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生研究」匠心獨具:龐薰琹

2019-10-17     當代油畫

【導言】「寫生研究」欄目除了梳理繪畫語言的傳承、演進的歷史脈絡與規律,重要的是將「寫生」置於當代藝術的大平台進行探討研究,強調「寫生」與社會、人文、時代的關係,以當下的視角來考察「寫生」的價值和意義。本欄目編選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供大家分享。

1

評論

周愛民 |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

龐薰琹為20世紀中國現代美術運動的先驅者和中國現代設計藝術教育的開創者。他廣泛涉足繪畫、工藝美術設計、設計藝術教育和裝飾藝術研究等領域。並取得了卓著成就。龐薰琹的藝術實踐是百年來中國現代繪畫與現代設計開篇的縮影,無論是組織領導「決瀾社」藝術運動,或是開創中國現代設計藝術教育,他的藝術探索始終與中國社會和文化變革的歷史使命聯繫在一起。在研究龐薰琹個人的藝術活動和藝術成就的同時,也以他的藝術經歷為線索,對中國現代美術運動和現代設計教育的開啟與形成,對中國現代繪畫和現代設計在中西融合基礎上進行創新的文化特點等展開研究。龐薰琹將自己的藝術理想堅實地建立於中國本土文化、中國現實社會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基礎上,他的藝術探索及理論研究開啟了中國繪畫與現代設計的東方之路。

——摘自《龐薰琹藝術與藝術教育研究》

2

作品欣賞

《龜背竹》

尺寸不詳

1973

《綠樽》

布面油畫

54cm×41cm

1930

《穿藍花布衣人像》

布面油畫

60cm×40cm

1962

《燭影》

油畫

48cm×38cm

1936

龐薰琹美術館藏

《廣州靜物》

油畫

45cm×60cm

1947

《雞冠花》

油畫

46cm×38cm

1962

雞冠花(白瓶)

油畫亞麻布

65cm×61cm

1972

龐薰琹美術館藏

《雞冠花與吊蘭》

61cm×50cm

1983

《瓶花》

61cm×50cm

1973

中國美術館藏

《向日葵》

61cm×43cm

70年代

《玉蘭花插瓶》

油畫亞麻布

65cm×54cm

1974

龐薰琹美術館藏

《紫與白的菊花》

54cm×65cm

1964

《冬》

布面油畫

47cm×33cm

1947

《上海街景》

47×38cm

1948

龐薰琹美術館藏(似克林姆特風景畫)

《上海里弄》

48×38cm

1948

3

作者自述

在我們的前面,還有無數阻路的溝渠,阻礙著我們前去。必要的時候,把自己的身軀,去填塞那些溝渠,讓後來的人踏著我們的身體,迅速的向前奔去。

——龐薰琹

4

藝術家簡介

龐薰琹

(1906-1985),筆名鼓軒,江蘇常熟人。中國著名畫家、工藝美術家、工藝美術教育家。1925年赴法國,入巴黎敘利恩繪畫研究所學畫,1927年在巴黎格朗歇米歐爾研究所深造。1930年回國,成為當時有進步傾向的新興美術啟蒙運動組織者之一。1931年在上海昌明美術學校、上海美專任教。1932年,與倪貽德等人創建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第一個自覺吸收借鑑西方現代派美術成果的、有宣言的、有綱領的學術性社團——「決瀾社」,蜚聲藝林。在上海舉行第一次個人畫展,以後又舉行廣告畫展覽。1938年開始搜集中國古代裝飾紋樣和雲南少數民族民間藝術。翌年深入貴州民族地區作實地考察研究工作。1940年任四川省立藝專教授兼實用美術系主任。1947年在廣東省立藝專任教授兼繪畫系主任,兼中山大學教授。1949年參加「第一屆全國文代會」。8月,與江豐、劉開渠等人赴杭州接收國立藝專(後更名為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任繪畫系主任,之後兼任教務長。1953年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任教,並負責籌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同年底任「全國民間美術工藝展覽會」具體負責人(鄭振鐸為主任委員)。遵照周恩來總理意見,1954年又籌備四個工藝美術展覽會分赴蘇聯、東德、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捷克和保加利亞展出。並任工藝美術代表團團長赴蘇聯訪問。1956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正式成立,任教授、第一副院長。之後的22年,龐薰琹被錯劃成「右派」。龐薰琹立足於本民族傳統,不斷吸收、融化和創新,擅長油畫、水彩畫及白描,尤精圖案、裝飾藝術設計,是中國現代藝術的先驅者、現代工藝美術事業的拓荒者。著有《中國歷代裝飾畫研究》、《工藝美術設計》、《圖案問題的研究》和《龐薰琹畫輯》等。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5

關於寫生研究的學術性推廣計劃

學術形態:「寫生研究」是以開放的學術形態策劃,針對「寫生」這一課題的綜合性學術推廣項目,按照以美術史為脈絡的梳理方法,通過系統地掃描整理當下優秀作者的作品與相關文獻,將「寫生」置於當代藝術的大平台進行探討研究,強調「寫生」與社會、人文、時代的關係,以當下的視角來考察「寫生」的價值和意義。

推廣對象:當代油畫家以及具有探索精神的優秀中青年油畫作者。

作品要求:生動的、鮮活的,尤其歡迎具有當代意識的,以及具有東方意蘊或中國人文精神的寫生作品。作品達到選稿標準的即列入線上推廣計劃。優秀作品推薦參與《當代油畫-寫生作品研究專輯》的出版。

投稿要求:摘編藝術評論文字材料一到三份;作品圖片20幅左右,儘可能用最新的作品;作者本人撰寫的關於「寫生」的心得體會、看法、認知等;肖像照片及作者簡介。

投稿郵箱:art579@163.com諮詢電話:13552642966。

配套活動:「寫生研究」作為「當代油畫」持續性的學術研究項目,除了在線上推廣外,同期配套寫生研究專輯的出版、國內外寫生作品展覽、寫生活動,意在通過多層次的配套活動,真正將寫生研究的學術性課題做得深入、完整、紮實,樹立寫生研究的新標杆,最終推動「寫生」創作的現代化進程。

-END-

我們尊重原創,所推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

敬請原作者告知,我們會立即處理。

地址:北京市宋莊國際藝術區龍吟雅風

官網:http://www.art579.com

投稿郵箱:art579@163.com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tKV42W0BMH2_cNUglmow.html