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70年!從"兩輪事件"、到世貿規則挑戰,縱觀中國再保險簡史

2019-09-30   保險觀察

明天,就要迎來我們偉大祖國70周年華誕了,伴隨著新中國成立70年的風雨歷程,中國再保險業也共同走過了70年,從最初的磕磕碰碰,到如今已經擁有亞洲第一、世界第八的再保險公司,這段尚未被塵封的歷史,得從1949年說起。

註:再保險也稱分保或"保險的保險",指保險人將自己所承擔的保險責任,部分轉嫁給其他保險人承保的業務。

原保險與再保險的關係

一、國內再保險伊始:"兩輪"事件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尤其是再保險業務,大部分被外商控制。為了發展國內保險和再保險業務,1949年10月20日,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在北京成立,並設置了海外業務室,經營國外保險和再保險業務。

彼時,中國再保險業務沒有一家專業的公司經營,僅僅是由一個部室來承擔,沒想到在這樣的背景下,再保險很快就起到了大作用!

新中國成立後,美國等對我國進行嚴密的經濟封鎖,海、空軍對我國港口和商船進行轟炸,加上國內經濟形勢不穩,不法商人投機逐利,我國經濟面臨十分嚴峻的考驗,缺乏橡膠、藥品、化工產品等重要物資。

其中橡膠的生長環境要求十分嚴格,喜高溫、高濕、靜風、沃土,國內當時並沒有自主的橡膠種植地,需要從國外購買

1950年,我國從國外購買的橡膠等物資,租用巴拿馬籍貨輪"海後"輪運輸回國,途經台灣海峽時,被台灣當局劫掠,損失巨大!不過,由於這批貨物投保有107萬英鎊保額,因為再保險業務的及時分保,損失金額的98%都從國際再保險市場攤回,大大降低了國家外匯補償的負擔。

1963年4月30日,新中國製造的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躍進"輪從青島出發前往日本門司港,航行途中觸礁沉沒。但是由於投保了125英鎊保額,再保險業務及時分保,最終從倫敦市場攤回了104萬英鎊賠款,為國家挽回了83%的財產損失

"海後"輪和"躍進"輪的"兩輪"事件,充分彰顯了再保險的社會穩定器作用,不負"保險中的保險"之名!

二、國內再保險高速發展:法定分保

不過,中國保險業長達20年的"停擺",對國內再保險業務的發展影響巨大。直至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保險業全面恢復,並打破了人民保險公司獨家經營的局面,中國再保險業也重新煥發了生機。

為了促進再保險業務的高速發展,《保險企業管理暫行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先後出台,規定國內保險公司應當將其承保的每筆業務按照規定辦理再保險,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法定分保"

在政策紅利的促進之下,國內保險業和再保險業齊頭並進,迎來了第一個發展的高潮。

1990年之後,我國保險業每年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長速度,市場對再保險業務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僅僅由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海外業務室來經營再保險業務,顯然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了。

1996年,中保再保險有限公司成立,隸屬於中國人民保險集團,標誌著新中國有了自己真正意義上的再保險公司

1998年夏天的大洪災,不少人至今都記憶深刻,當時我還只有11歲,就記得電視新聞里怎麼到處都在發洪水。當時可以用損失慘重來形容,現金賠付額巨大,國際保險史上罕有先例。中保再保險有限公司站出來說,先預付洪災賠款,之後再補齊手續,及時支付了6.89億賠款,發揮了再保險的重要作用。

1999年3月18日,在中保再保險有限公司的基礎上,中國再保險公司成立,不再隸屬於某個公司或集團,具備了完全獨立的法人資格。中國再保險業進入了"國家再保險時代"

三、國內再保險的飛躍:WTO的抉擇

在法定分保的助力之下,國內再保險市場蓬勃發展,也從最初的部室經營發展到了獨立公司,再到獨立法人。

然而進入21世紀,國內再保險卻面臨著時代的抉擇,這個抉擇的契機就是世界貿易組織WTO。

為了更好地與國際接軌,融入國際經濟社會,維護我國的經濟利益,擴大就業機會,中國從20世紀末開始就一直在努力加入世貿組織WTO。

2001年,入世談判迎來了關鍵時刻,作為談判的一項重要條件,世貿組織要求我國法定分保必須在加入WTO的四年內從20%逐年遞減至完全取消

入世,中國再保險將面臨生死考驗。

不入世,國家將失去經濟騰飛的重大機會。

中國再保險面對的這個選擇,其實是時代的抉擇,我們站在時代的岔路口上,如果想順應歷史的潮流,無疑應該選擇加入WTO。

結果我們當然也知道了,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其第143個成員,中國再保險的改革道路也踏上了征程。

2003年,中國再保險公司體制改革,成立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下設中國財產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壽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保險報業股份有限公司、華泰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等6家子公司,產險和壽險分體,再保與直保互撐,以此應對來自世貿組織的挑戰。

應對WTO入世規則的體制改革

到2006年1月1日,法定分保全部取消,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的商業再保險業務總量從入世前的7%,上升到了62%,大大超過了法定分保,國內再保險業務度過了入世難關!

如今,中再集團已經成為亞洲最大、全球第八大的國際再保險公司,並成為了赴香港上市的第一家再保險公司,並在今年以8.65億美元收購了全球性(再)保險公司和特種險專家——英國橋社保險集團100%的股份,這是迄今為止國有保險企業最大跨境主業收購,為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提供更有針對性的產品和保障服務。

中再集團完成對英國橋社保險集團的收購

在"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藍鯨一號"海上鑽井平台等國內重大工程,"東方之星"客輪沉沒、天津港爆炸案等巨災背後,都有再保險提供強有力的風險保障和賠付支撐。

回望70年,從"兩輪事件"、法定分保,再到世貿挑戰,中國再保險的發展從無到有、從小變大、從弱到強,正是我們偉大祖國70年變革發展的歷史縮影。

中國再保險的發展,是依託在中國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之下,沒有這個好的時代,就不會有發展的契機,再保險業如此,其他行業亦是如此,感謝這個時代給予我們的機會!

參考資料:

[1]高星.中國保險報網[N].懷珠韞玉的生命——記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國外業務的開創者劉鳳珠,2018年3月23日

[2]薛媛媛.中國橡膠的紅色記憶[M],作家出版社,2012年12月

[3]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再保險:三次創業,砥礪前行[J].保險理論與實踐,2019年4月期:4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