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焦點。
前段時間,長沙發生多起養老機構"爆雷"事件,受害人數上萬,僅順祥一家公司非法集資的涉案金額就達14億。這些養老機構打著"以房養老"的名義,對外宣稱服務水平一流,環境優美等,並且投資一定金額後,光利息就足夠老人免費入住養老公寓。
在長達數年的時間內,非法募集到了大量的資金。據悉,不少老人都是抱著投資養老的雙重目的,子女還不知情。楊老太太是受害者之一,她經人介紹,與一家養老公司簽訂了資產養老服務合同,公司將楊老太太的房子作為抵押,向第三方借款327萬元。該公司在支付幾個月養老金、代付部分借款利息後,停止了支付、代付,出借人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楊老太太償還借款並實現對房屋的抵押權。
目前,這些騙子機構資金鍊斷裂,無人追回存款,相關部門已介入調查。社會對養老問題日漸重視的同時,也讓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機。尤其是最近這兩年來,時不時就傳出老人上當受騙的案例。不法分子以"養老"為幌子,獲取老人的信任後,就開始設法讓老人投資錢財,有些老人甚至把房子都做了抵押,本以為可以讓自己的老年生活有保障,熟料到最後,錢沒了,房沒了,落得個老無所依。
除了"以房養老"這種騙局,此外還有包治百病、網際網路相親等騙局,多數騙子的手段很老套,是很容易就識別的,但無奈老人們就是看不明白。前不久,太原一家小區的艾灸館內,每天早上六七點鐘,就有很多老人在門前排隊,等著去坐店內的一把椅子,據現場的老人說,這個凳子會發紅光,能包治百病,一個賣5480元,很多人爭相購買。
有人說,在中國,兩種錢最好賺,一是孩子的錢,二是老人的錢。為了孩子的教育,為了老人的身體健康,人們很容易就落入金錢騙局。拿老年群體來說,很多老人被騙的次數不止一兩次,不免讓人懷疑,有些老人是不是心甘情願被騙,即便如此,也不難理解。老年人上了年紀,內心深處充滿了對疾病、對死亡的恐懼。面對衰老,普遍抱著花錢改變現狀的想法,只要把錢投進去,老人就會莫名心安。
當然,老人頻繁上當受騙,也跟我們當下的社會背景有一定的關聯。社會在飛速前進,老人很難跟上節奏,多數老人的思維模式還停留在過去,對於一些常見騙局,根本就沒有識別的能力。
像"以房養老"這種騙局,媒體已經報道過多次了,但仍有老人上當,也凸顯了針對老人的各種騙局以及相關管理制度及法律的不健全。隨著我國進入老年社會,各種專門針對老人的騙局已經形成產業鏈,應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完善立法,加大懲治力度。
老齡化的今天,如何安排老人的晚年生活,如何才能讓他們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享受生命最後的美好?這個問題值得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