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學了護理,第一節操作課便講到七步洗手法,每步不少於15秒 總共不少於一分半,接著學習無菌操作,無菌物品和非無菌物品分開放置,無菌操作時不可橫跨無菌區,帶無菌手套時,手套破裂要立即更換新的手套。
進入臨床後,無菌操作無處不在,打針配藥處處講究無菌操作,一不小心就污染了無菌物品。
回到生活中,無菌操作的職業理念也時時刻刻在我的日常中出現, 買瓶礦泉水,我看瓶蓋有無鬆動,瓶口有無裂縫,對光倒置液體有無絮狀物,礦泉水在有效期內可以使用 掏出紙巾我順時針擦拭瓶口 擰開瓶蓋妥妥的喝一口,嗯,放心。
不論在哪裡洗手,我心裡默數時間,每一步按七步洗手法洗手,用流動水沖洗乾淨。接觸日常物品前後我洗手,看見家人指甲長我勸她剪指甲,保持手部衛生,用速干手消毒劑消毒雙手。
打開自己的水杯,杯蓋一定向上放置,不可將杯蓋向下接觸桌面,免得污染杯蓋,吃飯盛飯時手儘量在飯勺遠端,拿碗的手不接觸碗口,夾菜時繞開別的菜夾不要橫跨別的碗盤。
做飯時,刷手,刷手結束,雙手上不過肩,下不過腰 兩側不過腋中線,此頓飯似乎達到了無菌操作。
看到別人的手,首先判斷手部血管是否粗直,針是否好進,穿刺部位皮膚有無破損潰爛,但凡身邊親朋好友的手都被我以護士的專業目光「悄悄」審視過。
身邊人吃藥前,仔細研究說明書想想配伍禁忌,才告知可以吃,喝完糖漿奉勸她不要立即喝水,只要家人發燒,立即給予解衣散熱,給予物理降溫,酒精擦浴,測量體溫超過38.5,才開始用藥。
形容自己夜間睡眠時,都不用「昨晚沒睡好」的語句,似乎像夜班晨交班時,對身邊人說,昨晚間斷入睡,日常書寫更是以一種書寫護理記錄時的方式,於幾點開始,於幾點結束,當家人用十二小時制講時間時,我用二十四小時制。
當家人說用開水燙一下消毒時,我說用開水煮,當家人講乾淨時,我說無菌,當家人講消毒時,我說滅菌。
生活中處處是護理職業的縮影,不知道作為護士的你,生活中是否也中了護理的毒?
來源:護士網
想了解更多資訊,歡迎關注我們的今日頭條號(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和微信公眾號(cjmn2015)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台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