒,可減少進餐次數(集中時間吃)、餐後清潔口腔,比如漱口、嚼無糖口香糖、刷牙,必要時做窩溝封閉。
錯合畸形,是指生長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牙齒排列不齊、上下頜骨位置或大小異常等畸形。我國錯合畸形的發生率高達90%以上,若不能及時糾正,勢必影響口腔頜面部的美觀與功能、影響消化,甚至危害身心健康。
正畸治療沒有年齡限制。3~5歲是乳牙列期,可進行牙弓形態不良、不良習慣糾正;6~11歲是替牙列期,可進行個別牙齒擁擠錯位矯正、乳牙早失間隙保持等;12~18歲是恆牙列期,糾正牙列間隙、牙列擁擠等錯合;18歲後,牙周狀況穩定可進行正畸。
老人缺牙怎麼辦
很多老人會出現牙齒崩裂、脫落,甚至滿口無牙的情況,到醫院檢查,醫生通常會問他們想鑲什麼樣的牙。這時許多老年患者會腦袋發懵,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老人鑲牙前應先去修復科對口腔情況進行全面檢查,拍攝口腔X光片,確定剩餘牙齒的去留、治療方案,從而進行完整的修復。
鑲牙主要有活動假牙和固定修復兩種。一般情況下,活動假牙可於拔牙後1~3個月進行。如果患者比較急切,可採用即刻義齒進行修復,拔牙當天即可戴上,過渡性地恢復患者面容和部分咀嚼功能。
修復缺失牙常用的方法有三種。1.活動義齒,就是帶有卡環、支托、基托等部件的活動假牙,常用於修復有多個牙缺失的情況,磨損牙齒少,費用較低,但戴用麻煩,有異物感,口腔衛生保持不好容易損壞基牙。2.固定義齒,將基牙磨除,留出容納義齒的空間,直接將義齒粘固在基牙上,常用於修復缺牙兩側有基牙且缺失牙數較少的情況。患者幾乎沒有不適感,費用適中,但牙體組織的損失比較大。3.種植義齒,在牙槽骨中種入鈦金屬種植體作為人工牙根,再在種植體上做牙冠。不需要鄰近基牙支撐,哪裡缺牙種哪裡,對鄰牙影響很小;但對牙槽骨的條件要求較高,條件太差的無法種植或需要植骨後進行。種植治療的費用相對較高。
患者初戴假牙時,口內常有異物感,唾液增多,甚至噁心、嘔吐,有的發音不清、咀嚼不便,這屬於正常現象,只要堅持戴用,以上症狀可逐漸消失。注意適應期間不宜吃硬食。
戴假牙時,應用手找准位置後再咬合,絕不能用牙咬合就位,以免損壞假牙。摘假牙最好推拉基托邊緣,不要強力拉卡環,以免變形。
如果戴假牙後,有黏膜壓痛現象,甚至出現潰瘍,應複診修改,如不能及時複診,可暫時不戴,將假牙放在冷水中。但在複診前數小時必須戴上,以便能準確找出壓痛點,便於修改。
飯後應取下假牙清洗乾淨後再戴上,以免食物殘渣沉積於假牙,發生齲壞,形成齲齒。睡前應用牙膏或肥皂水將假牙刷洗乾淨,置於冷水中,禁用開水、消毒劑浸泡。戴用假牙後,每隔半年至一年到醫院複查一次,以便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慢病人群當心「不疼的牙病」
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慢病人群更要小心「不疼的牙病」:牙周病。
牙周病是指由菌斑細菌引起的,發生在牙周支持組織的炎症性破壞性疾病。臨床表現為牙齦炎症、出血、疼痛,口臭,牙齒鬆動等。牙周病不利牙齒健康,還可能引發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等。由於其發病隱匿,被稱為「健康的定時炸彈」。
牙周病被稱為糖尿病第六併發症,和單純牙周病患者相比,糖尿病合併牙周病患者的傷口癒合能力差、出血量大、出血時間長。此外,牙周炎患者還是慢性腎病的高危人群,尤其是男性,吸煙、肥胖、患高血壓的人。
合併有慢性疾病的牙周病患者應有意識地篩查腎臟病指標,因為慢性腎臟病發病隱匿,不能被及時發現。同時需要注意以下典型的危險信號:
1.當年輕人出現不明原因的牙周迅速破壞、疼痛,牙周溢膿,並伴有乏力、低熱症狀,應儘早去血液科篩查,這可能是白血病早期信號。2.成年人出現廣泛性牙肉紅腫、流血、牙周溢膿、多牙鬆動,應到內分泌科查血糖狀況,排查是否有糖尿病。3.心血管疾病比如冠狀動脈疾病的危險症狀。4.准媽媽,懷孕前最好做個全面牙周檢查,患有牙周病會增加早產和生育低體重兒的風險。
得了牙周病,越早治療,效果越好。牙槽骨破壞嚴重、牙周預後較差的患牙應儘早拔除,以留存較多的骨量用於種植修復。由於牙周病容易復發,需要定期複查,終生維護。日常生活中,患者可選擇軟毛、小頭牙刷,選擇脫敏牙膏、含氟牙膏、中草藥牙膏、漱口水等。刷牙時應注意掌握刷牙力度,以免對牙齦造成傷害。
(來源:人民健康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