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怎能泄露公民隱私

2020-01-09     閩西日報


近日有網友反映稱,江西贛州市南康區人民政府官網的一些公示中存在泄露公民個人隱私現象。多個廉租住房申請名單和公共租賃住房申請名單,將相關人員的姓名、身份證號及手機號碼等進行了完整公示。南康區城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全部公示是為了保證信息的完整度,以便更好地接受監督。

無獨有偶,海口市瓊山區政府官網最近也發布《財政惠民補貼一卡通發放公示表》,除公布人員姓名、補貼金額外,還公布了公民完整的身份證號碼等。

不可否認,將相關人的姓名、身份證、手機號等相關信息進行全面展示,確實有助於追求信息的完整度和透明度。但身份證號碼屬於居民的重要個人信息,一旦泄露,若被不法分子利用,很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2017年底媒體就曾曝光過官方公示造成泄露隱私現象,國務院辦公廳在印發的《2018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中也明確指出,「要依法保護好個人隱私,除懲戒公示、強制性信息披露外,對於其他涉及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公開時要去標識化處理,選擇恰當的方式和範圍。」對於政府部門來說,保護公民隱私是應盡的法律義務,公示絕非泄露公民隱私的「免責區」。《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明確規定:涉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等公開會對第三方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政府信息,行政機關不得公開。公開個人的手機號碼、身份證號,顯然會對其合法權益造成損害,而不公開這些隱私信息並不會影響到保障性住房申請、財政惠民補貼發放等公共利益,因此並不屬於「予以公開」的豁免範圍。

當然,一些部門擔心重名重姓情況,確實有可能存在。但是,應對這種可能,並不意味著就要讓當事人的信息一覽無餘。事實上,只公布姓名、生日等部分信息,就能避免多數情況下因重名出現的誤會。

就現實情況而言,已有很多地方政府在相關公示上,非常注意公民的信息安全問題,比如紹興市越城區相關公示中,公布了申請人的姓名、生日等信息,沒有公布身份證號和手機號;蘇州房管局的相關公示中,對身份證號和具體住址都做了模糊處理,既一定程度保證了信息完整度,又捍衛了相關民眾的隱私權。

針對「泄露隱私」式的公示,應該從頂層設計上加以規範。為遏制公示泄露隱私現象,一方面需要加強政務公開制度化、規範化,明確公示的具體內容、範圍、程度,列出負面清單,有效防止任性公示、隨意擴大;另一方面,也要從管理上建立管根本、管長遠的體制機制,對於類似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用懲戒產生的震懾作用形成保護公民隱私的共識。

程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u4EhiW8BMH2_cNUg1v8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